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五 (11)

1. 心黃證候

心黃者,目赤,舌上生瘡,心悶喘急,多言無度,或笑或嗔,微微汗出,口乾舌短,起臥不安,神思恍惚,小便赤難,心下脹滿,狀如風水,悲哭,手亂捻物者,難治,烙心俞二穴、小腸俞二穴、天窗穴、百會穴、承漿穴、上管穴、關元穴、下廉二穴。

治心黃,生地黃飲子方。

生地黃(二兩),淡竹葉〔二(三)十片〕,大麥(半合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

上件藥,細銼,和勻。每服半兩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七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心黃,心神恍惚,口乾煩悶,馬牙硝散方。

馬牙硝(一兩細銼),硃砂(一兩細研),龍齒(一兩),犀角屑(一兩),黃芩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,銼)

上件藥,搗細羅為散,都研,令勻。不計時候,以生地黃汁調下二錢。

又方

雞子清(二枚),鹽(半兩),麻油(一合)

上件藥,相和令勻。頓服之,以吐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心黃證候:

患心黃的人,眼睛紅赤,舌頭上長瘡,心裡悶痛呼吸急促,說話沒完沒了,時而大笑時而發怒,微微出汗,口乾舌燥,睡臥不安,精神恍惚,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,心窩處脹滿,像水腫一樣,愛哭,手不停地亂摸東西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可以灸刺心俞穴(兩個)、小腸俞穴(兩個)、天窗穴、百會穴、承漿穴、上關穴、關元穴、下廉穴(兩個)。

治療心黃,可用生地黃飲子方:生地黃二兩,淡竹葉二三十片,大麥半合,炙微赤的甘草半兩(切碎)。將以上藥物切碎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一杯水(約150毫升),加生薑半分,煎煮至七分滿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療心黃伴隨精神恍惚、口乾煩躁、心悶的症狀,可用馬牙硝散方:馬牙硝一兩(切碎),硃砂一兩(研細),龍齒一兩,犀角屑一兩,黃芩一兩,炙微赤的甘草一兩(切碎)。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均勻。不拘時辰,用生地黃汁調服二錢。

另一方:雞蛋清兩個,鹽半兩,麻油一合。將以上藥物混合均勻,一次服用,以吐瀉為度。

2. 脾黃證候

脾黃者,遍身如金色,眼目俱黃,唇口生瘡,或吟或詠,有時吐逆,不能下食,大便澀。若臍凸者,難治。烙脾俞二穴,次烙胃管陰都二穴、丹田穴、魂舍二穴、足陽明二穴。

治脾黃,土瓜根散方,

土瓜根(半兩),栝蔞根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,去瓤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脾黃症候表現為全身皮膚如同金色,眼睛和眼白都發黃,嘴唇和口腔長瘡,患者可能吟詠自語,有時會嘔吐,吃不下東西,大便乾燥。如果肚臍突出,則難以治療。治療方法是先灸刺脾俞穴,然後灸刺胃管、陰都、丹田、魂舍、足陽明等穴位。

治療脾黃的方劑是土瓜根散:

土瓜根、栝蔞根、炙甘草、麩炒枳殼各半兩。將藥材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至五分,濾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
3. 肺黃證候

肺黃者,眼目白色,頭面微腫,鼻衄不止,多涕增寒,遍身生赤粟子,壯熱,腹脹胸滿,上氣。若粟子紫黑色。及腫者,難治。烙肺俞二穴、大腸俞二穴、天窗穴、手陽明二穴、下廉二穴、丹田穴、承山二穴及手足心、背心、兩乳頭上二寸。

治肺黃,栝蔞散方。

栝蔞(一枚乾者),柴胡(半兩去苗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,款冬花(半兩),蘆根(半兩銼),貝母(半兩煨,令微黃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

瓜蒂(七枚)

上搗羅為末。每取一字,各吹鼻中,當下黃水為效。

白話文:

肺黃症候表現為:眼睛發白,頭面部輕微腫脹,流鼻血不止,鼻涕增多且畏寒,全身長出紅色的小疹子,發高燒,腹部脹滿胸悶,呼吸困難。如果疹子顏色變成紫黑色,或者腫脹嚴重,則難以治療。治療方法是用烙鐵灸肺俞穴、大腸俞穴各兩穴,以及天窗穴、手陽明經上的穴位各兩穴、下廉穴、丹田穴、承山穴各兩穴,以及手心、足心、後背心臟部位、兩乳頭上方各兩寸處。

治療肺黃,可以用栝蔞散:

藥物包括:栝樓一個(乾的),柴胡半兩(去苗),炙甘草半兩(微炙至赤色,切碎),款冬花半兩,蘆根半兩(切碎),煨貝母半兩(煨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,加入半塊生薑,煎至五分之ㄧ碗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另一方:

用七枚瓜蒂,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取一字分量,分別吹入鼻孔中,黃色膿水流出則表示有效。

4. 腎黃證候

腎黃者,面色青黃,腰背疼痛,耳中颼颼,百般聲響,腳膝無力,多唾嘔逆,不能下食,悲而不樂。若兩腳浮腫齒黑如大豆者,難治。烙腎俞二穴、膀胱俞二穴、章門二穴、魂舍二穴、百會穴、三里二穴及兩足心。

治腎黃,附子散方。

附子(一分炮裂,去皮臍),乾薑(一分炮裂,銼),生乾地黃(二兩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,分為三服。每服,以水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

萵苣子(一合細研)

上以水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

蔓荊子(一合)

上研,令極爛,入熱湯一小盞,攪,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腎黃證候:

患者面色青黃,腰背疼痛,耳朵裡嗡嗡作響,各種聲音都聽得很清楚,膝蓋無力,經常吐口水想吐,吃不下東西,心情悲傷鬱悶。如果雙腳浮腫,牙齒黑得像大豆一樣,那就很難治癒。治療方法是灸燒腎俞穴、膀胱俞穴、章門穴、魂舍穴、百會穴、三里穴各兩個,以及雙腳的湧泉穴。

治療腎黃的藥方:附子散

藥材: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一分、炮裂切碎的乾薑一分、生乾地黃二兩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分成三份服用。每次取一份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過濾掉藥渣,溫溫的隨時服用。

另一個藥方:

藥材:研磨成細粉的萵苣子一合。

使用方法: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過濾掉藥渣,溫溫的隨時服用。

另一個藥方:

藥材:蔓荊子一合。

使用方法:研磨成極細的糊狀,加入一小碗熱水攪拌均勻,過濾掉藥渣,溫溫的隨時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