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五 (14)

1. 立黃證候

立黃者,兩腳疼痛,眼目黃澀,小便色赤,淋瀝不利,心下有氣塊者,難治。烙上管穴、心俞二穴、關元穴、下廉二穴、次烙舌下黑脈。

治立黃方

茅根(五兩銼),白朮(半兩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立黃症狀為:雙腳疼痛、眼睛發黃澀痛、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、心窩處有氣塊,此症難治。治療方法是灸烙上管穴、心俞穴、關元穴、下廉穴,再灸烙舌下黑脈。

治療立黃的處方:

茅根(五兩,切碎),白術(半兩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2. 黑黃證候

黑黃者,面色或黃或黑,眼目青色,腰脊拘急,口中兩頰,有黑脈出口角者,難治。烙百會穴及舌下黑脈、口角兩傍、玉泉穴、絕骨二穴、足陽明穴、章門二穴,次烙心俞二穴。

治黑黃方

鬼臼(一兩銼)

上,以水一大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。分為二服,如人行五里再服。

白話文:

黑黃證候是指面色發黃或發黑,眼睛呈現青色,腰背僵硬疼痛,嘴巴和臉頰部位有黑色血管從嘴角伸出,這種情況預後較差,難以治療。治療方法是灸刺百會穴、舌下黑脈、嘴角兩側、玉泉穴、絕骨穴(兩個)、足陽明穴(穴位群)、章門穴(兩個),之後再灸刺心俞穴(兩個)。

治療黑黃的藥方:

鬼臼一兩(研碎)

用水一大碗半煎煮,煎至八分滿,過濾掉藥渣。分兩次服用,每次服藥後需步行五里再服用下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