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三 (5)
卷第五十三 (5)
1. 治消中諸方
夫消中病者。由渴少而飲食多是也。此由脾臟積熱。故使消穀也。亦有服五石之藥。熱結於腎內。石性歸腎。腎得石則實。實則生熱。熱則消水。故小便少也。又有臟腑虛冷。小便利多。津液枯竭。則得潤養五臟。而生諸疾。皆由勞傷過度。愛欲恣情。致使脾腎氣虛。石勢孤盛。則作消中。故渴少食多。而小便赤黃也。
治消中煩熱。吃食旋消。四肢羸弱。薺苨散方。
薺苨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茯神(一兩),葛根(一兩銼),石膏(二兩)
黃芩(一兩),栝蔞根(一兩),知母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大豆一百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消中。虛羸。煩熱口乾。眠臥不安。地骨皮散方。
地骨皮(二兩),栝蔞根(一兩),石膏(一兩),黃連(一兩去須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消中煩悶。熱渴不止。黃耆散方。
黃耆(一兩銼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蘆根(一兩銼),栝蔞根(一兩),紫蘇莖葉(一兩),生乾地黃(半兩銼),桑根白皮(半兩銼),澤瀉(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消中。心神煩熱。肌肉乾瘦。小便赤黃。腳膝無力。吃食不成肌膚。牡蠣散方。
牡蠣(三分燒為粉),硃砂(半兩細研),龍齒(三分),蘆薈(三分),黃連(一兩去須),鐵粉(一兩細研),澤瀉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黃丹(一分),栝蔞根(一兩),雞膍胵(三分炙令黃色)桑螵蛸(半兩微炒),胡粉(一分),赤石脂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研了藥令勻。每服不計時候。煎大麥仁湯調下一錢。
治消中久不瘥。令人乾瘦少力。心神煩亂。眠臥不安。鉛霜散方。
鉛霜(三分細研),金箔(一百片細研),銀箔〔二(一)百片細研〕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黃連(半兩去須),子芩(半兩),犀角屑(半兩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雞膍胵(一兩半微炙),知母(半兩),土瓜根(半兩),苦參(半兩銼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前三味。同研令勻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清粥飲調下一錢。
治消中渴不止。小便赤黃。腳膝少力。縱食不生肌膚。黃耆丸方。
黃耆(一兩銼),牡蠣(二兩燒為粉),栝蔞根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地骨皮(半兩),白石脂(半兩),澤瀉(半兩),知母(半兩),黃連(半兩去須),薯蕷(半兩),熟地黃(半兩)
白話文:
消渴病(消中病)的各種治療方劑
所謂的消渴病(消中病),是由於口渴不嚴重,卻吃得很多所引起的。這是因為脾臟積熱,導致食物很快被消化。另外,也有因為服用五石散等藥物,熱氣在腎臟內結聚,因為石的性質歸於腎,腎得到石就變得充實,充實就會產生熱,熱就會消耗水分,所以小便減少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臟腑虛寒,導致小便增多,體液枯竭,反而會想用藥滋養五臟,而引發各種疾病。這些都由於過度勞累、縱情慾望,導致脾腎氣虛,虛火獨旺,就會產生消渴病。所以才會口渴不嚴重卻吃得很多,而且小便赤黃。
治療消渴病,煩熱、吃下就消化、四肢虛弱的薺苨散
藥材:薺苨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茯神(一兩)、葛根(一兩,切碎)、石膏(二兩)、黃芩(一兩)、栝蔞根(一兩)、知母(一兩)、甘草(一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混合均勻成為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碗水和一百粒大豆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治療消渴病,身體虛弱、煩熱口乾、睡眠不安的地骨皮散
藥材:地骨皮(二兩)、栝蔞根(一兩)、石膏(一兩)、黃連(一兩,去除鬚)、甘草(一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混合均勻成為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。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治療消渴病,煩悶、口渴不止的黃耆散
藥材:黃耆(一兩,切碎)、麥門冬(一兩,去心)、蘆根(一兩,切碎)、栝蔞根(一兩)、紫蘇莖葉(一兩)、生乾地黃(半兩,切碎)、桑根白皮(半兩,切碎)、澤瀉(半兩)、甘草(一分,炙烤至微赤,切碎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篩成為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碗水,以及生薑半分、竹葉十四片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治療消渴病,心神煩熱、肌肉乾瘦、小便赤黃、腿腳無力、吃了東西卻不長肉的牡蠣散
藥材:牡蠣(三分,燒成粉末)、硃砂(半兩,細研)、龍齒(三分)、蘆薈(三分)、黃連(一兩,去除鬚)、鐵粉(一兩,細研)、澤瀉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、黃丹(一分)、栝蔞根(一兩)、雞膍胵(三分,炙烤至黃色)、桑螵蛸(半兩,微炒)、胡粉(一分)、赤石脂(二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細,混合均勻成為散劑。每次不限時間,用大麥仁湯調服一錢。
治療消渴病,久治不癒、身體乾瘦乏力、心神煩亂、睡眠不安的鉛霜散
藥材:鉛霜(三分,細研)、金箔(一百片,細研)、銀箔(二百片,細研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黃連(半兩,去除鬚)、子芩(半兩)、犀角屑(半兩)、人參(半兩,去除蘆頭)、雞膍胵(一兩半,微炙)、知母(半兩)、土瓜根(半兩)、苦參(半兩,切碎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細,混合均勻成為散劑。每次不限時間,用清粥飲調服一錢。
治療消渴病,口渴不止、小便赤黃、腿腳無力、吃再多也不長肉的黃耆丸
藥材:黃耆(一兩,切碎)、牡蠣(二兩,燒成粉末)、栝蔞根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地骨皮(半兩)、白石脂(半兩)、澤瀉(半兩)、知母(半兩)、黃連(半兩,去除鬚)、薯蕷(半兩)、熟地黃(半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製三四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不限時間,用清粥飲送服三十丸。
治療消渴病,口渴、飲水不多、心中煩亂、四肢燥熱、臥不安席的鉛霜丸
藥材:鉛霜(三分,細研)、栝蔞根(一兩半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、石膏(三分,細研)、知母(三分)、子芩(三分)、鐵粉(半兩,細研)、黃連(半兩,去除鬚)、硃砂(半兩,細研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,加入已研好的藥粉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製三四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後,用清粥飲送服二十丸。
治療消渴病,煩熱、小便頻繁的茯神丸
藥材:茯神(一兩)、地骨皮(半兩)、黃耆(半兩,切碎)、知母(半兩)、牡蠣(一兩,燒成粉末)、栝蔞根(三分)、黃連(三分,去除鬚)、麥門冬(二兩,去心焙乾)、熟乾地黃(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製三四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不限時間,用清粥飲送服三十丸。
治療消渴病,口渴不止、小便頻繁、煩熱、四肢無力的澤瀉丸
藥材:澤瀉(一兩)、麥門冬(二兩,去心焙乾)、車前子(半兩)、黃連(三分,去除鬚)、牡蠣(一兩,燒成粉末)、桑螵蛸(半兩,微炒)、雞膍胵(一兩,微炒)、金箔(五十片,研磨後加入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末,加入已研磨好的金箔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製三四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不限時間,用蠶蛹湯送服三十丸。
治療消渴病,口渴不止、心神煩熱、皮膚乾燥的特效藥方
藥材:浮萍草(三兩,乾燥的)、土瓜根(一兩半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散劑。每次不限時間,用牛乳汁調服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