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十 (23)

1. 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諸方

夫積年腸風下血不止者。由人氣血衰弱。臟腑虛憊。或飲食勞損。或毒氣風邪蘊蓄在臟腑。流注於大腸。大腸既虛。下血。致面色萎黃。四肢消瘦。或累月連年。諸醫不瘥。故曰積年腸風下血也。

治積年腸風瀉血。穀食不消。肌體黃瘦。臭椿皮散方。

臭椿樹白皮(二兩微炙銼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,雞冠花(一兩炙微黃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槐鵝(一兩炙令黃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枳殼湯調下二錢。

治積年腸風。或發或歇。不止。牛角䚡散方。

牛角䚡(二兩燒灰),槐耳〔一(二)兩微炙〕,臭椿根(二兩微炙),屋松(二兩微炙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。

治積年腸風瀉血。百藥無效。宜服此方。

敗皮巾子(一兩燒灰),人指甲〔二(一)分炒焦〕,乾薑〔三分(兩)炮裂為末〕,麝香(一分)白礬(一兩燒灰)

上件藥。相和。細研如面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。

治腸風。積年瀉血不止。神效方。

黃丹(一兩),白礬(一兩),栝蔞(一枚去皮入二藥在內)

上以物蓋栝蔞頭。以鹽泥固濟。安磚上。以大火燒令通赤。放冷取出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暖刺薊汁調下一錢。

治腸風。積年下血不止方。

野貍頭(一枚),桑樹西枝(一握銼),附子(一枚)

上件藥。都入瓶子內。用鹽泥固濟。候乾。以炭火燒令通赤。候冷取出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鹿角膠(半兩炙令黃燥),沒藥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。

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。神效方。

酸石榴皮(二兩慢火焙令黃),側柏葉〔二兩慢火煨(焙)令黃〕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木賊湯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密陀僧(一兩),白礬(一兩搗碎),槐子仁(一兩微炒搗為末),皂莢(一兩燒灰作末)

上件藥。將密陀僧白礬入瓷罐子內。燒令通赤。候冷取出。搗羅為末。入槐子末皂莢灰相和。研令勻。以粳米飯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十五丸。

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。面色萎黃。肌體枯悴。栝蔞丸方。

栝蔞(二枚割去盔子),硫黃〔一兩銼(碎)〕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豬牙皂莢(一兩去皮生搗碎)

上件藥。都搗為散。入栝蔞內。卻以蓋子蓋之。用竹籤子扎定。以面厚裹。慢火燒面黃焦為度。候冷取出。重研令細。以軟飯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黃耆湯下十五丸。

又方。

皂莢(七挺不蚛肥者去黑皮塗酥炙黃熟去子),寒食蒸餅(二兩),烏龍尾(二兩)

白話文:

患有多年腸風導致持續性出血的人,通常是由於身體氣血虛弱,臟腑功能下降,或是飲食不節、過度勞累,或是有風邪毒素在臟腑中積聚,影響到大腸。大腸虛弱,就會出現出血的情況,導致臉色蒼白,身體消瘦,甚至可能長達數月或數年,經過多個醫生治療都無法痊癒,因此被稱為多年腸風出血。

這裡有一些治療多年腸風出血的處方:

  1. 針對多年腸風出血,食物消化不良,身體黃瘦的情況,有一個使用臭椿樹皮的處方。
  • 藥材:臭椿樹白皮(2兩,微烤)、乾薑(3份,烤裂)、甘草(3份,烤紅)、雞冠花(1兩,烤黃)、附子(1兩,去皮烤裂)、槐鵝(1兩,烤黃)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在飯前,以枳殼湯送服2錢。
  1. 治療多年腸風,時好時壞,出血不止的處方,使用牛角灰。
  • 藥材:牛角灰(2兩)、槐耳(1-2兩,微烤)、臭椿根(2兩,微烤)、屋松(2兩,微烤)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在飯前,以溫粥飲送服1錢。
  1. 對於多年腸風出血,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,這個處方可以嘗試。
  • 藥材:敗皮巾子(1兩,燒灰)、人指甲(1-2分,炒焦)、乾薑(3份或2兩,烤裂)、麝香(1分)、白礬(1兩,燒灰)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混合,細研成麵粉狀,每次在飯前,以溫粥飲送服1錢。
  1. 神奇效果的處方,針對多年腸風出血不止。
  • 藥材:黃丹(1兩)、白礬(1兩)、栝蔞(1顆,去皮,放入藥材)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放入栝蔞中,蓋上蓋子,用鹽泥密封,放在磚上,大火燒至通紅,冷卻後取出,磨成細粉,每次在飯前,以暖刺薊汁送服1錢。
  1. 適用於多年腸風出血不止,面色蒼白,身體憔悴的栝蔞丸處方。
  • 藥材:栝蔞(2顆)、硫磺(1兩)、附子(1兩,去皮烤裂)、乾薑(1兩,烤裂)、豬牙皁莢(1兩,去皮生搗碎)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放入栝蔞內,蓋上蓋子,用竹簽固定,外面包裹一層麵,用慢火燒至麵黃焦,冷卻後取出,再次研磨細粉,以軟飯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在飯前,以黃耆湯送服15丸。

這些只是部分處方,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,但請注意,這些處方是古代的治療方式,現代醫療技術已經發展很多,如果遇到類似症狀,應該尋求現代醫生的協助,不要輕易嘗試古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