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六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六 (16)

1. 治五蠱諸方

蜈蚣(一枚微炙去足),巴豆(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附子(一分炮裂去皮臍),白礬(半兩燒令汁盡),藜蘆(一分去蘆頭),雄黃(一分細研),鬼臼(一分去須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。更研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麻子大。每服。以溫酒下二丸。

治五蠱毒。令病人唾水中。沉者。宜服此方。

巴豆(一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豉(三粒),釜底墨(一錢)

上件藥。搗研。以軟飯和。分為三丸。每服空心。以溫酒下一丸。

治五種蠱毒。蛇蠱。食飲中得之。咽中如有物。咽又不下。吐之不出。悶亂不得臥。心熱不能食。宜服此方。

馬兜鈴根(一兩搗末),蘘荷根(半兩)

上件藥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頓服。其蠱並當吐出。

又方。

麝香(一錢細研)

上以溫水空腹調服。即吐出蠱毒。

治蜣螂蠱。得之。胸中忽然哽。怵怵如蟲行。咳而有血。咽喉多臭氣方。

取豬脂半分(合)服即下。或吐之自消也。

治蝦蟆蠱及蝌蚪蠱。得之。心腹脹滿。口乾思水。不能食。悶亂。大喘而氣發。宜服此方。

車轄脂半升以來漸漸服之。其蠱即出。

治草蠱毒。入人咽喉。刺痛欲死。宜服此方。

桔梗(一兩去蘆頭),犀角屑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食前。以暖酒調下三錢。

治草蠱術。在西涼更西。及嶺南人。多行此毒。入人咽刺痛求死方。

上服甘草藍汁即自消。

又方。

馬兜鈴苗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以溫水調服一錢。自消。

治蠱似蛔。宜服此方。

雄黃末(一字),麝香末(一字)

上件藥。取生羊肺如指大。以刀開。納雄黃等末。以肺裹吞之。

又方。

上以淘鹽汁調甘草末三錢。服吐之效。

治食中有蠱毒。令人腹內堅痛。兩目黃青。淋露骨立。病變無常處。宜服此方。

爐中取鐵精細研。別搗雞肝。和丸如梧桐子大。任食。前後以暖酒下五丸。

白話文:

治五蠱諸方

一、治療各種蠱毒的藥方:蜈蚣一隻(微炙,去除腳),巴豆三十粒(去皮、心,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,附子一分(炮製後去除皮和臍),白礬半兩(燒至汁液完全蒸乾),藜蘆一分(去除蘆頭),雄黃一分(研磨成細粉),鬼臼一分(去除鬚)。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,再充分研磨至均勻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杵三百到五百下,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以溫酒送服兩丸,治療各種蠱毒。若病人唾液沉於水中,則宜服用此方。

二、治療五種蠱毒(其中一種為蛇蠱,由飲食感染,症狀為咽喉有異物感,吞咽困難,嘔吐不出,胸悶煩躁,無法平躺,心煩熱,食慾不振)的藥方:巴豆一粒(去皮、心,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,豉三粒,釜底墨一錢。以上藥材搗碎研磨,用軟飯調和,分成三丸,每次空腹服用一丸,用溫酒送服。

三、治療蠱毒的藥方:馬兜鈴根一兩(搗碎成粉末),蘘荷根半兩。將藥材用一大盞水煎煮至六分,去渣,不計時間,一次服用,蠱毒即可吐出。

四、另一種治療蠱毒的藥方:麝香一錢(研磨成細粉),用溫水送服,空腹服用,即可吐出蠱毒。

五、治療蜣螂蠱的藥方:蜣螂蠱的症狀是胸中突然哽塞,感覺像蟲子在爬行,咳嗽帶血,咽喉有臭氣。用豬油半合服用,即可下蠱毒,或吐出,自行痊癒。

六、治療蝦蟆蠱和蝌蚪蠱的藥方:蝦蟆蠱和蝌蚪蠱的症狀是心腹脹滿,口乾想喝水,不能吃東西,胸悶煩躁,呼吸急促,氣喘。服用車轄脂半升,少量多次服用,蠱毒即可排出。

七、治療草蠱毒的藥方:草蠱毒的症狀是進入咽喉,刺痛難忍,危及生命。用桔梗一兩(去除蘆頭),犀角屑一兩,搗碎研磨成細粉,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錢。

八、治療草蠱術的藥方:草蠱術盛行於西涼以西和嶺南地區,其毒性會引起咽喉刺痛,患者求死。服用甘草和藍汁,即可自行痊癒。

九、另一種治療草蠱術的藥方:馬兜鈴苗一兩,搗碎研磨成細粉,用溫水送服一錢,即可自行痊癒。

十、治療類似蛔蟲的蠱毒的藥方:雄黃粉末一字,麝香粉末一字。取一塊生羊肺(如手指般大小),用刀切開,放入雄黃和麝香粉末,用羊肺包裹後吞服。

十一、另一種治療類似蛔蟲的蠱毒的藥方:用淘米水調和甘草粉末三錢,服用後即可吐出蠱毒。

十二、治療飲食中含有蠱毒的藥方:此類蠱毒會導致腹部堅硬疼痛,眼睛發黃發青,身體消瘦,病症變化無常。取爐中鐵精細研磨成粉,另取雞肝搗碎,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隨意服用,每次用溫酒送服五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