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五 (2)

1. 治陰黃諸方

夫陰黃者,為陽氣伏,陰氣盛,熱毒加之,故身面盡黃。但頭痛而不發熱,名為陰黃也。

治陰黃,身體面目俱黃,小便如豉汁色,茵陳散方。

茵陳(二兩),白蘚皮(一兩),栝蔞根〔二(一)兩〕,黃芩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,木香(一兩),柴胡(二兩去苗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,去瓤),黃連(一兩去須),川朴硝(二兩),土瓜根(二兩),大青(一兩),川大黃(二兩銼碎,微炒),茅根(二兩銼)

上件藥,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入豉五十粒,煎至五分,去滓,溫服。如人行十里,再服,以利一、兩行為度,即便煮稀蔥豉粥食之。

治陰黃,小便不利而赤,身汗出者,表和裡實也,宜下之,大黃散方。

川大黃(二兩銼碎,微炒),黃柏(一兩銼),梔子仁(一兩),川朴硝(二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木通(一兩銼)

上件藥,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溫服。如人行十里,再服,以利為度。

治陰黃,小便色不變,欲自利而不利,腹滿而喘者,必噦,噦者,宜服小半夏散方。

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,去滑),人參(二兩去蘆頭),葛根(二兩銼)

上件藥,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陰黃吐方。

赤小豆(二、七粒),丁香(二、七粒),麝香(一錢細研),瓜蒂(二、七枚),青布灰〔三(二)錢〕

上件藥,搗細羅為散。每服,以溫水調下一錢,日四、五服。若取少許吹鼻中,即出黃水,為效。

治陰黃,身面悉黃,大便澀,小便如梔子汁,宜服此方。

茵陳〔一(二)兩〕,柴胡(一兩去苗),梔子仁(一兩),龍膽(三分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,去瓤),黃芩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川大黃(二兩碎,微炒)

上件藥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以溫粥飲下三十丸,日三、四服。以利為度。

又方

秦艽(一兩去苗),梔子仁(一兩),茵陳(一兩),檳榔〔二(一)兩〕,商陸〔一兩(分)〕陳橘皮(一兩湯浸,去白瓤,焙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,令紫色)

上件藥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以溫水下二十丸,日三、四服。

治陰黃,眼睛黃,汗染衣,涕唾黃色方。

川大黃(五兩飯下蒸一炊時取出,曝乾)

上件藥,搗細羅為散。每服,以溫水調下一錢,日三、四服。當要大小便微利,為效。

白話文:

治陰黃諸方

陰黃是因為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加上熱毒,所以身體和臉都發黃。但只有頭痛,沒有發燒,這就是陰黃。

茵陳散方 (治陰黃,身體面目皆黃,小便如豆漿色)

茵陳二兩、白鮮皮一兩、栝蔞根一兩半、黃芩一兩、梔子仁一兩、赤芍藥一兩、木香一兩、柴胡二兩(去苗)、枳殼一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、黃連一兩(去須)、川朴硝二兩、土瓜根二兩、大青一兩、川大黃二兩(銼碎,微炒)、茅根二兩(銼碎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,加五十粒米煮,煎至五分之ㄧ,去渣,溫服。服用後走十里路,再服用一次,以大便通暢為度,然後吃稀米粥。

大黃散方 (治陰黃,小便不利且赤,出汗)

川大黃二兩(銼碎,微炒)、黃柏一兩(銼碎)、梔子仁一兩、川朴硝二兩、甘草一兩(炙微赤,銼碎)、木通一兩(銼碎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煎至六分之ㄧ,去渣,溫服。服用後走十里路,再服用一次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

小半夏散方 (治陰黃,小便顏色無變化,想大便卻大不出來,腹部脹滿且喘息,必有呃逆)

半夏一兩(湯洗七遍,去滑膩)、人參二兩(去蘆頭)、葛根二兩(銼碎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加半片生薑,煎至六分之ㄧ,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
治陰黃吐方

赤小豆二十七粒、丁香二十七粒、麝香一錢(細研)、瓜蒂二十七枚、青布灰二錢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水送服,每日四到五次。也可取少量吹入鼻中,若排出黃水,則為有效。

治陰黃方 (身面皆黃,大便乾燥,小便如梔子汁)

茵陳二兩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、梔子仁一兩、龍膽三分(去蘆頭)、枳殼一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、黃芩一兩、川升麻一兩、川大黃二兩(碎,微炒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粥送服,每日三到四次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

又一方 (陰黃)

秦艽一兩(去苗)、梔子仁一兩、茵陳一兩、檳榔一兩半、商陸一分、陳橘皮一兩(湯浸,去白瓤,焙乾)、甜葶藶一兩(隔紙炒至紫色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溫水送服,每日三到四次。

治陰黃方 (眼睛黃,汗漬黃衣,涕唾黃)

川大黃五兩(飯上蒸煮一頓飯時間取出,曬乾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水送服,每日三到四次,需大小便略微通暢,方為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