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13)
卷第五十五 (13)
1. 行黃證候
行黃者,由瘀熱在脾藏,但肉微黃,而身不甚熱。其人頭痛心煩,不廢行立也。烙脾俞二穴、上管穴、百會穴。
治行黃,宜服此方。
黃芩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犀角屑(一兩),栝蔞根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行黃症,是瘀熱停滯在脾臟造成的,患者皮膚略微泛黃,但身體不會感到很熱。症狀包括頭痛、心煩,但仍能行走站立。治療方法是針灸脾俞穴、上脘穴、百會穴。
治療行黃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黃芩、麥門冬(去心)、犀角屑、栝蔞根、梔子仁各一兩,炙甘草半兩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2. 癖黃證候
癖黃者,由飲水停滯結,聚成癖。因熱氣相搏,則鬱蒸不散,服下滿痛,而身體發黃。烙胃俞二穴、上管穴、胃管穴。
治癖黃,半夏散方。
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,去滑),前胡(三分去蘆頭),檳榔(三分),杏仁(三分湯浸,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(一兩銼碎,微炒)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,去瓤)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又方
芫花(半兩醋拌炒,令乾),桃仁(半兩湯浸,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(一兩銼碎,微炒)
上件藥,搗篩羅為散。不計時候,以溫酒調下一錢。
白話文:
癖黃症候是指飲水停滯凝聚,形成癖塊。因熱氣交加,導致鬱結不散,患者會有腹部脹滿疼痛,以及全身發黃的症狀。治療方法是灸刺胃俞穴、上脘穴、胃脘穴。
治療癖黃可用半夏散方:半夏(一兩,用水洗七次,去除滑膩部分),前胡(三分,去掉根莖),檳榔(三分),杏仁(三分,用水浸泡,去掉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,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,枳殼(半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掉內瓤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塊生薑,煎煮至三分之二的量,過濾藥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另一方: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,桃仁(半兩,用水浸泡,去掉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,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。不限時間,用溫酒調服一錢。
3. 胃黃證候
胃黃者,吐逆下利,心腹氣脹,或時煩悶,不能飲食,四肢無力。若唇、口、面、目、舌根黑者,難治。烙胃俞二穴、上管太衝二穴。
治胃黃,人參散方。
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黃芩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栝蔞(一枚),枳殼(一兩半麩炒微黃,去瓤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胃黃症候:患者會嘔吐、腹瀉,伴隨心腹部脹滿,有時感到煩悶,吃不下東西,四肢無力。如果嘴唇、口腔、臉部、眼睛和舌根發黑,則預後不良,治療困難。可以針灸胃俞穴和太衝穴。
治療胃黃,可用人參散方:
藥材包括:人參(一兩,去除鬚根)、黃芩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栝樓(一個)、枳殼(一兩半,麩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)、炙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杯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過濾藥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4. 鬼黃證候
鬼黃者,面色或青或黑,遍身皆黃,狂語多驚,皮膚枯,舌根謇澀,心中恍惚,常見鬼神,或自強言,詐作惺惺。若鼻中灰色,舌黑,毀裂衣裳者,難治。烙心俞二穴、百會穴、巨闕穴、章門二穴、下廉二穴、明堂穴、神庭穴。
治鬼黃,丹砂散方。
硃砂(半兩),馬牙硝(一兩),鐵粉(半兩)
上件藥,同細研如粉。不計時候,磨犀角水調下一錢。
白話文:
鬼黃症患者面色呈現青色或黑色,全身皮膚發黃,言語狂妄且容易驚恐,皮膚乾燥粗糙,舌根僵硬發澀,心中感到恍惚不安,經常看見鬼神,或自稱很強壯,裝作若無其事。如果患者鼻腔分泌物呈灰色,舌頭發黑且破裂,並撕毀衣物,則預後不良,難以治療。 治療方法為針灸心俞穴(兩個)、百會穴、巨闕穴、章門穴(兩個)、下廉穴(兩個)、明堂穴、神庭穴。
治療鬼黃可用丹砂散:硃砂半兩、馬牙硝一兩、鐵粉半兩,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不限時間,用犀牛角水調和服用一錢。
5. 奸黃證候
奸黃者,是鬼黃變入奸黃也,面目遍身俱黃,言語失錯,心神狂亂,詐奸黠如不患人。若不與漱,即口舌乾燥,氣喘者,難治。先烙心俞二穴、肺俞二穴,次烙胸前兩邊。
治奸黃,犀角散方。
犀角屑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白蘚皮(一兩),葳蕤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川大黃(二兩銼碎,微炒)
上件藥,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滓,入生地黃汁一合,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奸黃症候是指鬼黃演變而成的嚴重黃疸。患者全身皮膚都發黃,說話語無倫次,精神錯亂,行為詭詐狡猾,好像沒把病情放在心上。如果不經常漱口,則會出現口乾舌燥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這樣的情況很難治療。治療時,應先用烙法灸刺心俞穴、肺俞穴各兩個,然後再灸刺胸前兩側。
治療奸黃,可用犀角散。
配方:犀角屑一兩、麥門冬(去心)一兩、白蘚皮一兩、葳蕤一兩、黃芩一兩、川大黃(銼碎,微炒)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的水煎成五分之一杯的藥汁,去渣後加入一合生地黃汁,不拘時溫服。
6. 走馬黃證候
走馬黃者,眼目黃赤,煩亂狂言,起臥不安,氣力強壯,唯愛嗔怒,努目高聲,打罵他人,猶如癲醉。若厥逆者,難治。烙肝俞二穴、百會穴、風府穴、關元穴、腎俞二穴、下廉二穴、上管穴、中管穴,次烙手足心。
治走馬黃方
小麥(一兩),竹葉(一握),生薑(半兩切)
上,以水一大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入馬糞汁一合,攪勻,分為二服,如人行三、二里服盡。
白話文:
走馬黃症候表現為眼睛黃赤,煩躁不安,胡言亂語,坐臥不寧,雖然氣力強盛,卻容易發怒,怒目而視,大聲咆哮,甚至打罵他人,狀如癲狂。如果出現厥逆症狀(指氣血逆亂),則難以治療。治療方法是灸烙肝俞穴(兩個)、百會穴、風府穴、關元穴、腎俞穴(兩個)、下廉穴(兩個)、上管穴、中管穴,然後再灸烙手足心。
治療走馬黃的藥方:
小麥一兩、竹葉一把、生薑半兩(切片)。以上藥材用一大碗半的水煎煮至八分滿,去除藥渣,加入一合馬糞汁攪拌均勻,分兩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間約相當於步行三、二里路的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