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四 (10)
卷第五十四 (10)
1. 治大腹水腫諸方
夫水病者。皆由榮衛痞澀。腎脾虛弱所為。而大腹水腫者。或因大病之後。或積虛勞損。或新熱食畢。入於水中自漬。及浴冷水氣不散。流溢腸外。三焦閉塞。小便不通。水氣結聚於內。乃腹大而四肢小。手足逆冷。腰痛。上氣咳嗽煩疼。故云大腹水腫也。
治大腹水腫。大便澀。氣滿悶。赤茯苓散方。
赤茯苓(二兩),桂心(一兩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大腹皮(一兩半銼),枳殼(一兩半麩炒微黃去瓤),桑根白皮〔一(三)兩銼〕,細辛(一兩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溫服。日三四服。
治大腹水腫脹滿。上氣。坐臥不得方。
甜葶藶(一兩半隔紙炒令紫色),椒目(一兩微炒去汗),浮萍草(三分),水銀〔半分(兩)〕書中白魚(七枚),瓜蒂(半兩),川芒硝(二兩),滑石(二兩)
上件藥。先將葶藶和水銀。研令星盡。即都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二三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初服。以茅根湯下一丸。次日二丸。每日累至七丸。又還從一丸再起服之。以瘥為度。
治大腹水腫。氣息不通。命在旦夕。宜服此方。
桑根白皮(二兩銼),昆布(一兩洗去鹹味),海藻(一兩洗去鹹味),牽牛子(二兩微炒),桂心(一兩),椒目(一兩微炒去汗),甜葶藶(半兩隔紙炒令紫色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
又方。
漢防己(二兩),甜葶藶(二兩隔紙炒令紫色),甘草(二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生薑橘皮湯下三十丸。
又方。
雄黃(一兩細研水飛過),麝香(一分細研),甘遂(半兩煨令微黃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溫酒下五丸。
又方。
甜葶藶(一升隔紙炒令紫色)
上以酒五升。漬一宿。不計時候。一小盞服之。
治大腹水腫。諸藥無效。宜服此方。
苦葫蘆子(二兩微炒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下二錢。
白話文:
治大腹水腫諸方
腹部積水腫脹,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腎臟和脾臟虛弱引起的。而大腹水腫,可能是大病初癒,或是久病體虛,也可能是因為吃了熱食後,直接下水浸泡,或洗冷水澡導致寒氣入侵,寒氣外洩到腸外,三焦堵塞,小便不暢,水氣積聚在體內,造成腹部膨大,四肢消瘦,手腳冰冷,腰痛,還會伴隨上氣咳嗽、胸悶疼痛等症狀,所以稱之為大腹水腫。
治療大腹水腫,大便秘結,氣脹悶的處方:赤茯苓散
赤茯苓二兩、桂枝心一兩、川大黃二兩(銼碎,微炒)、甘草一兩(炙微赤,銼碎)、大腹皮一兩半(銼碎)、枳殼一兩半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桑白皮三兩(銼碎)、細辛一兩、前胡一兩(去蘆頭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,去渣,溫服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大腹水腫脹滿,胸悶氣短,坐臥不安的處方:
甜葶藶一兩半(隔紙炒至紫色)、椒目一兩(微炒去汗)、浮萍草三分、水銀半分(或二分)、白魚七枚、瓜蒂半兩、川芒硝二兩、滑石二兩。
先將甜葶藶和水銀研磨至細膩,然後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二三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第一次服用一丸,用茅根湯送服;第二天服用二丸,以後每天遞增一丸,直到七丸,然後再從一丸開始服用,直到痊癒為止。
治療大腹水腫,呼吸困難,病情危急的處方:
桑白皮二兩(銼碎)、昆布一兩(洗去鹹味)、海藻一兩(洗去鹹味)、牽牛子二兩(微炒)、桂枝心一兩、椒目一兩(微炒去汗)、甜葶藶半兩(隔紙炒至紫色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二三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不限時間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粥送服。
其他處方:
漢防己二兩、甜葶藶二兩(隔紙炒至紫色)、甘草二兩(炙微赤,銼碎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不限時間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。
其他處方:
雄黃一兩(細研,水飛過)、麝香一分(細研)、甘遂半兩(煨至微黃)、芫花半兩(醋拌炒)、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不限時間,每次服用五丸,用溫酒送服。
其他處方:
甜葶藶一升(隔紙炒至紫色)。
用五升酒浸泡一夜,不限時間,每次服用一小盞。
治療大腹水腫,其他藥物無效時的處方:
苦葫蘆子二兩(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不限時間,每次服用二錢,用粥送服。
2. 治水氣身面卒浮腫諸方
夫身面卒浮腫者。亦水病之候也。此由腎脾虛弱之所為也。腎主於水。今腎虛。故水妄行。脾主於土。脾虛不能制水。故水流溢散入皮膚。令身面卒然浮腫也。
治卒身面浮腫。小腸澀。大便難。上氣喘息。鱧魚湯方。
鱧魚(二斤洗去鱗腸令淨),赤茯苓(一兩),澤漆(一兩),澤瀉(一兩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紫蘇莖葉(一兩)
上件藥。細銼。先以水五升。煮魚取汁三升。去魚納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每於食前溫服一中盞。其魚亦宜食之。
治頭面身體卒浮腫。喘息。宜服此方。
柴胡(三分去苗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漢防己(三分),豬苓(三分去黑皮),木通(一兩半銼),黃芩(三分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川芒硝〔三(二)兩〕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溫服。日三四服。
治頭面身體卒浮腫。赤茯苓散方。
赤茯苓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牽牛子(二兩微炒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溫服。日三四服。
治卒身面浮腫。喘息氣促。小便赤澀方。
甘遂(一兩煨令微黃),麻黃(一兩去根節),桑根白皮(一兩半銼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煮赤小豆汁。調下二錢。日再服。以利為度。
治卒身面浮腫。腹脹。大小便不利。喘息稍急。宜服飲子方。
商陸(一兩),構樹根(一兩),嫩桑枝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),大麻仁(三兩搗碎),桂心(一兩)
上件藥。都細銼和勻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空心溫服。如人行五里。大小便當利。未利。晚再服之。
又方。
赤小豆(一升),胡蔥(十莖細切),硝石(一兩)
上件藥。以水五升。並蔥同煮。令豆熟。候水乾。放砂盆中入硝石。研如膏。每日空腹。以暖酒調下半匙。
治卒身面四肢浮腫。喘息急。葶藶丸方。
甜葶藶(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搗如膏),漢防己(一兩末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搗如膏)
上件藥。都和令勻。以棗肉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煎橘皮湯下三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治卒身面浮腫。上氣喘息。甘遂丸方。
甘遂(半兩煨令微黃),蒜瓣(半兩煨熟研),黑豆(半兩炒熟)
上件藥。除蒜外。搗羅為末。用蒜並棗肉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木通湯下十丸。日二服。
治卒身面四肢浮腫。腹脅氣脹滿。小便不利。宜服甜葶藶丸方。
甜葶藶(二兩隔紙炒令紫色),漢防己(一兩),海蛤(一兩細研),椒目(一兩微炒去汗),川芒硝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
白話文:
水腫突然發生的治療方
身體和臉部突然浮腫,也是水腫病的徵兆。這是因為腎臟和脾臟虛弱所導致。腎臟主管水分,腎虛時,水分就會不正常地流動;脾臟主管運化,脾虛時就不能控制水分,導致水分外溢到皮膚,使身體和臉部突然浮腫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和臉部浮腫,伴隨小便不暢、大便困難、呼吸急促的鱧魚湯方
鱧魚(兩斤,洗淨去除鱗片和內臟),赤茯苓(一兩),澤漆(一兩),澤瀉(一兩),杏仁(半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),桑樹根白皮(一兩,切碎),紫蘇莖葉(一兩)
以上藥材切碎。先用五升水煮魚,取三升湯汁,撈出魚後放入藥材,煮到剩二升。去藥渣,每次飯前溫服一小碗。魚肉也可以吃。
治療頭部、臉部和身體突然浮腫,伴隨呼吸急促的藥方
柴胡(三分,去掉苗),桑樹根白皮(一兩,切碎),漢防己(三分),豬苓(三分,去掉黑皮),木通(一兩半,切碎),黃芩(三分),川大黃(一兩,切碎略炒),川芒硝(二或三兩)
以上藥材搗成粗散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小碗水煎煮至六分,去藥渣,溫服。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頭部、臉部和身體突然浮腫的赤茯苓散方
赤茯苓(一兩),枳殼(一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),陳皮(半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並烘乾),牽牛子(二兩,略炒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並切碎)
以上藥材搗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,去藥渣,溫服。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和臉部浮腫,伴隨呼吸急促、小便發紅且不暢的藥方
甘遂(一兩,煨烤至微黃),麻黃(一兩,去掉根和節),桑樹根白皮(一兩半,切碎)
以上藥材搗成細散。每次服用時,用煮好的赤小豆湯調服二錢,一天服用兩次,以排尿順暢為度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和臉部浮腫,伴隨腹脹、大小便不順暢、呼吸略為急促的飲子方
商陸(一兩),構樹根(一兩),嫩桑枝(一兩),桑樹根白皮(一兩),大麻仁(三兩,搗碎),桂心(一兩)
以上藥材都切碎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,去藥渣,空腹溫服。如果行走五里路後,大小便應會順暢。如果沒有順暢,晚上再服一次。
另一個藥方
赤小豆(一升),胡蔥(十根,切細),硝石(一兩)
以上藥材,用水五升,與蔥一起煮。煮至豆熟,待水分快乾時,放入砂盆中加入硝石,研磨成膏狀。每天空腹,用溫酒調服半匙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、臉部、四肢浮腫,伴隨呼吸急促的葶藶丸方
甜葶藶(半兩,隔紙炒至紫色,搗成膏狀),漢防己(一兩,磨成粉),杏仁(半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生搗成膏狀)
以上藥材混合均勻,用棗肉一起搗三百次左右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煎好的橘皮湯送服三十丸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和臉部浮腫,伴隨呼吸急促的甘遂丸方
甘遂(半兩,煨烤至微黃),蒜瓣(半兩,煨熟研成泥),黑豆(半兩,炒熟)
以上藥材,除了蒜之外,都搗成粉末。將蒜泥與棗肉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木通湯送服十丸,一天服用兩次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身體、臉部、四肢浮腫,伴隨腹部和脅肋部脹滿、小便不順暢的甜葶藶丸方
甜葶藶(二兩,隔紙炒至紫色),漢防己(一兩),海蛤(一兩,磨成細粉),椒目(一兩,略炒去汗),川芒硝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搗三百次左右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以下四味藥材煮成的湯送服三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送服丸藥的湯方
木通(一兩,切碎),桑樹根白皮(一兩,切碎),百合(一兩),郁李仁(半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略炒)
以上藥材搗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小碗水煎煮至六分,去藥渣,送服之前的藥丸。
治療頭部、臉部、四肢突然浮腫,小便不暢,以及陰囊腫脹的藥方
甜葶藶(二兩,隔紙炒至紫色),海蛤(一兩,磨成細粉),川大黃(三兩,切碎略炒),甘遂(二兩,煨烤至微黃),杏仁(一兩半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略炒)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空腹,用木通湯送服十丸,以排尿順暢為度。
另一個藥方
甜葶藶(二兩,隔紙炒至紫色),牽牛子(二兩,略炒),海藻(一兩,洗去鹹味),昆布(一兩,洗去鹹味),豬苓(二兩,去掉黑皮),澤瀉(二兩)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搗三百次左右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大麻子湯送服二十丸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突然發生的頭部和臉部浮腫,小便不暢的藥方
苦瓠瓤(一個,切細)
以上藥材,用水一斗煮一兩頓飯的時間,去藥渣,將藥汁熬成膏狀,可以做成藥丸的話,就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溫水送服二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小便應會順暢。排尿順暢後,可以吃煮爛的赤小豆粥。
治療頭部、臉部以及全身突然浮腫,腹部脹滿的藥方
取苦瓠白色的內瓤,搓成大豆大小,用麵粉包裹,煮熟。空腹吞服七枚。到中午時,應該會排出三到五升水。三四天內水會不斷排出,身體明顯消瘦後就會痊癒。三年內要注意飲食口味。苦瓠必須選擇好的,沒有黑點的,否則有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