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 (24)

1. 治大腸虛冷諸方

夫大腸合於肺。手陽明是其經也。為傳導之府。化物出焉。若虛則生寒。寒則腸鳴泄痢。食不消化。皮膚乾燥。則是大腸虛冷之候也。

治大腸虛冷。乏氣拘急。腰痛羸瘦。宜服附子散方。

附子(一兩半炮裂去皮臍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赤芍藥(一兩),桂心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。溫服。忌熱面雞豬魚等。

治大腸虛冷。腸鳴泄利。腹脅氣痛。飲食不化。宜服訶黎勒散方。

訶黎勒(一兩半煨用皮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當歸(三分銼微炒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,肉豆蔻(三分去殼),木香(半兩),吳茱萸(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
治大腸虛冷。腸鳴腹痛。食不消化。宜服吳茱萸散方。

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縮砂(一兩去皮),神麯(一兩搗碎炒微黃),白朮(一兩),厚朴(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食前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大腸虛冷。腸鳴腹痛。下痢。不思飲食。宜服草豆蔻散方。

草豆蔻(一兩去皮),高良薑(三分銼),桂心(半兩),丁香(半兩),木香(半兩),白朮(半兩)當歸(半兩銼微炒),白豆蔻(半兩去皮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肉豆蔻(半兩去殼)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食前。以薑棗湯調下一錢。

治大腸虛冷。腹痛腸鳴。食不消化。宜服木香丸方。

木香(一兩),訶黎勒(一兩半煨用皮),白朮(一兩),附子〔二(一)兩炮裂去皮臍〕,蕪荑(一兩微炒),高良薑(一兩銼),厚朴〔一(二)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〕,肉豆蔻(半兩去殼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用神麯末煮作糊。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食前。以薑棗湯下二十丸。

白話文:

治大腸虛冷諸方

大腸與肺臟相表裡,手陽明經脈循行於大腸,大腸是傳導食物糟粕的器官,將食物消化後的廢物排出體外。如果大腸虛弱,就會產生寒邪,導致腸鳴、腹瀉、痢疾、消化不良、皮膚乾燥等症狀,這就是大腸虛冷的表現。

治療大腸虛冷,伴隨氣虛、腹痛、腰痛、消瘦等症狀,可以使用附子散:

附子(一兩半,炮製後去皮、臍)、人參(一兩,去蘆頭)、乾薑(一兩,炮製後切片)、赤芍藥(一兩)、桂枝(一兩)、甘草(一兩,炙烤至微赤後切片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忌食熱面、雞、豬、魚等食物。

治療大腸虛冷,伴隨腸鳴、腹瀉、腹脅疼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可以使用訶黎勒散:

訶黎勒(一兩半,煨烤後帶皮)、附子(一兩,炮製後去皮、臍)、當歸(三分,切片微炒)、桔梗(半兩,去蘆頭)、肉豆蔻(三分,去殼)、木香(半兩)、吳茱萸(一分,湯浸七次後焙乾微炒)、甘草(一分,炙烤至微赤後切片)、陳橘皮(一兩,湯浸後去白瓤焙乾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半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大腸虛冷,伴隨腸鳴、腹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可以使用吳茱萸散:

吳茱萸(半兩,湯浸七次後焙乾微炒)、陳橘皮(一兩,湯浸後去白瓤焙乾)、縮砂仁(一兩,去皮)、神麴(一兩,搗碎後微炒至黃)、白朮(一兩)、厚朴(二兩,去粗皮,塗抹薑汁炙烤至香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後切片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。飯前用粥調服二錢。

治療大腸虛冷,伴隨腸鳴、腹痛、腹瀉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可以使用草豆蔻散:

草豆蔻(一兩,去皮)、高良薑(三分,切片)、桂枝(半兩)、丁香(半兩)、木香(半兩)、白朮(半兩)、當歸(半兩,切片微炒)、白豆蔻(半兩,去皮)、陳橘皮(一兩,湯浸後去白瓤焙乾)、肉豆蔻(半兩,去殼)、甘草(一分,炙烤至微赤後切片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。飯前用薑棗湯調服一錢。

治療大腸虛冷,伴隨腹痛、腸鳴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可以使用木香丸:

木香(一兩)、訶黎勒(一兩半,煨烤後帶皮)、白朮(一兩)、附子(一到二兩,炮製後去皮、臍)、蕪荑(一兩,微炒)、高良薑(一兩,切片)、厚朴(一到二兩,去粗皮,塗抹薑汁炙烤至香)、肉豆蔻(半兩,去殼)、乾薑(三分,炮製後切片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後切片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神麴末煮成糊狀,混合藥粉充分攪拌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飯前用薑棗湯送服二十丸。

2. 治大腸實熱諸方

夫大腸實實則生熱。熱則腸結脹滿。喜氣喘咳。身面熱。喉中噎。乍實乍虛。乍來乍去。大腸有宿滯。則發熱寒慄如瘧之狀。秘澀不通。則是大腸實熱之候也。

治大腸實熱。頭痛目眩。驚狂。喉痹。腹脅滿悶。手足煩痛。宜服赤茯苓散方。

赤茯苓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半),犀角屑(三分),枳實(三分麩炒微黃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石膏(一兩),丹參(半兩),檳榔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忌熱面炙爆。

治大腸實熱。上氣喘咳。心神煩悶。宜服杏仁散方。

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赤芍藥(三分),黃芩(三分),細辛〔二(三)分〕五味子(三分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石膏(二兩),麥門冬(三分去心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三(六)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
治大腸實熱。心神煩躁。口內生瘡。宜服羚羊角散方。

羚羊角屑(三分),青竹茹(一兩),黃芩(三分),梔子仁(三分),紫蘇莖葉(三分),杏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玄參(三分),木通(三分),赤茯苓(三分),川朴硝(二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生地黃汁一分(合)。更煎一兩沸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大腸實熱。腸脹不通。熱氣上衝。口內生瘡。宜服大腹皮散方。

大腹皮(二兩銼),柴胡〔二(一)兩去苗〕,訶黎勒皮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羚羊角屑(三分),川朴硝(二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
治大腸實熱。氣壅不通。心腹脹滿。發歇寒熱。宜服柴胡散方。

柴胡(一兩去苗),赤芍藥(一兩),枳實(三分麩炒微黃),杏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黃芩(三分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檳榔(一兩),漢防己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
治大腸實熱。秘澀不通。心煩悶亂。宜服檳榔丸方。

檳榔(一兩),羌活(一兩),郁李仁(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),木香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微炒),牽牛子〔四兩搗羅取末一(二)兩〕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麻仁(二兩銼研如膏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生薑湯下二十丸。

白話文:

大腸積熱導致發熱。積熱使腸道阻塞、脹滿,患者容易氣喘咳嗽、面部發熱、咽喉梗塞,症狀時輕時重,時好時壞。大腸內有宿便滯留,則會出現發熱畏寒、類似瘧疾的症狀;若大便秘結不通,就是大腸實熱的表現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頭痛頭暈、驚慌失措、咽喉腫痛、腹部脅肋脹悶、手腳疼痛的,宜服用赤茯苓散。

赤茯苓一兩、川大黃一兩半、犀角屑三分、枳實三分(麩炒至微黃)、麥門冬一兩(去心)、杏仁半兩(湯浸去皮尖,雙仁麩炒至微黃)、石膏一兩、丹參半兩、檳榔一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忌食熱面、炙烤的食物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上氣喘咳、心神煩悶的,宜服用杏仁散。

杏仁一兩(湯浸去皮尖,雙仁麩炒至微黃)、赤芍藥三分、黃芩三分、細辛二(或三分)、五味子三分、川大黃一兩半(銼碎微炒)、石膏二兩、麥門冬三分(去心)、甘草一兩(炙至微赤,銼碎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三(或六)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心神煩躁、口腔潰瘍的,宜服用羚羊角散。

羚羊角屑三分、青竹茹一兩、黃芩三分、梔子仁三分、紫蘇莖葉三分、杏仁三分(湯浸去皮尖,雙仁麩炒至微黃)、玄參三分、木通三分、赤茯苓三分、川朴硝二兩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銼碎)、川大黃一兩(銼碎微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六分,去渣,加入一分生地黃汁,再煎一兩沸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腸道脹滿不通、熱氣上衝、口腔潰瘍的,宜服用大腹皮散。

大腹皮二兩(銼碎)、柴胡二(或一)兩(去苗)、訶黎勒皮一兩、枳殼一兩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川大黃二兩(銼碎微炒)、羚羊角屑三分、川朴硝二兩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銼碎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氣機阻滯不通暢、心腹部脹滿、發熱畏寒交替發作的,宜服用柴胡散。

柴胡一兩(去苗)、赤芍藥一兩、枳實三分(麩炒至微黃)、杏仁三分(湯浸去皮尖,雙仁麩炒至微黃)、黃芩三分、川大黃二兩(銼碎微炒)、檳榔一兩、漢防己三分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銼碎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六分,去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大腸實熱,伴隨大便秘結、心煩意亂的,宜服用檳榔丸。

檳榔一兩、羌活一兩、郁李仁二兩(湯浸去皮尖,微炒)、木香一兩、川大黃一兩(銼碎微炒)、牽牛子四兩(搗碎篩取藥末二兩)、青橘皮一兩(湯浸去白瓤,焙乾)、麻仁二兩(銼碎研磨成膏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充分攪拌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