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四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四 (16)

1. 治水氣腳膝浮腫諸方

夫腎屬於水。而主腳膝。若腎氣虛弱。為風濕毒氣所搏。則腎氣不足。不能宣通水液。水液不傳於小腸。致水氣流溢。浸漬皮膚。故令腳膝浮腫也。

治水氣。腳膝浮腫。大小便不利。上氣喘急。檳榔散方。

檳榔(半兩),木香(半兩),桂心(半兩),紫蘇莖葉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),赤茯苓(一兩),木通(一兩銼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牽牛子(二兩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空心。以桑根白皮湯。調下二錢。夜臨臥時再服。

治水氣。腳膝浮腫。上攻腹脅。妨悶。上氣喘息。小便不利。郁李仁散方。

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赤茯苓(一兩),澤漆葉(一兩),漢防己(一兩),澤瀉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甘遂(一兩煨令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。用豬腎一對。切去脂膜。大豆半合。先以水二大盞。煮至一盞。去滓。入葉二錢。又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五更初溫服。良久當利三兩行。如未利。即再服。

治水氣。腳膝浮腫。上攻心腹。妨悶喘息。小便不利。宜服此方。

商陸(一兩),赤小豆(一合),木通(半兩銼),澤瀉(半兩),赤茯苓(半兩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蔥白(三莖),生薑(一分)

上件藥。細銼。都以水三大盞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滓。食前分溫三服。

治水氣。腳膝腫滿。入腹。氣喘煩悶。小便不利。大戟散方。

大戟(一兩半銼碎微炒),木通(半兩銼),當歸(半兩銼碎微炒),陳橘皮(三分湯浸去白瓤焙),木香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空心溫服。服後當利。未得快利。夜臨臥時再服。

又方。

牽牛子(二兩微炒),木通(三分銼),檳榔(一兩),木香(半兩),青橘皮(三分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空心。及夜臨臥時。以蔥酒調下三錢。

白話文:

腎臟主管水液代謝,也主掌腳膝。如果腎氣虛弱,又遭受風濕寒邪侵襲,就會導致腎氣不足,無法正常運化水液,水液無法輸送到小腸,於是水氣滯留,浸潤皮膚,造成腳膝浮腫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水氣導致腳膝浮腫的處方:

檳榔散方: 治療水腫、腳膝浮腫、大小便不利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藥物包括:檳榔、木香、桂心、紫蘇莖葉、郁李仁、赤茯苓、木通、陳橘皮、牽牛子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桑根白皮水送服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

郁李仁散方: 治療水腫、腳膝浮腫、胸脅脹滿、氣悶、呼吸困難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藥物包括:郁李仁、桑根白皮、赤茯苓、澤漆葉、漢防己、澤瀉、陳橘皮、甘遂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,先用豬腎、大豆加水煎煮,然後加入藥粉再煎,清晨溫服。

某方: 治療水腫、腳膝浮腫、心腹脹滿、氣悶喘息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藥物包括:商陸、赤小豆、木通、澤瀉、赤茯苓、陳橘皮、蔥白、生薑。將藥材切碎,加水煎煮,飯前分三次溫服。

大戟散方: 治療水腫、腳膝腫脹、腹脹、氣喘煩悶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藥物包括:大戟、木通、當歸、陳橘皮、木香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煎煮服用,若效果不佳,睡前再服一次。

另一方: 藥物包括:牽牛子、木通、檳榔、木香、青橘皮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早晚各服用三錢,用蔥酒送服。

2. 治水氣小便澀諸方

夫水氣小便澀者。由榮衛不調。經絡痞澀。脾腎虛弱。使水氣流溢於皮膚四肢。腎與膀胱有熱故也。凡此二經。俱主於水。水行於小腸。入脬為小便也。今熱氣在於臟腑。水行則澀。故令小便澀。

治水氣。四肢腫滿。上氣喘急。小便秘澀。漢防己散方。

漢防己(一兩),木通(一兩銼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大腹皮(半兩銼),牽牛子(一兩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蔥白七寸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水氣。面目腿膝腫硬。小便赤澀。蘧麥散方。

蘧麥(一兩),滑石(一兩),漢防己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川芒硝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。

木通(二兩銼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,赤芍藥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白茅根(二兩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水氣腫滿。大小便澀壅。宜服大戟散方。

大戟(一兩銼碎微炒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商陸(一兩),木通(一兩銼),蘧麥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空腹溫服。如未通。即良久再服。

治水氣。遍身腫。小便澀。腹脹滿。宜服此方。

桑根白皮(銼一升),澤漆莖葉(銼二升),赤小豆(二升)

上以水二斗。綿裹二味。煮小豆令熟。飢即食豆。渴即細細飲汁。以瘥為度。

治水氣。小便澀。身體虛腫。宜服此方。

烏臼皮(二兩),木通(一兩銼),檳榔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
治大腹水腫。四肢洪滿。小便澀少。海蛤丸方。

海蛤(一兩細研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赤茯苓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,漢防己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甘遂(半兩煨令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別搗葶藶如泥。納藥末中和勻。煉蜜和搗二三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
又方。

檳榔(一兩),牽牛子(一兩微炒),赤茯苓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漢防己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別搗葶藶如泥。納藥末中和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日三服。以瘥為度。

治水腫。利小便。消脹滿。宜服商陸丸方。

商陸(一兩),川芒硝(半兩),甘遂(一分煨令微黃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蕘花(半兩微炒)

白話文:

水腫、小便不順暢的各種治療方法

水腫、小便不順暢,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運行不協調,經絡阻塞不通暢,以及脾腎功能虛弱,使得體內的水液流溢到皮膚和四肢。腎臟和膀胱有熱也是原因之一。這兩個經絡都主導體內的水液代謝。水液在小腸運行,進入膀胱變成小便。如果體內臟腑有熱,水液運行就會不順暢,導致小便不順。

治療水腫、四肢腫脹、呼吸急促、小便不暢的漢防己散

藥材:漢防己(37.5克)、木通(37.5克)、桑樹根白皮(37.5克)、赤茯苓(37.5克)、炙甘草(18.75克)、大腹皮(18.75克)、牽牛子(37.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11.25克,加入一杯水,放入少許生薑和蔥白,煎至剩下一半左右。去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水腫、面部、腿腳腫脹僵硬、小便赤澀的蘧麥散

藥材:蘧麥(37.5克)、滑石(37.5克)、漢防己(37.5克)、川大黃(37.5克)、川芒硝(37.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11.25克,加入一杯水,煎至剩下一半左右。去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另一種治療水腫的藥方

藥材:木通(75克)、桔梗(37.5克)、赤芍藥(37.5克)、桑樹根白皮(37.5克)、葶藶子(37.5克)、白茅根(7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散劑。每次服用18.75克,加入一大杯水,煎至剩下一半左右。去藥渣,溫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水腫、大小便不暢的大戟散

藥材:大戟(37.5克)、陳皮(37.5克)、商陸(37.5克)、木通(37.5克)、蘧麥(37.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11.25克,加入一杯水,煎至剩下一半左右。去藥渣,空腹溫服。如果沒有效果,過一會兒再服用。

治療全身水腫、小便不暢、腹部脹滿的藥方

藥材:桑樹根白皮(約187.5毫升)、澤漆莖葉(約375毫升)、赤小豆(約375毫升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放入兩斗水中,用布包住桑樹根白皮和澤漆莖葉,煮赤小豆至熟。肚子餓就吃赤小豆,口渴就慢慢喝湯汁,直到病好為止。

治療水腫、小便不暢、身體虛腫的藥方

藥材:烏臼樹皮(75克)、木通(37.5克)、檳榔(37.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。每次服用7.5克,用粥水送服,不拘時間。

治療腹部水腫、四肢腫脹、小便不暢的海蛤丸

藥材:海蛤(37.5克)、葶藶子(37.5克)、赤茯苓(37.5克)、桑樹根白皮(37.5克)、郁李仁(37.5克)、漢防己(37.5克)、陳皮(37.5克)、甘遂(18.7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另外將葶藶子搗成泥狀,與藥末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搗製成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用粥水送服20丸,每日3-4次。

另一種治療水腫的海蛤丸

藥材:檳榔(37.5克)、牽牛子(37.5克)、赤茯苓(37.5克)、桑樹根白皮(37.5克)、葶藶子(37.5克)、漢防己(18.7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另外將葶藶子搗成泥狀,與藥末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搗製成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用粥水送服20丸,每日3次,直到病好為止。

治療水腫、利小便、消除腹脹的商陸丸

藥材:商陸(37.5克)、川芒硝(18.75克)、甘遂(3.75克)、川大黃(18.75克)、芫花(18.75克)、蕘花(18.7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搗製成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飯前用粥水送服3丸,以能夠利小便為度。

治療水腫、小便不暢、呼吸急促、四肢無力的藥方

藥材:沙牛的尿液(約1875毫升)、訶子皮(約187.5克)

做法:先將牛尿放入銅器中,煎至約375毫升,然後加入訶子皮末,熬製成軟硬適中的丸子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用茶或酒送服30丸,每日3次,會排出體內的水分和廢物。

治療水腫、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小便不暢的水銀丸

藥材:水銀(37.5克)、葶藶子(56.25克)、椒目(18.75克)、浮萍草(18.75克)、滑石(75克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加入水銀攪拌均勻。用皂莢熬製的膠水和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用蔥湯送服15丸,每日3-4次。

治療水腫、小便不暢的藥方

藥材:芫花根(37.5克)

做法:將芫花根搗成細末。每次空腹用溫水送服3.75克,小便順暢後病就會好轉。

治療水腫、口渴、小便赤澀的藥方

藥材:冬瓜白瓤(不限份量)

做法:將冬瓜白瓤用水煮熟,吃瓜瓤喝湯。

治療全身水腫、小便赤澀的藥方

藥材:葶藶子(75克)

做法:將葶藶子搗成膏狀,煮棗肉和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用桑樹根白皮湯送服30丸,每日3-4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