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9)
卷第六十 (9)
1. 治痔肛邊癢痛諸方
夫痔肛邊癢痛者。由臟腑久積風熱。不得宣通。毒熱之氣。留滯於大腸。沖發於下部。故令肛邊或痛或癢。或乃生瘡。時時下血。亦曰脈痔也。
治痔疾。下部腫結。癢痛不止。枳殼散方。
枳殼(二兩麩炒微黃去瓤),槐子(二兩微炒令香),防風〔二(一)兩去蘆頭〕,羌活(一兩)黃耆(一兩銼),白蒺藜(一兩微炒去刺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大腸久積風毒。下部癢痛不歇。似有蟲咬。蛇床散方。
蛇床子(一兩),萹蓄(一兩),黃耆(一兩銼),苦參(一兩銼),白桐葉(一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食前。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久不瘥。肛邊癢痛不止。薏苡散方。
薏苡根(二兩),獨活(二兩),枳實(二兩麩炒微黃),莽草(一兩微炒),豬後懸蹄甲〔二兩炙黃燥(焦)〕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黃耆湯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肛邊癢痛。桑木耳散方。
桑木耳(一兩微炒),槐木耳(一兩微炒),蝟皮(一兩炙黃焦),枳殼〔三(二)兩麩炒微黃去瓤〕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羌活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肛邊癢痛不止。皂莢刺丸方。
皂莢刺(二兩燒令煙盡),臭樗皮(一兩微炙),防風(一兩去蘆頭),赤芍藥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用釅醋一升。熬一半成膏。次下余藥。和丸。如小豆大。每於食前。煎防風湯下二十丸。
治痔疾。肛邊癢痛。發歇不止。露蜂房丸方。
露蜂房(一兩微炒),威靈仙(一兩),枳殼(二兩麩炒微黃),皂莢〔一兩炙令黃燥(焦)〕,萹蓄(一兩),薏苡根(一兩),卷柏(一兩微炙),桑花葉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槐子湯下三十丸。
治痔疾。風毒攻注。肛門癢痛不止。宜用此方。
枳殼(一兩),蛇床子(一兩),防風(半兩去蘆頭),莽草(半兩),桑根白皮(半兩),苦參(一兩),藁本(半兩),獨活(半兩),牛蒡根(一兩),甘草(一兩),楸葉(三十片),柳枝(銼二合)
上件藥。都細銼。以水一斗。煎取五升。去滓。於避風處。用軟帛蘸湯。乘熱熨痔上。
治痔疾。肛門邊腫硬。癢痛不可忍。救急熨方。
芫花(三兩),風化石灰(三兩),灶突內黑煤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分作兩分。於銚子內點醋炒。候稍熱。以帛裹熨之。冷則再換。自然腫消。癢痛俱息。
又方。
胡粉(半兩),水銀(半兩)
上件藥。以棗瓤和研。令星盡。捏如蓮子大。以綿裹。夜臥時。納於下部中。
白話文:
治痔瘡肛門邊緣癢痛諸方
痔瘡肛門邊緣癢痛,是因為臟腑長期積聚風熱,無法宣洩通暢,導致毒熱之氣滯留在腸道,向上衝發到下部,所以才會肛門邊緣疼痛或瘙癢,甚至長瘡,時常出血,也稱為脈痔。
以下是一些治療痔瘡下部腫脹、瘙癢疼痛的方劑:
**枳殼散方:**治療痔瘡下部腫脹,瘙癢疼痛不止。藥物包括枳殼(麩炒至微黃,去瓤,二兩)、槐角(微炒至香,二兩)、防風(去蘆頭,一兩)、羌活(一兩)、黃耆(銼碎,一兩)、白蒺藜(微炒去刺,一兩)、炙甘草(微炙至赤色,銼碎,半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**蛇床散方:**治療痔瘡,大腸長期積聚風毒,下部瘙癢疼痛不止,如同蟲咬。藥物包括蛇床子(一兩)、萹蓄(一兩)、黃耆(銼碎,一兩)、苦參(銼碎,一兩)、白桐樹葉(一兩)、炮裂去皮臍的附子(一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**薏苡散方:**治療久治不愈的痔瘡,肛門邊緣瘙癢疼痛不止。藥物包括薏苡根(二兩)、獨活(二兩)、枳實(麩炒至微黃,二兩)、莽草(微炒,一兩)、炙黃燥的豬後蹄甲(二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飯前用黃耆湯調服二錢。
**桑木耳散方:**治療痔瘡肛門邊緣瘙癢疼痛。藥物包括微炒的桑耳(一兩)、微炒的槐耳(一兩)、炙黃焦的蝟皮(一兩)、麩炒至微黃去瓤的枳殼(二兩)、銼碎微炒的當歸(一兩)、羌活(一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飯前用粥水調服二錢。
**皂莢刺丸方:**治療痔瘡,肛門邊緣瘙癢疼痛不止。藥物包括燒至煙盡的皂莢刺(二兩)、微炙的臭椿皮(一兩)、防風(去蘆頭,一兩)、赤芍藥(一兩)、麩炒至微黃去瓤的枳殼(一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濃醋一升熬成半升膏狀,再加入餘下的藥末和成小豆大小的丸藥,每次飯前用煎好的防風湯送服二十丸。
**露蜂房丸方:**治療痔瘡,肛門邊緣瘙癢疼痛,反覆發作。藥物包括微炒的露蜂房(一兩)、威靈仙(一兩)、麩炒至微黃的枳殼(二兩)、炙黃燥的皂莢(一兩)、萹蓄(一兩)、薏苡根(一兩)、微炙的卷柏(一兩)、桑葉(一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飯前用槐角湯送服三十丸。
**治風毒攻注肛門癢痛方:**治療風毒侵犯,肛門瘙癢疼痛不止。藥物包括枳殼(一兩)、蛇床子(一兩)、防風(去蘆頭,半兩)、莽草(半兩)、桑白皮(半兩)、苦參(一兩)、藁本(半兩)、獨活(半兩)、牛蒡根(一兩)、甘草(一兩)、楸樹葉(三十片)、銼碎的柳枝(二合)。將藥物都切碎,加水一斗煎至五升,去渣,在避風處用軟布蘸取熱藥液熨燙患處。
**救急熨方:**治療痔瘡肛門邊緣腫硬,瘙癢疼痛難忍。藥物包括芫花(三兩)、風化石灰(三兩)、灶膛內的黑煤(二兩)。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,分成兩份,在銚子內用醋炒熱,用布包裹熨燙患處,冷了就換新的。
其他方劑:
- 胡粉(半兩)、水銀(半兩),用棗肉和勻研磨成細末,捏成蓮子大小,用棉花包裹,夜間睡覺時塞入肛門內。
- 白礬(三分),用童子尿二盞化開白礬清洗患處,每日兩次。
**(備註:以上為古代醫方,僅供參考,不作醫療建議。患有痔瘡等疾病,應及時就醫,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。) 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