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九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九 (14)

1. 治膿血痢諸方

夫膿血痢者。為春時陽氣在表。人運動勞役。腠理則開。血氣虛者。則傷於風。至夏又熱氣乘之。血性得熱則流散。其遇大腸虛。血滲入焉。與腸間津液相搏。積熱蘊結。血化為膿。腸虛則泄。故成膿血痢也。所以夏月多膿血痢者。由腸胃虛也。秋冬診其脾脈微澀。為內潰多下膿血。

又脈懸絕則死。滑大則生。脈微小者生。實急者死。脈沉細虛遲者生。數疾大而有熱者死。

治下痢膿血。心腹㽲痛不止。白礬散方。

白礬(一兩燒灰),黃丹(一兩半微炒),胡粉(一兩炒令微黃),龍骨(一兩半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訶黎勒(一兩煨用皮),黃連(三分去須微炒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三錢。

治膿血痢。腹內㽲痛。行數不恆。食飲不下。黃連散方。

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黃柏(一兩炙微赤銼),艾葉(一兩微炒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烏梅肉(一兩微炒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赤石脂(二兩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膿血痢。繞臍疼痛。阿膠散方。

阿膠(二兩搗碎炒令黃燥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赤芍藥(一兩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赤石脂(二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膿血痢。心煩。腹㽲痛。黃柏散方。

黃柏(一兩炙微赤銼),梔子仁(一兩),黃連(一兩去須),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膿血痢。腹痛心煩。口乾。不欲飲食。當歸散方。

當歸(一兩銼微炒),地榆(一兩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赤石脂(二兩),烏梅肉(一兩微炒),梔子仁(半兩),白朮(一兩),黃芩(一兩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膿血痢。腹內㽲痛。口乾心煩。木香散方。

木香(半兩),龍骨(一兩),白朮(半兩),黃連(半兩去須微炒),灶中黃土(半兩),當歸(半兩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膿血痢。腹痛。不欲飲食。乾薑散方。

乾薑(三分炮裂銼),黃連(三分去須微炒),桂心(三分),木香(半兩),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當歸(三分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冷熱氣不和。腹痛。下痢膿血。附子散方。

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神麯(三分炒微黃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當歸(半兩銼微炒)

白話文:

治膿血痢諸方

膿血痢的成因是:春天陽氣在體表,人體過度勞累,毛孔開張,血氣虛弱的人就容易受風寒侵襲。到了夏天,暑熱之氣又乘虛而入,血液遇熱則流動散失,若大腸虛弱,血液滲入大腸,與腸道津液交混,積聚熱邪,血液凝結成膿,大腸虛弱則瀉下,所以就形成了膿血痢。夏季膿血痢多發,是因為腸胃虛弱。秋冬季節診脈,若脾脈微澀,則表示內臟潰瘍,多會下痢膿血。

脈象懸絕則死,脈滑大則生,脈微小則生,脈實急則死,脈沉細虛遲則生,脈數疾大而有熱則死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膿血痢的處方:

白礬散方(治下痢膿血,心腹絞痛不止)

白礬(一兩,燒成灰)、黃丹(一兩半,微炒)、胡粉(一兩,炒至微黃)、龍骨(一兩半)、當歸(一兩,切碎微炒)、訶黎勒(一兩,煨用皮)、黃連(三分,去須微炒)、甘草(一分,炙微赤,切碎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黃連散方(治膿血痢,腹內絞痛,排便次數不定,飲食不進)

黃連(一兩,去須微炒)、黃柏(一兩,炙微赤,切碎)、艾葉(一兩,微炒)、附子(一兩,炮製去皮臍)、甘草(一兩,炙微赤,切碎)、烏梅肉(一兩,微炒)、乾薑(一兩,炮製切碎)、赤石脂(二兩)、厚朴(一兩,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阿膠散方(治膿血痢,繞臍疼痛)

阿膠(二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當歸(一兩,切碎微炒)、黃連(一兩,去須微炒)、赤芍藥(一兩)、乾薑(一兩,炮製切碎)、赤石脂(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黃柏散方(治膿血痢,心煩,腹絞痛)

黃柏(一兩,炙微赤,切碎)、梔子仁(一兩)、黃連(一兩,去須)、阿膠(一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當歸(一兩,切碎微炒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當歸散方(治膿血痢,腹痛心煩,口乾,不想吃東西)

當歸(一兩,切碎微炒)、地榆(一兩,切碎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,切碎)、赤石脂(二兩)、烏梅肉(一兩,微炒)、梔子仁(半兩)、白朮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乾薑(一兩,炮製切碎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木香散方(治膿血痢,腹內絞痛,口乾心煩)

木香(半兩)、龍骨(一兩)、白朮(半兩)、黃連(半兩,去須微炒)、灶中黃土(半兩)、當歸(半兩,微炒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乾薑散方(治膿血痢,腹痛,不想吃東西)

乾薑(三分,炮製切碎)、黃連(三分,去須微炒)、桂心(三分)、木香(半兩)、厚朴(一兩半,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、當歸(三分,切碎微炒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附子散方(治冷熱氣不和,腹痛,下痢膿血)

附子(一兩,炮製去皮臍)、神麴(三分,炒至微黃)、乾薑(三分,炮製切碎)、甘草(一分,炙微赤,切碎)、當歸(半兩,切碎微炒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烏梅丸方(治痢下膿血,食物消化不良)

烏梅肉(二兩,微炒)、黃連(二兩,去須微炒)、艾葉(二兩,微炒)、黃柏(一兩,切碎微炒)、乾薑(二兩,炮製切碎)、甘草(一兩,炙微赤,切碎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粥水送服,每日三次,每次服用四分之一劑量。

黃連丸方(治痢下膿血及各種痢疾)

黃連(二兩,去須微炒)、當歸(二兩,切碎微炒)、烏梅肉(二兩,微炒)、阿膠(二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厚朴(二兩,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至香熟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醋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粥水送服,每日三次,每次服用四分之一劑量。

其他處方:

一、 炒熟的麥芽(三兩)、赤石脂(三兩)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辰,用粥水送服。

二、 將薤白用醋煮熟,趁熱食用,可立即止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