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 (4)
卷第六十 (4)
1. 治痔肛邊生鼠乳諸方
夫痔肛邊生鼠乳者。由人臟腑風虛。內有積熱。不得宣泄。流傳於大腸之間。結聚所成也。此皆下元虛冷。腎臟勞傷。風邪毒熱在內不散。蘊蓄日久。因茲生疾。亦由飲食不節。醉飽無恆。恣食雞豬。久坐濕地。情欲耽著。久忍大便。使陰陽不和。關格壅塞。風熱之氣。下衝肛腸。故令腸頭生肉如鼠乳。或似櫻桃。或如大豆。時時下血。往往出脹。亦曰牡痔也。
治痔肛邊生鼠乳。及大腹疼痛。坐臥不得。皂莢丸方。
皂莢(十挺不蚛肥長一尺者湯浸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),黃耆(銼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麝香(半兩細研入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桂心(一兩),槐耳(一兩微炒),槐子(一兩微炒),附子(二兩炮裂去皮臍),白礜(礬)(二兩半燒灰),蝟皮(一兩炙令焦黃),烏蛇(二兩酒浸去皮須炙微黃),檳榔(一兩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及晚食前。以溫粥飲下三十丸。
治痔。肛邊生鼠乳。及成瘡。痛楚至甚。穿山甲散方。
穿山甲(二兩炙令焦黃),麝香(一分細研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麝香。同研令勻。每於食前。煎黃耆湯調下二錢。
治痔。肛邊生鼠乳。氣壅疼痛。宜服鱉甲散方。
鱉甲(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檳榔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痔疾。鼠乳生肛邊。煩熱疼痛。槐子丸方。
槐子仁(一兩微炒),黃芩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水浸蒸餅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於食前煎桑耳湯下二十丸。
治痔疾。下部癢痛。肛邊生肉。結如鼠乳。腫硬疼痛。宜用槐白皮膏塗方。
槐白皮(五兩銼),赤小豆(五合搗碎),白芷(二兩),甘草(二兩),木鱉仁(二兩),槐子(三兩搗碎),楝子(三兩),當歸(三兩)
上件藥。細銼。以豬膏一斤半。以慢火煎。候白芷黃赤色。綿濾去滓。取膏塗摩痔上。
治大腸久積風毒。痔下血不止。肛邊生鼠乳。疼痛。久不瘥。宜用熏方。
櫸樹上菌子(一兩),鰻鱺魚頭(一枚),黃牛角䚡(一兩),葫荽子(一合),蝦蟆(一枚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水煎白膠香和丸。如彈子大。於瓶內如裝香法。燒一丸熏下部瘥。
治痔疾有頭。生於肛邊。如鼠乳。及生瘡。痛癢不止。宜用此方。
菩薩草(三分),黃連(三分去須),黃柏(三分銼),膩粉(一錢),白礬(半兩燒灰),地龍(三分微炒),麝香(一錢細研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膩粉麝香和勻。先以鹽漿水洗痔後。以散敷之。日三四度用膩。
白話文:
痔瘡及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肉疙瘩,是由於臟腑風虛、內有積熱無法宣洩,流竄到大腸之間,積聚而成。這都是因為下元虛冷、腎臟受損,風邪毒熱滯留在體內不散,日積月累而導致疾病。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暴飲暴食,多吃雞肉豬肉,久坐潮濕之地,沉溺於情慾,久忍大便,造成陰陽失調,氣機阻塞,風熱之氣下衝肛腸,所以肛門處長出像老鼠乳頭、櫻桃或大豆大小的肉瘤,經常出血或腫脹,也稱為牡痔。
以下是一些治療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痔瘡,以及伴隨腹痛、無法坐臥等症狀的方劑:
皂莢丸方: 將十支肥厚、長約一尺的皂莢浸泡後去皮,塗上豬油炙烤至黃焦,取出種子。再將其與黃耆、枳殼、麝香、當歸、桂心、槐耳、槐子、附子、白礬、蝟皮、烏蛇、檳榔、鱉甲、川大黃等藥材,研磨成粉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數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和晚飯前,用溫粥送服三十丸。
穿山甲散方: 將穿山甲炙烤至黃焦,研磨成粉,加入麝香混合均勻。每次飯前,用黃耆湯送服二錢。此方用於治療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痔瘡,以及已形成潰瘍,疼痛劇烈的症狀。
鱉甲散方: 將鱉甲塗上醋炙烤至黃色,去除裙邊,與檳榔研磨成粉。每次飯前,用粥送服二錢。此方適用於痔瘡伴隨氣滯疼痛的症狀。
槐子丸方: 將槐子仁和黃芩研磨成粉,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,用煎好的桑耳湯送服二十丸。此方用於治療因痔瘡引起的煩熱疼痛。
槐白皮膏方: 將槐白皮、赤小豆、白芷、甘草、木鱉仁、槐子、楝子、當歸等藥材細切,與豬油一起慢火煎煮,至白芷呈黃赤色,過濾取膏,塗抹於患處。此方適用於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肉疙瘩,伴隨腫痛、硬結等症狀。
熏方: 將櫸樹菌、鰻鱺魚頭、黃牛角、芫荽子、蟾蜍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水煎煮後加入白膠香和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將藥丸放入瓶中,像燃燒香一樣熏患處,直至痊癒。此方適用於因大腸積風毒引起的痔瘡出血不止,伴隨疼痛,久治不愈的症狀。
外敷散方: 將菩薩草、黃連、黃柏、膩粉、白礬、地龍、麝香等藥材研磨成粉,混合均勻。先用鹽水清洗患處,再將藥粉敷於患處,每日三四次。此方適用於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痔瘡,伴隨疼痛、瘙癢的症狀。
藜蘆膏方: 將藜蘆、川大黃、黃連、楝子、桃仁、巴豆等藥材與豬油一起煎煮,過濾取膏,塗抹於患處。
熨方: 將黑豆、槐白皮、甘草等藥材與大豆汁一起煎煮,用煮好的藥汁浸泡乾淨的布,熱敷患處,冷卻後更換。此方適用於肛門周圍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痔瘡,伴隨腫脹、欲脫出等症狀。
虎骨膏方: 將虎頭骨、犀角屑研磨成粉,與豬油混合成膏,塗抹於患處,每日三到五次。
其他方劑:
- 將炙烤過的鯉魚腸用棉布包裹,熱敷患處。
- 將豬牙皂莢研磨成粉,與豬油混合製成棗核大小的藥丸,用紅布包裹後塞入肛門。
- 用蜘蛛絲纏繞痔瘡的頂端,使其自行脫落。
注意:以上僅為古代醫方,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。 任何疾病的治療都應諮詢專業醫生,切勿自行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