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九 (10)

1. 治血痢諸方

夫血痢者。由熱毒皆滲血入於大腸故也。血之隨氣。循環經絡。通行臟腑。常無停積。則熱毒氣不能乘之。遇腸虛者。則血滲入於腸。腸虛則泄。故為血痢也。身熱者死。身寒者生。診其關上脈芤。大便去血。暴下血數升也。

治血痢。心神煩熱。腹中痛。不納飲食。茜根散方。

茜根(一兩),黃連(二兩去須微炒),地榆(一兩銼),梔子仁(半兩),生乾地黃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犀角屑(一兩),黃芩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豉五十粒。韭白七寸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熱毒下痢黑血。臟腑㽲痛。日夜百行。氣息欲絕。黃連散方。

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龍骨(二兩),地榆(一兩銼),阿膠(二兩搗碎炒令黃燥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梔子仁(半兩),赤芍藥(一兩),黃芩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熱毒血痢成片。臍下㽲痛。阿膠散方。

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川升麻(半兩),地榆(一兩銼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刺薊(一兩),犀角屑(半兩),熟乾地黃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薤白七寸。豉一百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血痢。止腹痛。除煩熱口乾。犀角散方。

犀角屑(一兩),阿膠(三分搗碎炒令黃燥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艾葉(半兩微炒),伏龍肝(一兩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血痢日夜不止。腹中㽲痛。心神煩悶。黃柏散方。

黃柏(一兩炙微赤銼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地榆(三分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酸石榴皮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當歸(三分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又方。

黃連(去須微炒),黃柏(炙微赤),黃芩(各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十五丸。

又方。

犀角屑(半兩),地榆(半兩銼)

上二味。以水二大盞。入蜜三合。煎至一盞。隨大小增減服之。

又方。

熟乾地黃,黃芩(各一兩)

上件藥。細銼。用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分溫二服。

又方。

黑木耳(一兩)

上件藥。用水二大盞。煮木耳令熟。先以鹽醋食木耳盡。後服其汁。日二服。

又方。

上以生地黃汁三合。煎取二合。下蜜一合。攪令勻。溫服頻服效。

白話文:

治療血痢的各種方子

所謂的血痢,是由於熱毒侵入,導致血液滲入大腸所引起的。血液隨著氣的運行,在經絡中循環,通行於臟腑,正常情況下不會停留積聚,所以熱毒之氣無法侵犯。但如果腸道虛弱,血液就會滲入腸道,腸道虛弱就會導致腹瀉,因此就形成了血痢。如果病人發燒,會危及生命;如果身體發冷,則尚有生機。診斷時,如果關脈出現脈象空虛,大便帶血,並且短時間內大量出血,都屬於血痢。

治療血痢,伴隨心神煩躁、腹痛、食慾不振的藥方:茜根散

藥材: 茜根(1兩)、黃連(2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地榆(1兩,切碎)、梔子仁(半兩)、生乾地黃(1兩)、當歸(1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、犀角屑(1兩)、黃芩(1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碗水,加入豆豉五十粒、韭菜白七寸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熱毒引起的下痢、排出黑血、內臟絞痛、一天腹瀉數十次、氣息微弱的藥方:黃連散

藥材: 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龍骨(2兩)、地榆(1兩,切碎)、阿膠(2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當歸(1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、梔子仁(半兩)、赤芍藥(1兩)、黃芩(1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熱毒引起的血痢成片狀、肚臍下方絞痛的藥方:阿膠散

藥材: 阿膠(1兩,搗碎炒至黃燥)、川升麻(半兩)、地榆(1兩,切碎)、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刺薊(1兩)、犀角屑(半兩)、熟乾地黃(1兩)、梔子仁(1兩)、當歸(1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碗水,加入薤白七寸、豆豉一百粒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血痢、止腹痛、消除煩熱口乾的藥方:犀角散

藥材: 犀角屑(1兩)、阿膠(三分,搗碎炒至黃燥)、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艾葉(半兩,稍微炒過)、伏龍肝(1兩)、當歸(半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治療血痢日夜不止、腹中絞痛、心神煩悶的藥方:黃柏散

藥材: 黃柏(1兩,用火烤至微赤色,切碎)、當歸(1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、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地榆(三分,切碎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酸石榴皮(1兩)、枳殼(1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色,去除內瓤)、當歸(三分,切碎稍微炒過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黃連(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黃柏(用火烤至微赤色)、黃芩(各1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

用法: 每次飯前,用粥湯服用十五丸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犀角屑(半兩)、地榆(半兩,切碎)。

製法: 將以上兩味藥材,用兩大碗水,加入三合蜂蜜,煎煮至剩一碗。

用法: 根據病情輕重,酌情增減服用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熟乾地黃、黃芩(各1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切細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六分。

用法: 去除藥渣,分兩次溫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黑木耳(1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,用兩大碗水煮至木耳熟爛。

用法: 先將木耳吃完,再喝湯汁,每日服用兩次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生生地黃汁三合。

製法: 將生地黃汁煎煮取二合,加入一合蜂蜜,攪拌均勻。

用法: 溫服,頻繁服用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蕓薹搗爛絞汁二合,蜂蜜一合。

製法: 將兩者混合加熱至溫熱。

用法: 服用。

治療血痢,各種方法都無效時,不論病情輕重都適用的藥方

藥材: 牛角(1兩,燒成灰)、大麥(2兩,炒熟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當歸(三分,切碎稍微炒過)、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龍骨(2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地榆(1兩,切碎)、甘草(半兩,用火烤至微赤色,切碎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黃連(1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、灶突墨(2兩)、木香(半兩)。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搗細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飯前,用粥湯調服二錢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黃連(2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。

製法: 將黃連搗成粉末,用雞蛋白調和成餅狀,約二分厚,曬乾後烤焦,再研磨成粉末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一錢,不拘時間,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將兩張濕白紙,包裹一匙鹽,在猛火中燒成灰。

製法: 細研成粉末。

用法: 分三次,飯前用粥湯調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沒石子(1兩,細研)。

製法: 用軟飯調和,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 每次飯前,用粥湯服用十丸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馬齒莧搗汁三合,蜂蜜一匙。

製法: 將兩者混合加熱至溫熱。

用法: 服用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乳腐(1兩,切塊)。

製法: 用一中碗醋漿水煎煮至剩半碗。

用法: 去除藥渣,溫服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萹竹汁四合,蜂蜜一合。

用法: 將兩者混合,一次性服用。

又一藥方

藥材: 酸石榴一枚,連皮搗爛絞汁。

用法: 用一合蜂蜜調和,加熱至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