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10)
卷第六十 (10)
1. 治痔肛邊癢痛諸方
又方。
白礬(三分銼)
上以童子熱小便二盞。化白礬以洗痔上。日二用效。
白話文:
另一個藥方。
將白礬(磨成細末,約三分的量)
用熱的童子小便兩杯,將白礬化開,用來清洗痔瘡患處。一天使用兩次,效果很好。
2. 治痔下血不止諸方
夫痔下血不止者。由大腸風冷。肺臟積熱。熱毒留滯。乘於經絡。血性得熱則流散。復遇大腸虛寒。血乃妄行。故令因便而清血隨出。亦曰血痔也。
治痔疾。大腸風冷。下部疼痛。血不止。宜服椿根散方。
臭椿樹根(一兩銼),地榆(一兩銼),黃耆(一兩銼),伏龍肝(一兩細研入),當歸(三分銼微炒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下血無度。或發或歇。沒石子散方。
沒石子(三枚燒灰),樗根白皮(三兩銼炒微黃),益母草(三分),神麯(二兩微炒),柏葉(一兩),桑耳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。
治痔疾。風毒流注大腸。下血不止。宜服麝香散方。
麝香(一錢細研),乾漆(半兩搗碎炒令煙出),炭皮(半兩),棕櫚子(半兩燒灰),荊芥子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酒粥飲調下一錢。
治痔疾。下血無時。宜服榼藤子散方。
榼藤子(二枚取仁),皂莢子(一百枚與榼藤子仁同以酥炒黃),牛角䚡灰(五兩),酸石榴皮灰(三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粥飲調下一錢。
治痔疾。下血日夜無定。久不瘥者。宜服皂莢子散方。
皂莢子仁(一百枚麩炒微黃焦),槐鵝(一兩微炒),牛角尖屑(一兩微炒),露蜂房(一兩微炒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又方。
葫荽子(一兩微炒),黃耆(二兩銼),槐花(一兩微炒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又方。
黃牛角䚡(四兩),鱉甲(二兩),穿山甲(二兩)
上件藥。於好醋內蘸過。以大火燒令煙盡。候冷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一錢
又方。
白龍骨(一兩),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蝟皮(一兩炙令微黃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又方。
木賊(二兩銼),刺薊(二兩),生乾地黃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下血不止。神效桑雞丸方。
桑雞〔一兩微炒(炙)〕,槐雞(一兩微炒),蝟皮(一兩微炒),亂髮灰(半兩),黃牛角䚡(一兩燒灰),白礬(石礬灰)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煮槐膠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煎槐枝湯下一(十)丸。
又方。
訶黎勒(三分燒灰),白龍骨(三分燒赤),白石脂(三分燒赤),當歸(三分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麝香(一錢細研),皂莢〔三分不蚛者塗酥(醋)炙微黃去皮子〕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粥飲下十丸。
白話文:
治痔瘡出血不止的各種方法
痔瘡出血不止,是因為大腸風寒、肺部積熱、熱毒滯留,侵犯經絡,血液因熱而流散,又遇到大腸虛寒,血液就亂竄,所以大便時就會夾帶鮮血排出,這也稱為血痔。
椿根散方 (治大腸風寒,下身疼痛,出血不止):
臭椿樹根、地榆、黃耆、伏龍肝、當歸各一兩(臭椿樹根、地榆、黃耆切碎;伏龍肝研磨成細粉;當歸切碎微炒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沒石子散方 (治痔瘡出血不止,時好時壞):
沒石子(三枚燒成灰)、樗樹根白皮(三兩,切碎微炒至微黃)、益母草(三分)、神麴(二兩,微炒)、柏葉(一兩)、桑耳(一兩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溫粥水調服一錢。
麝香散方 (治風毒侵犯大腸,出血不止):
麝香(一錢,研磨成細粉)、乾漆(半兩,搗碎炒至冒煙)、炭皮(半兩)、棕櫚子(半兩,燒成灰)、荊芥子(半兩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溫酒或粥水調服一錢。
榼藤子散方 (治痔瘡出血時間不定):
榼藤子(取二枚仁)、皂莢子(一百枚,與榼藤子仁一起用酥油炒至微黃)、牛角粉(五兩,燒成灰)、酸石榴皮灰(三兩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溫粥水調服一錢。
皂莢子散方 (治痔瘡出血日夜不定,久治不癒):
皂莢子仁(一百枚,用麩皮炒至微黃焦)、槐米(一兩,微炒)、牛角尖屑(一兩,微炒)、蜂房(一兩,微炒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其他藥方:
-
藥方一: 葫荽子(一兩,微炒)、黃耆(二兩,切碎)、槐花(一兩,微炒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-
藥方二: 黃牛角粉(四兩)、鱉甲(二兩)、穿山甲(二兩),用好醋浸泡後,用大火燒至冒煙,放涼後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一錢。
-
藥方三: 白龍骨(一兩)、阿膠(一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蝟皮(一兩,炙至微黃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-
藥方四: 木賊(二兩,切碎)、刺薊(二兩)、生地黃(二兩),共研磨成細粉。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神效桑雞丸方 (治痔瘡出血不止,效果顯著):
桑螵蛸(一兩,微炒)、槐米(一兩,微炒)、蝟皮(一兩,微炒)、亂髮灰(半兩)、黃牛角粉(一兩,燒成灰)、白礬(一兩,燒成灰)、枳殼(一兩,麩皮炒至微黃去瓤),共研磨成細粉,用槐樹膠煮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飯前用槐樹枝煎煮的湯水服用十丸。
其他藥丸方:
-
藥丸方一: 訶黎勒(三分,燒成灰)、白龍骨(三分,燒至赤紅)、白石脂(三分,燒至赤紅)、當歸(三分)、枳殼(三分,麩皮炒至微黃去瓤)、麝香(一錢,研磨成細粉)、皂莢(三分,去皮,塗酥油微炒至微黃),共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飯前用粥水服用十丸。
-
藥丸方二 (治痔瘡出血日夜不止,效果顯著): 白礬(五兩)、綠礬(三兩)、伏龍肝(二兩)、黃丹(二兩)、蝟皮(二兩),搗碎放入瓷瓶中,用炭火燒至炭盡,放涼後研磨成細粉,用麵糊混合製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飯前用粥水服用十丸。
-
藥丸方三: 皂莢刺(二兩)、樗樹根白皮(一兩,微炙切碎)、荊芥子(一兩)、赤芍藥(半兩)、槐米(半兩),共研磨成細粉,一半用陳醋一升熬成膏,一半拌和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藥。每次飯前用粥水服用二十丸。
-
藥丸方四: 黃耆(一兩,切碎)、附子(一兩,炮製去皮臍)、桂枝(一兩)、枳殼(一兩,麩皮炒至微黃去瓤)、皂莢(三挺,去黑皮,塗酥油微炒至微黃去子),共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飯前用荊芥湯服用二十丸。
(備註: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,使用前請諮詢專業的中醫師。劑量單位「兩」、「錢」、「分」為古代計量單位,需換算成現代單位使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