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九 (17)
卷第五十九 (17)
1. 治久冷痢諸方
夫久冷痢者。由腸虛而寒積。故冷痢久不斷也。經云。凡人有諸下者悉為寒也。此皆由臟腑不調。脾胃氣弱。腸中積有寒氣。故久冷痢也。
治久冷痢。食不消化。四肢不和。心腹多痛。少思飲食。艾葉散方。
艾葉(一兩微炒),白石脂(二兩),白朮(三分),龍骨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阿膠(三分搗碎炒令黃燥),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久冷痢。食不消化。心腹㽲痛。四肢少力。厚朴散方。
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肉豆蔻(一兩去殼),當歸(三分銼微炒),龍骨(一兩),木香(半兩),阿膠(三分搗碎炒令黃燥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久冷痢不止。心腹疼痛。飲食不消。四肢乏力。吳茱萸散方。
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用),白朮(三分),白石脂(一兩),木香(半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黃連(半兩去須銼微炒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久冷痢。食不消化。日夜三二十行。漸加困篤。龍骨散方。
白龍骨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白礬(三兩燒令汁盡),白石脂(一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久冷痢。腹脅脹滿。食不消化。肉豆蔻散子方。
肉豆蔻(一兩去殼),訶黎勒(一兩煨用皮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白朮(三分),蓽茇(半兩),木香(半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治久冷痢。食不消化。臍腹疼痛。乾薑散方。
乾薑(三兩炮裂銼),附子(一兩半炮裂去皮臍),龍骨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不計時候。煎烏梅湯調下一錢。
又方。
赤石脂(一分),乾薑(一分炮裂銼),白龍骨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又方。
川烏頭(半兩慢火煨令黃熟於濕地上出毒),乾薑(一兩煨裂濕地上出毒銼)
上件藥。同搗。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一錢。
治久冷痢不止。食不消化。蓽茇丸方。
蓽茇(一兩),訶黎勒(三分煨用皮),桂心(半兩),胡椒(一兩),厚朴〔二(一)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〕,白朮(三分),龍骨(一兩),乾薑(三分燒裂銼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白石脂(一兩),縮砂(三分去皮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
白話文:
對於長期患有冷性痢疾的人來說,病因通常是腸道虛弱加上寒氣積聚,因此導致冷痢持續不愈。根據古籍記載,所有類型的下痢都是由於體內寒氣所致,這通常是由於臟腑運作失調、脾胃功能減弱以及腸道中有過多的寒氣造成的,所以才會出現長期的冷痢。
接下來是幾個治療長期冷痢的藥方:
-
艾葉散:針對長期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、四肢不協調、心腹疼痛、食慾不振的情況。主要成分包括艾葉、白石脂、白朮、龍骨、當歸、乾薑、附子、吳茱萸、阿膠、厚朴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粥湯調和二錢服用。
-
厚朴散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、心腹劇烈疼痛、四肢無力。主要成分有厚朴、肉豆蔻、當歸、龍骨、木香、阿膠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以水、生薑、棗子煎煮至一半,去渣後,不論時間,稍微熱一下即可服用。
-
吳茱萸散:用於治療持續性的冷痢、心腹疼痛、食物無法消化、四肢無力。主要成分有吳茱萸、白朮、白石脂、木香、當歸、黃連、乾薑、厚朴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粥湯調和二錢服用。
-
龍骨散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、一天夜裡多次排便、病情逐漸加重。主要成分有白龍骨、當歸、白礬、白石脂、附子、乾薑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粥湯調和二錢服用。
-
肉豆蔻散子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腹部脹滿、食物無法消化。主要成分有肉豆蔻、訶黎勒、乾薑、白朮、蓽茇、木香、陳橘皮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每次在飯前,用粥湯調和二錢服用。
-
乾薑散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、肚臍周圍疼痛。主要成分有乾薑、附子、龍骨。這些藥材需細磨成粉,不論時間,以烏梅湯調和一錢服用。
-
蓽茇丸:用於治療持續性的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。主要成分有蓽茇、訶黎勒、桂心、胡椒、厚朴、白朮、龍骨、乾薑、陳橘皮、白石脂、縮砂、當歸。這些藥材需磨成細粉,再加入蜂蜜,搓揉數百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粥湯吞服二至三十粒。
-
吳茱萸丸:用於治療持續性的冷痢、腹痛、無法進食。主要成分有吳茱萸、黃連、乾薑、厚朴、桂心、木香、青橘皮、附子、甘草。這些藥材需磨成細粉,再加入蜂蜜,搓揉數百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粥湯吞服三十粒。
-
附子丸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大腸滑泄、食物無法消化、腹部脹痛。主要成分有附子、龍骨、當歸、白朮、乾薑、桂心、白礬、厚朴。這些藥材需磨成細粉,再加入蜂蜜,搓揉數百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不論時間,用粥湯吞服三十粒。
-
硼砂丸:用於治療長期冷痢、食物無法消化、面色蒼白、行走坐立無力。主要成分有硼砂、硫磺、黃丹、白礬。這些藥材需磨成粉末,放入瓷器瓶中,開蓋,用小火慢慢加熱,直到顏色變紅,然後埋入土中三天,去除火氣後,再細磨,用軟飯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在飯前,用溫酒吞服五粒。
-
最後一個方子是用於治療長期虛弱和冷痢不止的情況。主要成分有附子、莨菪子、乾薑、硫磺。這些藥材需磨成細粉,再用醋煮麵糊和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在飯前,用粥湯吞服十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