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十 (27)

1. 治腸風痔疾失血後虛損諸方

治臟腑久虛。腸風痔瘻。下血太多。面色萎黃。日漸羸瘦。鹿茸丸方。

鹿茸(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續斷(一兩),側柏葉(一兩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黃耆(一兩銼),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內臟虛弱、腸風痔瘡或瘻管導致長期出血過多,以致面色蠟黃、日益消瘦的病症,以下提供鹿茸丸的配方:

鹿茸(一兩,去除絨毛後塗上奶油烤至金黃色),附子(一兩,炮製使其裂開並去除外皮和臍部),續斷(一兩),側柏葉(一兩),厚朴(一兩,去除粗皮後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),黃耆(一兩,切碎),阿膠(一兩,搗碎後炒至乾燥),當歸(一兩,切碎後稍微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打五七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粥送服三十丸。

2. 治疳䘌諸方

夫疳䘌者。由人有嗜甘味多。而動胃間諸蟲。致令浸蝕臟腑。此是䘌也。凡食五味之物。皆入於胃。其氣隨其腑臟之味而歸之。脾與胃為表裡。俱象土。其味甘。而甘味柔潤於脾胃。脾胃潤則氣緩。則蟲動。蟲動則浸蝕成疳也。但蟲因甘而動。故名之為疳也。其初患之狀手足煩疼。

腰脊無力。夜臥煩躁。昏昏喜忘。默默眼澀。夜夢顛倒。飲食無味。面失顏色喜睡。起即頭眩體重疼。其上蝕五臟。則心內恍惚。出蝕咽喉。及齒齦皆生瘡。出黑血。齒色紫黑。下蝕腸胃。下利黑血。出蝕肛門。生瘡爛開。胃氣逆則變嘔噦。急者數日便死。亦有緩者。止沉默。

肢節疼重。食飲減少。面無顏色。在內侵蝕。乃至數年。方上蝕口齒生瘡。下至肛門傷爛。乃死。又云。五疳。一是白疳。令人皮膚枯燥。面失顏色。二是赤疳。內蝕五臟。令人頭焦枯。三是蟯疳。蝕人脊膂。遊行五臟。體重。四是疳䘌。令人下部癢。腰脊攣急也。五是黑疳。

蝕人五臟。多下黑血。數日即死。凡五疳。白者輕。赤者次。蟯疳又次之。疳䘌又次之。黑者最重。皆從腸里上蝕咽喉。齒齦並生瘡。下至穀道。傷爛下痢膿血。嘔逆。手足心熱。腰痛嗜睡。秋冬可。春夏劇。又云。面青。頰赤。眼無精光。唇口焦燥。腹脹有塊。日漸瘦損者。

是疳蝕人五臟。至死不覺。又云疳緩者。則變成五蒸也。

治疳䘌。上唇內生瘡如粟。口中懊澀。腹痛。面色枯白。好睡體重。蟲蝕五臟。苦參湯方。

苦參(一兩),桃白皮(三分),槐白皮(三分)

上件藥。細銼。以水三大盞。煎至二盞。去滓。食前分溫三服。

治疳䘌蟲蝕。下唇里生瘡。睡面䵟時腫。下部癢痛不止方。

雞子(一枚破取黃),好漆(一合)

上件藥。相和令勻。空腹仰頭頓服令盡。當吐蟲出即愈。

治疳䘌時久。下部生瘡。麝香丸方。

麝香(半兩細研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蠹蟲糞(一兩),葵莖(半兩),白礬(二兩燒令汁盡),蝦蟆(一枚塗酥炙令黃焦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醋煮麵糊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艾湯下二十丸。

治疳䘌。腸頭挺出。宜服此方。

黃連(一兩去須),蚺蛇膽(一枚),蕪荑〔一(二)兩〕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。隨時以溫水下。

又方。

桃葉(二兩乾者),腐犬骨(二兩燒灰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丁香(半兩),麝香(半兩細研),黃連(一兩去須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黃礬(一兩燒赤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葛勒蔓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熔黃蠟和丸。如棗核大。以薄綿裹納下部中。日三易效。

白話文:

疳䘌的成因是嗜食甜膩之物,導致胃中蟲子滋生,進而侵蝕臟腑。五味食物進入胃中,其氣會循著臟腑的特性歸屬,脾胃相表裡,皆屬土性,喜甘味。甘味滋潤脾胃,脾胃過於滋潤,則氣機緩慢,蟲子便會活躍,進而侵蝕成疳。由於蟲子因甘味而活躍,故稱之為疳。

初期症狀包括手腳煩痛、腰脊無力、夜臥煩躁、昏昏沉沉、健忘、眼澀、夜夢紊亂、食慾不振、面色蒼白、嗜睡、起床後頭暈沉重疼痛。若向上侵蝕五臟,則會心慌意亂;侵蝕咽喉和牙齦,則會生瘡,流出黑色血液,牙齒顏色也會變成紫黑色;向下侵蝕腸胃,則會下痢黑色血液;侵蝕肛門,則會生瘡潰爛。胃氣逆衝則會嘔吐,病情嚴重者數日內便會死亡,病情較輕者則會持續沉默寡言,肢體疼痛沉重,食慾減退,面色蒼白。內部侵蝕可能持續數年,才會向上侵蝕到口齒生瘡,向下侵蝕到肛門潰爛而死亡。

五疳分為五種:白疳,皮膚乾燥,面色蒼白;赤疳,內蝕五臟,頭部乾燥枯焦;蟯疳,侵蝕脊椎,遊走五臟,身體沉重;疳䘌,下部瘙癢,腰脊攣縮;黑疳,侵蝕五臟,多下痢黑血,數日內死亡。五種疳疾中,白色最輕,紅色次之,蟯疳再次之,疳䘌又次之,黑色最重。所有疳疾都從腸道開始,向上侵蝕咽喉、牙齦,生瘡;向下侵蝕到肛門,潰爛,下痢膿血,伴隨嘔吐、手腳心發熱、腰痛、嗜睡等症狀。秋冬季節較輕,春夏季節較重。面色青白,雙頰紅赤,眼睛無神,嘴唇乾燥,腹部脹滿有塊狀物,日漸消瘦者,都是疳疾侵蝕五臟的表現,甚至到死都渾然不覺。疳疾緩慢發展,則會演變成五種其他的病症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疳䘌的方劑:

苦參湯方 (治上唇內生瘡如粟,口中苦澀,腹痛,面色枯白,嗜睡,身體沉重,蟲蝕五臟): 苦參一兩,桃白皮三分,槐白皮三分。將藥材切碎,加水三盞煎至二盞,去渣,飯前溫服,分三次服用。

雞子漆方 (治疳䘌蟲蝕,下唇內生瘡,睡覺時面部腫脹,下部瘙癢疼痛): 雞蛋一枚(取蛋黃),好漆一合。將藥物混合均勻,空腹仰頭服用,直至服完,會吐出蟲子而痊癒。

麝香丸方 (治疳䘌久治不愈,下部生瘡): 麝香半兩(研細),乾薑一兩(炮裂切碎),蠹蟲糞一兩,葵莖半兩,白礬二兩(燒至汁盡),蟾蜍一枚(塗酥炙至焦黃)。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醋煮成的麵糊和成丸藥,如梧桐子大小,飯前用艾葉水送服,每次二十丸。

黃連蚺蛇膽丸方 (治疳䘌腸頭脫出): 黃連一兩(去鬚),蚺蛇膽一枚,蕪荑一兩。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蜂蜜和成丸藥,如綠豆大小,隨時用溫水送服。

桃葉腐骨散方: 桃葉二兩(乾),腐爛的狗骨頭二兩(燒成灰)。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飯前用粥水送服,每次二錢。

丁香麝香黃連散方: 丁香半兩,麝香半兩(研細),黃連一兩(去鬚)。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飯前用粥水送服,每次二錢。

黃礬乾薑葛勒蔓丸方: 黃礬一兩(燒紅),乾薑一兩(炮裂切碎),葛勒蔓一兩。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黃蠟熔化後和成丸藥,如棗核大小,用薄棉布包裹後放入下體,每日更換三次,有效。

蟾蜍兔糞方: 乾蟾蜍一枚(燒成灰),兔糞半兩(微炒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棉布包裹成蓮子大小,放入下體,每日更換三次,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