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五 (10)

1. 肝黃證候

肝黃者,面色青,四肢拘急,口舌乾燥,言語謇澀,面目不利,爪甲青色。若背上浮腫,腹肋脹滿者,難治。烙肝俞二穴、上管穴、足陽明二穴,及兩臂間,手背後。

治肝黃,柴胡散方。

柴胡(一兩去苗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,決明子(半兩),車前子(半兩),羚羊角屑(半兩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肝黃,面色青黃,筋脈拘急,口乾心燥,小便不利,言語謇澀,犀角散方。

犀角屑(三分),梔子仁(三分),黃芩(三分),羚羊角屑(三分),川升麻(三分),柴胡(一兩去苗),龍膽(半兩去蘆頭),甘草(半兩炙微赤,銼)

上件藥,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淡竹葉二七片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肝黃證候

肝黃的病人,臉色青綠,四肢僵硬抽緊,口乾舌燥,說話困難含糊不清,臉部表情呆滯,指甲呈現青色。如果背部浮腫,腹部肋骨處脹滿,則難以治療。可以灸刺肝俞穴、上脘穴、足陽明穴(穴位需參考專業醫書),以及兩臂之間和手背後部的穴位。

治療肝黃,可用柴胡散:

柴胡(一兩,去掉苗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,決明子(半兩),車前子(半兩),羚羊角粉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碗,過濾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肝黃,症狀表現為面色青黃,筋脈拘緊,口乾心燥,小便不利,說話困難含糊不清,可用犀角散:

犀角粉(三分),梔子仁(三分),黃芩(三分),羚羊角粉(三分),川升麻(三分),柴胡(一兩,去掉苗),龍膽草(半兩,去掉根部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入27片淡竹葉,煎煮至六分之一碗,過濾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