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七 (5)
卷第七 (5)
1. 治腎實瀉腎諸方
夫腎主水。而藏於精。若實則陽氣盛。若陽氣盛則生熱。熱則舌燥咽腫。心煩嗌乾。胸脅時痛。喘咳汗出。小腹脹滿。腰背強急。體重骨熱。小便赤黃。好怒好忘。足下熱疼。診其脈浮緊者。是腎實之候也。
治腎臟實熱。心胸煩悶。腹脅脹滿。腰脊強急。四肢不利。宜服瀉腎生乾地黃散方。
生乾地黃(一兩半),丹參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),檳榔(一兩),羚羊角屑(一兩),五加皮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牛膝(一兩去苗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黃芩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淡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治腎臟實熱。小腹脹滿。足下熱疼。耳聾。腰脊離解。夢伏水中。宜服瀉腎大黃散方。
川大黃(二兩蜜水浸一宿曝乾),赤茯苓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澤瀉(一兩),菖蒲(一兩)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磁石(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),五加皮(一兩),羚羊角屑(半兩),玄參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生地黃汁一合。食前分溫二服。
治腎臟實熱。好忘。耳聽無聲。四肢滿急。腰背動轉痛強。宜服瀉腎玄參散方。
玄參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澤瀉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川芒硝(一兩)磁石(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),羚羊角屑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半。入生地黃半兩。淡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八分。去滓。食前分溫二服。
治腎臟實熱。腹脅不利。心膈煩滿。腰背拘急。足下熱痛。宜服瀉腎赤茯苓散方。
赤茯苓(二兩),丹參(三分),牡丹(三分),生乾地黃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豬苓(三分去黑皮),檳榔〔一(二)兩〕,子芩(三分),澤瀉(三分),五加皮(三分),羚羊角屑(一兩),牛膝(三分去苗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白瓤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治腎臟氣實。肩背拘急。小腹脹滿。煩熱。胸脅時痛。腰脊強直。小便赤黃。宜服瀉腎澤瀉散方。
澤瀉(一兩),黃芩(三分),赤茯苓(三分),木通〔一(三)分銼〕,赤芍藥(半兩),羚羊角屑(半兩),黃耆(三分銼),檳榔(三分),玄參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治腎臟實熱。小腹壅滯。腰脊疼痛。肩背拘急。宜服瀉腎檳榔散方。
白話文:
腎臟主水,藏精。腎氣充實則陽氣旺盛,陽氣盛則生熱。腎實熱的症狀包括:舌燥咽腫、心煩口乾、胸脅時痛、喘咳汗出、小腹脹滿、腰背僵硬疼痛、全身沉重骨骼發熱、小便顏色深黃、易怒健忘、腳底發熱疼痛,脈象浮緊。
治療腎臟實熱的處方:
1. 瀉腎生乾地黃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心胸煩悶、腹脅脹滿、腰脊僵硬疼痛、四肢不適。藥物組成:生乾地黃(一兩半)、丹參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)、檳榔(一兩)、羚羊角屑(一兩)、五加皮(一兩)、枳殼(一兩,麩炒微黃去瓤)、牛膝(一兩,去苗)、前胡(一兩,去蘆頭)、黃芩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銼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(約150ml),加淡竹葉二七片(約14片)同煎至六分(約90ml),去渣,飯前溫服。
2. 瀉腎大黃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小腹脹滿、腳底發熱疼痛、耳聾、腰脊疼痛、夢中潛伏水中。藥物組成:川大黃(二兩,蜜水浸泡一夜後曬乾)、赤茯苓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澤瀉(一兩)、菖蒲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銼)、磁石(二兩,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)、五加皮(一兩)、羚羊角屑(半兩)、玄參(一兩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大盞(約200ml)煎至六分(約120ml),去渣,加入生地黃汁一合(約100ml),飯前分兩次溫服。
3. 瀉腎玄參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健忘、耳聾、四肢沉重緊繃、腰背活動受限疼痛。藥物組成:玄參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澤瀉(一兩)、川升麻(一兩)、川芒硝(一兩)、磁石(二兩,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)、羚羊角屑(一兩)、赤芍藥(一兩)、杏仁(一兩,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微黃)、甘草(一兩,炙微赤銼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一大盞半(約250ml),加生地黃半兩、淡竹葉二七片同煎至八分(約200ml),去渣,飯前分兩次溫服。
4. 瀉腎赤茯苓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腹脅不適、心膈煩悶、腰背僵硬、腳底發熱疼痛。藥物組成:赤茯苓(二兩)、丹參(三分)、牡丹皮(三分)、生乾地黃(三分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銼)、豬苓(三分,去黑皮)、檳榔(一兩或二兩)、黃芩(三分)、澤瀉(三分)、五加皮(三分)、羚羊角屑(一兩)、牛膝(三分,去苗)、枳殼(一兩,麩炒微黃去白瓤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5. 瀉腎澤瀉散: 適用於腎臟氣實,伴隨肩背僵硬疼痛、小腹脹滿、煩熱、胸脅時痛、腰脊僵直、小便顏色深黃。藥物組成:澤瀉(一兩)、黃芩(三分)、赤茯苓(三分)、木通(三分,銼碎)、赤芍藥(半兩)、羚羊角屑(半兩)、黃耆(三分,銼碎)、檳榔(三分)、玄參(三分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6. 瀉腎檳榔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小腹脹滿、腰脊疼痛、肩背僵硬疼痛。藥物組成:檳榔(一兩)、赤茯苓(三分)、羚羊角屑(三分)、澤瀉(三分)、柴胡(三分,去苗)、赤芍藥(三分)、木通(三分,銼碎)、桃仁(三分,湯洗去皮尖雙仁後麩炒微黃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銼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,加生薑、生地黃各半兩同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7. 榆皮散: 適用於腎臟實熱,伴隨膀胱氣滯,小便顏色深黃、澀痛排尿困難。藥物組成:榆白皮(三分,銼碎)、葵根(三分,銼碎)、澤瀉(三分)、木通(三分,銼碎)、瞿麥(三分)、赤茯苓(三分)、桑螵蛸(三分,微炒)、甘草(三分,炙微赤銼)、川芒硝(二兩)、當歸(半兩,銼碎微炒)、黃芩(一兩)、石葦(三分,去毛)。用法:藥物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,加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注:以上劑量及用法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專業的中醫師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