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四 (2)

1. 治十水腫諸方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醋飯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以利為度。未得快利。即再服之。

治十種水氣。遍身浮腫。大小便澀。喘促不止。牽牛子丸方。

牽牛子(三分微炒),漢防己(一分),椒目(一分微炒),滑石(半兩),遽麥(半兩),檳榔(半兩),甘遂(一分煨令微黃),澤漆(一分微炒),桑根白皮(半兩銼),甜葶藶(半兩隔紙炒令紫色),郁李仁(二分湯浸去皮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腹。以木通燈心湯下二十丸。以利為度。未得快利。即再服之。

治十種水氣。遍身腫滿。上氣喘息。大小便俱澀。宜服大戟丸方。

大戟(一兩銼碎微炒),牽牛子(一兩微炒),皂莢(一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),海蛤(一兩細研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以溫水下二十丸。以利為效。

治十種水氣。喘息。腹脅鼓脹。小便不通。續隨子丸方。

續隨子,海蛤(細研),甜葶藶(隔紙炒令紫色),漢防己,甘遂(煨令微黃),郁李仁(湯浸去皮微炒),滑石(各半兩),膩粉(一分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以粥飲下七丸。當得快利。如未利。晚食前再服。

治十種水氣。此方出神仙密藏經。人間無本。因鄭鍊師。向天臺金壇上石壁所

記。有數本錄得。傳療諸疾。自行。此方二十餘年得效者甚多。凡水氣有十種。此方俱,療。一瘥以後。永不再發。但能斷得咸物。無不效者。此是先聖所傳。石壁金壇所記。有此靈驗。有人先患腳氣十餘年。發盛便成水病。四時之中。遍身腫滿。腹硬如石。水,飲難下。靡覺飢渴。但喘粗不得睡臥。頭不著枕。二百餘日。無問晝夜。即呷粥飲。常,須倚物而坐。羸弱異常。因服此藥。當日氣散。十日後肚硬消盡。二十餘日後氣力如,舊。既獲神效。誓傳於世。川朴硝丸方。

川朴硝(二兩細研),川芒硝(一兩細研),馬牙硝(半兩細研),川烏頭(一兩生去皮臍搗羅為末),椒目(一兩微炒搗羅為末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莨菪子(一兩水淘去浮者水煮牙出候乾炒令黃黑色),杏仁(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。葶藶莨菪杏仁等相和。先搗一千杵。取大棗十枚。煮取肉。與上件藥細研令勻。然後入煉了蜜。和搗一千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。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。

治十種水氣。面目四肢腫滿。心腹虛脹。三焦壅滯。坐臥喘急。川大黃丸方。

白話文:

治十種水腫諸方:

第一方: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醋飯拌勻,用力搗三百到五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,用粥送服二十丸,以利尿為度。若未見效,可再服用。

第二方(治十種水氣,全身浮腫,大小便不通,呼吸急促):將牽牛子(微炒)、漢防己、椒目(微炒)、滑石、瞿麥、檳榔、甘遂(煨至微黃)、澤漆(微炒)、桑根白皮(銼碎)、甜葶藶(隔紙炒至紫色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,微炒)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服空腹,用木通燈心湯送服二十丸,以利尿為度。若未見效,可再服用。

第三方(治十種水氣,全身腫脹,呼吸困難,大小便不通):將大戟(銼碎,微炒)、牽牛子(微炒)、皂莢(去皮,塗酥炙至黃焦,去子)、海蛤(細研)、甜葶藶(隔紙炒至紫色)、川大黃(銼碎,微炒)、桑根白皮(銼碎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,微炒)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煉蜜拌勻,用力搗三百到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,用溫水送服二十丸,以利尿為效。

第四方(治十種水氣,呼吸困難,腹部兩側脹滿,小便不通):將續隨子、海蛤(細研)、甜葶藶(隔紙炒至紫色)、漢防己、甘遂(煨至微黃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,微炒)、滑石、膩粉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,用粥送服七丸,應當迅速利尿。若未見效,可在晚飯前再服用。

第五方(治十種水氣,此方出自《神仙密藏經》,民間無原本,由鄭鍊師在天台金壇石壁上記載,後傳抄數本,用於治療各種疾病):此方治療十種水氣,療效顯著,服用一次痊癒後,永不再發。只要能戒掉鹹食,無不有效。此方是先聖傳下,記載於石壁金壇上,靈驗無比。

第六方(川朴硝丸方):將川朴硝(細研)、川芒硝(細研)、馬牙硝(細研)、川烏頭(去皮、臍,搗碎研磨)、椒目(微炒,搗碎研磨)、甜葶藶(隔紙炒至紫色)、莨菪子(水淘去浮物,水煮至牙齒冒出,曬乾,炒至黃黑色)、杏仁(湯浸去皮尖,去雙仁,麩炒至微黃)等藥材中,葶藶、莨菪子、杏仁先混合搗一千下,再取大棗十枚煮熟取肉,與藥材細研磨均勻,加入煉蜜,用力搗一千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服空腹,用桑根白皮湯送服二十丸。

第七方(治十種水氣,面部四肢腫脹,心腹虛脹,三焦阻塞,坐臥呼吸急促):(此方僅列出名稱,無具體配方)川大黃丸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