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六 (4)

1. 治飛屍諸方

夫飛屍者。發無由漸。忽然而至。若飛走之急疾。故謂之飛屍。其狀心腹刺痛。氣息喘急。脹滿上衝心胸也。

治飛屍。在人皮中。又名惡脈。又名賊風。發時頭痛。不在一處。針灸則移。發時一日半日方微瘥。須臾復發。細辛散方。

細辛(一兩),天雄(三分炮裂去皮臍),莽草(一分微炙),桂心(三分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真珠(半兩細研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雄黃(半兩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研了藥令勻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暖酒下一錢。

治飛屍。其狀。心腹刺痛。氣息喘急。脹滿。上衝心胸。瓜蒂散方。

瓜蒂(一分),赤小豆〔二(一)分炒熟〕,雄黃(半兩細研入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暖酒調下半錢。

治飛屍。走馬散方。

巴豆(二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杏仁(二枚湯浸去皮尖雙仁)

上件藥。以綿裹捶爛。投入二合湯中。以指捻取白汁。便飲之。食頃當下惡物。老少以意量之。如惡物未下。即再服。

治飛屍。疾腫光如油色。走無定處。宜服硃砂散方。

硃砂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黃連(一兩去須),黃柏(一兩銼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硃砂。更研令勻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熱酒調下二錢。

治飛屍。遁屍。寒屍。百疰。屍疰。惡氣鬼忤。蠱毒。邪氣往來。留飲結積。婦人邪鬼忤之。蜥蜴丸方。

蜥蜴(一枚微炙),地膽(二十五枚糯米拌炒令黃色去翅足),䗪蟲(二十枚微炒),杏仁(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虎頭骨(三分塗酥炙令微黃),桃仁(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微黃),川朴硝(三分),虻蟲(十五枚炒令微黃),澤漆(一分),赤芍藥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犀角屑(一分),鬼督郵(一分),桑赤雞(一分微炙),款冬花(半兩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巴豆(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甘遂(半兩煨微黃),蜣螂(十枚去翅足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空心。以暖酒下三丸子。

治一切勞疾。飛屍。鬼疰等。鬼臼丸方。

鬼臼(半兩去須),川升麻(三分),麝香(一錢),柴胡(一兩去苗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暖酒下十丸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治飛屍諸方

飛屍是一種來勢洶洶的急症,發病毫無徵兆,如同飛奔一般迅速,故名飛屍。症狀表現為心腹部刺痛、呼吸急促、腹部脹滿,並有氣往上衝擊心胸的感覺。

治療飛屍的方法,此病也稱惡脈或賊風,發作時頭痛,且疼痛部位不定,針灸也無法奏效,發作時可能持續半天到一天才稍緩,但很快就會復發。以下提供細辛散方:

細辛一兩、天雄三分(炮裂去皮臍)、莽草一分(微炙)、桂心三分、附子一兩(炮裂去皮臍)、乾薑一兩(炮裂銼)、真珠半兩(細研)、川烏頭一兩(炮裂去皮臍)、雄黃半兩(細研)。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充分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不限時間,用溫酒送服一錢。

治療飛屍,症狀為心腹部刺痛、呼吸急促、脹滿,氣往上衝擊心胸,可以使用瓜蒂散方:

瓜蒂一分、赤小豆一分(炒熟)、雄黃半兩(細研)。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不限時間,用溫酒送服半錢。

治療飛屍,可以使用走馬散方:

巴豆二枚(去皮心,研碎後用紙包好壓榨去油)、杏仁二枚(湯浸去皮尖,取雙仁)。將以上藥材用棉布包裹搗爛,放入二合湯水中,用手指擠出白色汁液服用。服用後不久應當排出惡物,劑量依據年齡調整。若惡物未排出,可再次服用。

治療飛屍,若症狀為腫脹發亮如同油脂般,且腫脹部位不定,宜用硃砂散方:

硃砂一兩(細研水飛過)、黃連一兩(去須)、黃柏一兩(銼碎)、陳橘皮一兩(湯浸去白瓤後烘乾)。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加入硃砂充分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不限時間,用熱酒送服二錢。

治療飛屍、遁屍、寒屍、百疰、屍疰、惡氣鬼忤、蠱毒、邪氣往來、留飲結積,以及婦女因邪氣鬼忤引起的疾病,可以使用蜥蜴丸方:

蜥蜴一枚(微炙)、地膽二十五枚(糯米拌炒至黃色,去除翅足)、䗪蟲二十枚(微炒)、杏仁十枚(湯浸去皮尖,取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、虎頭骨三分(塗酥炙至微黃)、桃仁一分(湯浸去皮尖,取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、川朴硝三分、虻蟲十五枚(炒至微黃)、澤漆一分、赤芍藥半兩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銼碎)、犀角屑一分、鬼督郵一分、桑赤雞一分(微炙)、款冬花半兩、乾薑半兩(炮裂銼碎)、巴豆半兩(去皮心,研碎後用紙包好壓榨去油)、甘遂半兩(煨至微黃)、蜣螂十枚(去翅足,微炒)。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充分攪拌三百至五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
治療一切勞疾、飛屍、鬼疰等疾病,可以使用鬼臼丸方:

鬼臼半兩(去須)、川升麻三分、麝香一錢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。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充分攪拌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不限時間,用溫酒送服,每日三次。

2. 治遁屍諸方

夫遁屍者。言其停遁。在人肌肉血脈之間。若卒有犯觸即發動。令心腹脹滿刺痛。喘息急。遍攻兩脅。上衝心胸。其候。停遁不消者是也。

治初得遁屍鬼疰。心腹中。刺痛不可忍。木香散方。

木香(三分),鬼箭羽(一兩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,丁香(三分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桃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檳榔(一兩),紫蘇,莖葉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初得遁屍。及長經年不瘥。心腹短氣。鸛骨丸方。

鸛骨(三寸塗酥炙微黃),羊鼻(二枚炙令微黃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麝香(半兩細研入)蜥蜴(一枚微炙),雞糞白〔三(二)兩微炒〕,斑蝥(十四枚糯米拌炒令黃去翅),巴豆(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藜蘆(半兩去蘆頭微炙),芫青(二十枚糯米拌炒令黃去翅足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下一丸。

治遁屍五疰。心腹滿脹。疼痛不可忍。宜服此方。

木香〔二(三)分〕,鬼箭羽(一兩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檳榔(一兩半),紫蘇莖葉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遁屍。飛屍。積聚。脅痛連背。走無常處。或在臟。或腫在腹中。忽然而痛。鶴腦骨丸方。

鶴腦骨(三分塗酥炙令微黃),雄黃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野葛(半兩),藜蘆(半兩去蘆頭微炙),莽草(一兩微炙),硃砂(一兩細研水飛過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,桂心(半兩),蜈蚣(一枚微炙去足),芫青(十四枚糯米拌炒令微黃去翅足),斑蝥〔百枚(十四枚)糯米拌炒令微黃去翅足〕,巴豆(四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小豆大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暖酒下三丸。

治遁屍飛屍等方。

芥子一升

蒸熟搗下篩。以黃丹二兩攪之。分為二處。以疏布袋盛之。更番蒸熱。敷痛上瘥。

治遁屍疰方

桂心(一兩),乾薑(一兩),巴豆(二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用以醋和如泥。塗於病上。干即更塗。

白話文:

治遁屍諸方

遁屍指的是一種疾病,症狀表現為停滯不消的病邪藏匿在肌肉、血脈之間。如果受到外力衝擊,就會發作,導致心腹部脹滿、刺痛,呼吸急促,兩脅疼痛,甚至上衝心胸。這種停滯不消的病邪,就是遁屍的徵候。

治療初期罹患遁屍或鬼疰,心腹部刺痛難忍的方子:木香散

藥材:木香三分、鬼箭羽一兩、桔梗一兩(去蘆頭)、丁香三分、陳橘皮一兩(湯浸去白瓤後焙乾)、桃仁三分(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微黃)、檳榔一兩、紫蘇莖葉一兩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初期罹患遁屍,以及久病不癒,心腹部短氣的方子:鸛骨丸

藥材:鸛骨三寸(塗酥炙至微黃)、羊鼻二枚(炙至微黃)、乾薑一兩(炮裂銼碎)、麝香半兩(細研後加入)、蜥蜴一枚(微炙)、雞糞白二兩(微炒)、斑蝥十四枚(糯米拌炒至黃,去翅)、巴豆五枚(去皮心,研碎後用紙包壓去油)、藜蘆半兩(去蘆頭,微炙)、芫青二十枚(糯米拌炒至黃,去翅足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用煉蜜拌和,反覆搗三百至五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間,用粥服用一丸。

治療遁屍伴隨其他五種病邪,心腹部脹滿疼痛難忍的方子:

藥材:木香三分、鬼箭羽一兩、桔梗一兩(去蘆頭)、當歸一兩(銼碎微炒)、檳榔一兩半、紫蘇莖葉一兩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過篩,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遁屍、飛屍、積聚,脅肋疼痛連及後背,疼痛部位游移不定,可能在內臟或腹部腫脹,突然發作疼痛的方子:鶴腦骨丸

藥材:鶴腦骨三分(塗酥炙至微黃)、雄黃一兩(細研水飛)、野葛半兩、藜蘆半兩(去蘆頭,微炙)、莽草一兩(微炙)、硃砂一兩(細研水飛)、牡蠣一兩(燒成粉末)、桂心半兩、蜈蚣一枚(微炙去足)、芫青十四枚(糯米拌炒至微黃,去翅足)、斑蝥十四枚(糯米拌炒至微黃,去翅足)、巴豆四十枚(去皮心,研碎後用紙包壓去油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混合均勻,用煉蜜拌和,反覆搗三百至五百下,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間,用溫酒服用三丸。

治療遁屍、飛屍等方:

藥材:芥子一升

使用方法:將芥子蒸熟搗碎過篩,加入黃丹二兩拌勻,分成兩份,分別用疏布袋盛裝,輪流熱敷患處,直至痊癒。

治療遁屍的方子:

藥材:桂心一兩、乾薑一兩、巴豆二枚(去皮心,研碎後用紙包壓去油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用醋調成泥狀,塗敷於患處,乾燥後重複塗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