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26)
卷第六十 (26)
1. 治腸風痔疾失血後虛損諸方
夫人氣血不足。臟腑勞傷。風邪毒氣。留滯腸胃。遂成斯疾。因其下血時多。肌體羸瘦。飲食無味。面色萎黃。四肢乏力。故謂之虛損也。
治腸風痔疾。失血過多。虛乏羸困。不欲飲食。內補散方。
續斷(二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熟乾地黃(二兩),芎藭(一兩),黃耆(一兩銼),白芍藥(一兩),白芷(三分),桂心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白茯苓(一兩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,五味子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日三四服。
治腸風痔疾。失血後虛損。皮膚乾燥。四肢黃瘦。心神虛煩。少得眠臥。不能飲食。黃耆散方。
黃耆(一兩銼),酸棗仁(三分微炒),麥門冬(三分去心),枸杞子(三分),熟乾地黃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柴胡(一兩去苗),白茯苓(一兩),防風(半兩去蘆頭),白朮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(二)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腸風痔疾失血後。虛損羸瘦。飲食無味。面色萎黃。四肢乏力。白朮散方。
白朮(三分),石斛(三分去根銼),黃耆(一兩銼),桂心(半兩),熟乾地黃(一兩),續斷(三分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牛膝(一兩去苗),天門冬(三分去心),肉蓯蓉(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),白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羅(篩)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腸風痔疾。下血太多。虛羸無力。內補黃耆丸方。
黃耆(二兩銼),白蒺藜(一兩微炒去刺),烏蛇肉(一兩酒浸炙微黃),槐子仁(二兩微炒)鹿茸(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蝟皮(一兩炙微黃),枳殼(二兩麩炒微黃去瓤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沉香(一兩),檳榔(一兩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煎桑枝湯下三十丸。
治久積虛冷。腸風痔瘻。下血太多。面色萎黃。日漸羸瘦。白朮丸方。
白朮〔三(二)兩〕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熟乾地黃〔二(一)兩〕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黃耆(一兩銼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治腸風痔疾失血後虛損諸方
婦人因氣血不足,臟腑受損,風邪毒氣停留在腸胃,因而導致此病。由於長期出血,身體消瘦,食慾不振,面色萎黃,四肢無力,故稱為虛損。
內補散方 (治療腸風痔疾,失血過多,虛弱疲乏,不願進食)
配方:續斷二兩、人參一兩(去蘆頭)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臍)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、熟地黃二兩、川芎一兩、黃耆一兩(銼碎)、白芍藥一兩、白芷三分、桂心一兩、麥門冬一兩(去心)、白茯苓一兩、乾薑一兩(炮製銼碎)、甘草三分(炙微赤,銼碎)、五味子一兩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入三枚大棗,煎煮至六分量,過濾藥渣後溫服。每日服用三到四次。
黃耆散方 (治療腸風痔疾,失血後虛損,皮膚乾燥,四肢瘦黃,心神煩躁,睡眠不足,無法進食)
配方:黃耆一兩(銼碎)、酸棗仁三分(微炒)、麥門冬三分(去心)、枸杞子三分、熟地黃一兩、人參一兩(去蘆頭)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、白茯苓一兩、防風半兩(去蘆頭)、白朮半兩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碎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入半片生薑、三枚(或兩枚)大棗,煎煮至六分量,過濾藥渣後溫服。不拘時辰服用。
白朮散方 (治療腸風痔疾失血後,虛損消瘦,食慾不振,面色萎黃,四肢無力)
配方:白朮三分、石斛三分(去根,銼碎)、黃耆一兩(銼碎)、桂心半兩、熟地黃一兩、續斷三分、人參一兩(去蘆頭)、牛膝一兩(去苗)、天門冬三分(去心)、肉蓯蓉一兩(酒浸一夜,刮去皺皮,炙乾)、白茯苓一兩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碎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,加入半片生薑、三粒大棗,煎煮至六分量,過濾藥渣後溫服。不拘時辰服用。
內補黃耆丸方 (治療腸風痔疾,下血過多,虛弱無力)
配方:黃耆二兩(銼碎)、白蒺藜一兩(微炒去刺)、烏蛇肉一兩(酒浸炙至微黃)、槐角仁二兩(微炒)、鹿茸一兩(去毛,塗酥炙至微黃)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臍)、蝟皮一兩(炙至微黃)、枳殼二兩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、沉香一兩、檳榔一兩、厚朴一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,反覆捶打五百至七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,用桑枝湯送服。
白朮丸方 (治療久積虛冷,腸風痔瘻,下血過多,面色萎黃,日漸消瘦)
配方:白朮二兩(或三兩)、陳橘皮一兩(湯浸去白瓤,焙乾)、人參一兩(去蘆頭)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碎)、熟地黃一兩(或二兩)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、黃耆一兩(銼碎)、乾薑半兩(炮製銼碎)、厚朴一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,反覆捶打五百至七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,用粥送服。
鹿茸丸方 (治療臟腑久虛,腸風痔瘻,下血過多,面色萎黃,日漸消瘦)
配方:鹿茸一兩(去毛,塗酥炙至微黃)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臍)、續斷一兩、側柏葉一兩、厚朴一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、黃耆一兩(銼碎)、阿膠一兩(搗碎,炒至黃燥)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,反覆捶打五百至七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服用三十丸,用粥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