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六 (18)
卷第五十六 (18)
1. 治蠱毒下血諸方
夫蠱者。能變化為毒。有蓄事者。以毒害人。多因飲食內行。人中之者。心腹燥痛。煩毒不可忍。蝕人五臟。下血瘀黑如爛雞肝也。
治蠱毒下血。皆如爛肉。令人心腹㽲痛。如有物齧。若不即治。蝕人五臟乃死遍。宜服此方。
槲樹北陰白皮(四兩),桃根白皮(四兩),蝟皮灰(一兩),亂髮灰(一兩),大麻子汁(五升)
上件藥。先以水五大盞。煮槲樹皮桃根皮。取濃汁二盞。和麻子汁。每服。暖汁一中盞。調亂髮等灰二錢。令患人少食。旦服。須臾著一盆水。以雞翎引吐於水中。如牛涎犢胎。及諸蟲並出。
治中蠱。下血如鴨肝。腹中㽲痛。急者。宜服茜根散方。
茜根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犀角屑(一兩),地榆(二兩銼),白蘘荷(二兩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,黃柏(半兩銼),黃芩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蠱下血欲死。宜服此方。
薔薇根(一兩銼),牛膝(半兩去苗),連翹子(一兩),蠟(一分)
上件藥。搗篩。以水三大盞。煎至二盞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分為三服。
治蠱毒腹痛下血。躑躅花散方。
躑躅花(一兩酒拌炒令乾),乾薑(一分炮裂銼),藜蘆(一分去蘆頭),附子(一分炮裂去皮臍),巴豆(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野葛根皮(一分),桂心(一分),硃砂(一分細研),雄黃(一分細研),蜈蚣(一分微炙去足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空腹。以冷水調下一字。
治蠱毒。大便下血。日數十行。宜用此方。
巴豆(七枚去心皮研紙裹壓去油),藜蘆(去蘆頭),附子(炮裂去皮臍),芫青(糯米拌炒令微黃去翅足),白礬(燒令汁盡),以上各二(一)分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以綿裹一大豆許。納下部中。日二三度易之。
治蠱毒下血方。
蝟皮(燒為灰)
上細研。以煎水調下二錢。日三服。
治卒中蠱毒。下血如雞肝。晝夜不止。四臟悉損。唯心未毀。宜服此方。
桔梗(去蘆頭),伏龍肝,以上等分
上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以溫酒調下二錢。日三服。不能下藥。以物發口開灌之。心中當須臾自定。服七日止。當食豬肝臛以補之。
白話文:
治蠱毒下血諸方
蠱毒能變化成毒素,有人蓄意用毒害人,多是經由飲食進入體內。人若中了蠱毒,會感到心腹灼痛,煩躁難忍,毒素會侵蝕五臟,導致下血,血色瘀黑,如同爛雞肝。
治療蠱毒下血,血像爛肉一樣,令人心腹絞痛,感覺像有東西在啃咬,若不立即治療,會侵蝕五臟致死。宜服用以下藥方:
槲樹北陰白皮四兩、桃根白皮四兩、蝟皮灰一兩、亂髮灰一兩、大麻子汁五升。將藥材先用水五大盞煮槲樹皮和桃根皮,取濃汁二盞,與麻子汁混合。每次服用溫熱藥汁一中盞,調入亂髮灰等二錢。患者需少食,早晨服用後,立即在一盆水中用雞毛引導嘔吐,吐出像牛涎、犢胎以及各種蟲子。
治療中蠱,下血如鴨肝,腹中絞痛,病情緊急者,宜服用茜根散:
茜根一兩、川升麻一兩、犀角屑一兩、地榆二兩(銼碎)、白蘘荷二兩、桔梗半兩(去蘆頭)、黃柏半兩(銼碎)、黃芩半兩。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療蠱毒下血,危及性命者,宜服用以下藥方:
薔薇根一兩(銼碎)、牛膝半兩(去苗)、連翹子一兩、蠟一分。將藥材搗碎過篩,用三大盞水煎至二盞,去渣,不拘時辰,分三次服用。
治療蠱毒腹痛下血,可用躑躅花散:
躑躅花一兩(用酒拌炒至乾燥)、乾薑一分(炮製後銼碎)、藜蘆一分(去蘆頭)、附子一分(炮製後去皮臍)、巴豆一分(去皮心,研碎,用紙裹壓去油)、野葛根皮一分、桂心一分、硃砂一分(細研)、雄黃一分(細研)、蜈蚣一分(微炙去足)。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空腹服用,用冷水調服少許。
治療蠱毒,大便下血,一天數十次者,宜用此方:
巴豆七枚(去心皮,研碎,用紙裹壓去油)、藜蘆(去蘆頭)、附子(炮製後去皮臍)、芫青(用糯米拌炒至微黃,去翅足)、白礬(燒至汁液耗盡),以上各二(一)分。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棉花包裹約一大豆大小,塞入下體,一日二三次更換。
治療蠱毒下血:
蝟皮(燒成灰),研細,用煎水調服二錢,一日三次。
治療突然中蠱,下血如雞肝,晝夜不止,四臟受損,唯心臟未受損者,宜服此方:
桔梗(去蘆頭)、伏龍肝,等量。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用溫酒調服二錢,一日三次。若無法吞服藥物,可用器具打開嘴巴灌服。服藥後,心臟應會立即平復。服用七日即可停止,之後應食用豬肝湯補身。
2. 治中惡諸方
夫中惡者。是人精神衰弱。為鬼邪之氣卒中之也。夫人陰陽順理。榮衛調平。神守則強。邪不干正。若將攝失宜。精神衰弱。便中鬼毒之氣。其狀。卒然心腹刺痛。悶亂欲死。又凡卒中惡。腹大而滿者。診其脈緊大而浮者死。緊細而微者生。又中惡吐血數升。脈數細者死。浮焱如疾者生。中惡者瘥後。余勢尚滯。發作則變成疰也。
治卒中惡。客忤。飛屍入腹。鬼擊。及中蠱毒。吐血下血。心腹卒痛滿。及熱毒痛。六七日。並宜服此雄黃散方。
雄黃(一兩細研),硃砂(半兩細研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桂心(一兩),藜蘆(一分去蘆頭),野葛(半兩醋拌炒令乾),川椒(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),巴豆(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芫花(一分醋拌炒令乾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以溫水調下半錢。服後或吐或汗出。即住服。
治中惡喘急。心腹胸脅㽲痛。宜服此方。
東引桃枝皮〔二兩(一握)〕,白楊皮(一握),真珠(一兩細研),梔子仁(十四枚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桂心(一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豉五十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中惡。心腹痛。胸脅短氣。當歸散方。
當歸(二兩銼碎微炒),梔子仁(一兩),桃白皮(二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赤芍藥(一兩),蓬莪朮(一兩),桂心(一兩)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豉五十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中惡客忤垂死。宜服硃砂丸方。
硃砂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雄黃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麝香(一分細研入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為末),巴豆(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
上件藥。都細研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麻子大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下三丸。不利更服三丸。漸加至五丸七丸。以利為度。
又方。
空青(一兩細研),麝香(一分細研),硃砂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雄黃(半兩細研)
上件藥相和。研令勻。每服。以醋一合湯一合相合。調散半錢。不計時候服之。須臾即吐為效。
治卒中惡。心腹㽲刺痛。氣急脹滿方。
雄黃(半兩),赤小豆(半兩炒熟),瓜蒂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溫漿水調服一錢半。當小吐立止。不吐加至二錢。
治卒中惡。心腹刺痛煩亂方。
麝香(一分細研),犀角屑(半兩),木香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溫漿水調服一錢半。加至二錢。頻三五服即瘥。
白話文:
治中惡諸方
中惡是指人體精神衰弱,受到鬼邪之氣突然侵襲的病症。人體陰陽調和,氣血運行正常,精神充沛,邪氣就無法侵犯。但如果調攝失度,精神衰弱,就容易受到鬼邪之氣侵襲。症狀表現為突然心腹劇痛,胸悶氣短,感覺快要死了。
如果中惡後腹部膨脹,脈象浮大而緊,則預後不良;脈象細弱而緊,則可能痊癒。中惡吐血數升,脈象細弱者預後不良;脈象浮大有力者,則可能痊癒。中惡痊癒後,餘邪未盡,再次發作則可能轉變成其他疾病。
治療突然中惡、客忤(小兒受驚)、飛屍入腹、鬼擊、以及中蠱毒、吐血、下血、心腹劇痛、脹滿、熱毒疼痛等症狀,持續六七天者,均可服用雄黃散。
雄黃散:雄黃一兩(研細)、硃砂半兩(研細)、附子半兩(炮製去皮及臍)、桂心一兩、藜蘆一分(去蘆頭)、野葛半兩(醋拌炒乾)、川椒半兩(去劣質的,微炒去汗)、巴豆二十枚(去皮心,研碎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、芫花一分(醋拌炒乾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半錢,溫水送服。服用後可能會嘔吐或出汗,則停止服用。
治療中惡伴隨喘息急促,心腹、胸脅疼痛,可服用此方:
方劑:東引桃枝皮二兩(一握)、白楊皮一握、真珠一兩(研細)、梔子仁十四枚、當歸一兩(銼碎,微炒)、吳茱萸一兩(湯浸七遍,焙乾,微炒)、桂心一兩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及臍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過篩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(約150毫升),加入生薑半分,豉五十粒,煎至六分(約90毫升)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療中惡,心腹疼痛,胸脅憋悶,氣短,可服用當歸散:
當歸散:當歸二兩(銼碎,微炒)、梔子仁一兩、桃白皮二兩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及臍)、赤芍藥一兩、蓬莪朮一兩、桂心一兩、吳茱萸一兩(湯浸七遍,焙乾,微炒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粗篩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豉五十粒,煎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療中惡、客忤,病情危重,將要死亡者,可服用硃砂丸:
硃砂丸:硃砂一兩(研細,水飛過)、雄黃一兩(研細,水飛過)、麝香一分(研細)、附子一兩(炮製去皮及臍,研末)、巴豆二十枚(去皮心,研碎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,用煉蜜調和,搗三百至五百下,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丸,不拘時辰,粥飲送服。若無效,再服三丸,逐漸加至五丸或七丸,以通便為度。
另一方:
空青一兩(研細)、麝香一分(研細)、硃砂一兩(研細,水飛過)、雄黃半兩(研細)。將以上藥物混合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醋一合,湯水一合調服,不拘時辰服用,須臾即吐為效。
治療突然中惡,心腹針刺般疼痛,氣急脹滿,可服用此方:
方劑:雄黃半兩、赤小豆半兩(炒熟)、瓜蒂半兩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不拘時辰,溫漿水送服。如果沒有嘔吐,可加至二錢。
治療突然中惡,心腹刺痛,煩躁不安,可服用此方:
方劑:麝香一分(研細)、犀角屑半兩、木香三分。將以上藥物研磨過篩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不拘時辰,溫漿水送服,可加至二錢,頻服三至五次即可痊癒。
治療中惡,心神煩悶,腹部脅肋刺痛,可服用此方:
方劑:韭根一把、烏梅七顆、吳茱萸一分(湯浸七遍,焙乾,微炒)。用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去渣,不拘時辰,分溫服兩次。
治療中惡,胸悶氣短,腹痛,心膈不舒服,可服用此吐方:
方劑:桂心半兩(細銼)、生薑一兩(細切)、梔子仁十四枚、豉二合、人參蘆頭一分(細銼)。用酒二大盞煎成一大盞,去渣,不拘時辰,分溫服兩次,以催吐為度。
治療中惡,遁屍(指症狀不明顯,隱匿),心腹及全身疼痛劇烈,氣短,不能說話,不知道痛在何處,用手觸摸按壓才能知道痛處遍佈全身者,可使用此方:
取艾葉揉碎,敷在疼痛處,厚度約二寸,用熨斗加熱灰火熨燙艾葉,使其熱透,如果冷了就再熨燙。
治療中惡,心痛欲絕:
方劑:釜底墨半兩,鹽一錢。將二藥研磨混合,用熱水一盞調服。
治療突然中惡:
取新鮮牛糞,絞取汁液三合為一次劑量。如果患者張不開口,則掰開嘴巴灌藥。如果沒有新鮮牛糞,可用乾牛糞加水煎煮。
治療中惡,氣絕:
取上等硃砂研磨細膩,在患者舌上寫“鬼”字,額頭上也寫一個“鬼”字。此法極為有效。
**(再次聲明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 中醫治療需由專業醫師診斷後,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。切勿自行用藥。) 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