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五 (12)

1. 膽黃證候

膽黃者,面色青黃,多驚少臥,悲泣不定,嗔怒無恆,舌上生瘡,唇口乾燥。若喘粗不止者,難治。烙膽俞二穴、上管穴、風池穴、下廉二穴、心俞二穴、肝俞二穴、伏兔二穴。

治膽黃,車前子散方。

車前子(半兩),秦艽(半兩去苗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,犀角屑(半兩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,入生地黃汁半合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膽黃症候的患者,面色呈現青黃色,容易驚恐,睡眠少,經常悲傷哭泣,情緒易怒且不穩定,舌頭上容易長瘡,嘴唇和口腔乾燥。如果還伴隨喘息不止的症狀,則難以治療。治療方法是灸烙膽俞穴(兩個)、上管穴、風池穴、下廉穴(兩個)、心俞穴(兩個)、肝俞穴(兩個)、伏兔穴(兩個)。

治療膽黃的藥方是車前子散。

藥方組成:車前子半兩、秦艽半兩(去苗)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切碎)、犀角屑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杯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去除藥渣,加入半合生地黃汁,溫服,不限服用時間。

2. 腦黃證候

腦黃者,由熱邪在於骨髓,而腦為髓海。故熱氣從骨髓流入於腦,則令身體發黃,頭疼,眉疼,烙百會穴、風府穴。

治腦黃,石膏散方。

石膏(二兩),秦艽(一兩去苗),犀角屑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

梔子仁(一兩),栝蔞根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,微炒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腦黃是指熱邪侵入骨髓,而腦為骨髓所匯集之處,因此熱氣從骨髓流入腦部,導致身體發黃、頭痛、眉痛,並可用於百會穴和風府穴的烙法治療。

治療腦黃,可用石膏散:石膏二兩,秦艽一兩(去苗),犀角屑一兩,梔子仁一兩,炙微赤甘草半兩(切碎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煎至六分,濾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
另一方:梔子仁一兩,栝蔞根一兩,川大黃一兩(切碎,微炒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煎至六分,濾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