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四 (8)
卷第五十四 (8)
1. 治風水腫諸方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煎桑枝湯下十五丸。
治風水。腹臍俱腫。腰不可轉動。宜服此方。
赤小豆(一升),桑根白皮(三兩銼),白朮(三兩),鱧魚(二斤去鱗及腸肚淨洗),生薑(三兩切),陳橘皮(三兩湯浸去白瓤焙)
上件藥。細銼。以水一斗。都煮令熟。出魚。量力食之。兼食小豆。勿著鹽。便以汁任性下之。
又方。
郁李仁(二兩湯浸去皮水研取汁三升),薏苡仁(二合)
上以郁李仁汁。煮薏苡仁作粥。每日空腹一服。
又方。
鼠黏子(二兩微炒)
上搗。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以暖水調下二錢。日三四服。
白話文:
治風水腫諸方
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前服用,每次十五丸,用桑枝煎煮的湯水送服。
此方適用於風水腫,腹部與肚臍都腫脹,腰部無法轉動的情況。
將赤小豆、桑根白皮、白朮、鱧魚(去鱗、內臟洗淨)、生薑、陳橘皮(湯浸去白瓤後焙乾)等藥材切碎,加水一斗煮至熟爛,取出鱧魚,依個人食量食用魚肉和赤小豆,忌加鹽,用煮藥的湯水任意飲用。
另一方:
將郁李仁湯浸去皮,研磨取汁三升,與薏苡仁一起煮粥,每日空腹服用一碗。
另一方:
將鼠黏子微炒後搗碎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水送服,每日服用三到四次。
2. 治石水腫諸方
夫腎主水。腎虛則水氣妄行。不依經絡。停在臍間。小腹腫大。結硬如石。故云石水。其候。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。脈沉者名曰石水。尺脈微大。亦為石水。腫起臍以下至小腹。垂垂然。上至胃管則死也。
治石水。四肢瘦細。腹獨腫大。狀如懷娠。心中妨悶。食即氣急。白朮散方。
白朮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半銼),楮白皮(一兩半銼),漢防己(一兩)澤漆莖葉(銼二兩半),射干(一兩),檳榔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酒各半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溫服。如人行十里再服。以疏利為度。
治石水。病腹光緊。急如鼓大。小便澀。宜服此方。
檳榔末(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生薑(一兩切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商陸(一兩切)
上件藥。除檳榔外。用水二大盞。煎取一大盞。去滓。五更初分作二服。每服調下檳榔末一分。至平明當利。如未利。即再服之。
治石水。四肢瘦。腹大。胸中滿悶。食即喘急。宜服此方。
桑根白皮(一兩銼),大腹皮(一兩銼),漢防己(一兩),澤漆(二兩),赤茯苓(二兩),紫蘇莖葉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酒一大盞。入炒熟黑豆五十粒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石水。腹堅漸大。四肢腫滿。宜服此方。
甜葶藶(二兩隔紙炒令紫色),川芒硝(三兩),椒目(二合微炒去汗),水銀(一兩以少棗肉研令星盡),漢防己(一兩),海蛤(一兩細研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研入水銀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治石水。臍腹妨悶。身體腫滿。大小便不利。喘息。海蛤丸方。
海蛤(一兩細研),漢防己(半兩),桂心(半兩),木通(一兩銼),牽牛子(一兩微炒),白朮(半兩),甘遂(半兩煨令微黃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棗肉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煎香葇湯下二十丸。以利為度。不利再服。
治石水。腹脹。坐臥不得。小便澀少。宜服此方。
牽牛子(一兩),陳橘皮(三分湯浸去白瓤焙),京三稜(一兩炮銼),訶黎勒皮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鱉甲(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甘遂(一兩煨令微黃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生薑橘皮湯下十丸。以利為度。
治腹堅脹滿。世號石水。宜服此方。
白石英(十兩明淨者)
上捶如大豆大。以瓷瓶盛。用好酒二斗。浸。以泥重封瓶口。以馬糞及糠火燒之。長令酒小沸。從卯至午即住火。日可三度。暖一中盞飲之。如不飲酒。即隨性少飲之。其白石英。可更一度燒用。
白話文:
治石水腫諸方
腎臟主水,腎虛則水氣運行失常,不循經絡,停滯於臍下,導致小腹腫大,堅硬如石,故稱之為石水腫。其症狀表現為脅下脹痛卻不喘息,脈象沉細者稱為石水腫,尺脈微大也屬於石水腫。腫脹從臍下開始,蔓延至小腹,下垂明顯,若腫脹向上蔓延至胃部則危及生命。
治療石水腫:四肢消瘦,腹部獨腫,狀似懷孕,胸悶氣短,進食則氣促,宜用白朮散:
白朮一兩、赤茯苓一兩、桑根白皮一兩半(銼碎)、楮白皮一兩半(銼碎)、漢防己一兩、澤漆莖葉二兩半(銼碎)、射干一兩、檳榔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以水酒等量(半盞)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。服用後行十里路再服第二次,以利尿通便為度。
治療石水腫:腹部光滑堅硬,腫脹如鼓,小便不利,宜服此方:
檳榔末半兩、甘草一分(炙微赤,銼碎)、生薑一兩(切片)、桑根白皮一兩(銼碎)、商陸一兩(切片)。
將以上藥材(除檳榔外)以兩大盞水煎煮成一大盞,去渣。五更時分服藥兩次,每次服用時加入檳榔末一分。至天明應當通便,若未通便,則再服一次。
治療石水腫:四肢消瘦,腹部腫大,胸悶氣短,進食則喘息,宜服此方:
桑根白皮一兩(銼碎)、大腹皮一兩(銼碎)、漢防己一兩、澤漆二兩、赤茯苓二兩、紫蘇莖葉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大盞酒煎煮,加入炒熟黑豆五十粒,煎至五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治療石水腫:腹部堅硬逐漸腫大,四肢腫脹,宜服此方:
甜葶藶二兩(隔紙炒至紫色)、川芒硝三兩、椒目二合(微炒去汗)、水銀一兩(以少量棗肉研磨至細膩)、漢防己一兩、海蛤一兩(研細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研入水銀使其混合均勻,再用蜂蜜調和,搗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粥服用,每日服用三到四次。
治療石水腫:臍腹脹悶,全身腫脹,大小便不利,喘息,宜用海蛤丸:
海蛤一兩(研細)、漢防己半兩、桂心半兩、木通一兩(銼碎)、牽牛子一兩(微炒)、白朮半兩、甘遂半兩(煨至微黃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棗肉調和,搗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煎煮香葇湯送服,以通便為度,若未通便則再服。
治療石水腫:腹部脹滿,坐臥不安,小便澀少,宜服此方:
牽牛子一兩、陳橘皮三分(湯浸去白瓤,焙乾)、京三稜一兩(炮製,銼碎)、訶黎勒皮一兩、吳茱萸半兩(湯浸七遍,焙乾,微炒)、川大黃二兩(銼碎,微炒)、鱉甲二兩(塗醋炙至黃色,去裙邊)、甘遂一兩(煨至微黃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搗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於飯前服用十丸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,以通便為度。
治療腹部堅硬脹滿,俗稱石水腫,宜服此方:
白石英十兩(潔淨者)。
將白石英捶打成大豆大小,放入瓷瓶中,加入二斗好酒浸泡。用泥土封住瓶口,以馬糞和糠作燃料燒煮,使酒微微沸騰,從卯時至午時停止加熱。每日可重複三次,每次溫服半盞。若不飲酒,則可酌情少飲。白石英可再次燒煮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