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三 (6)

1. 治消中諸方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清粥飲下三(二)十丸。

治消中渴。飲水不多。心中煩亂。四肢燥熱。臥不安席。宜服鉛霜丸方。

鉛霜(三分細研),栝蔞根(一兩半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石膏(三分細研),知母(三分),子芩(三分),鐵粉(半兩細研),黃連(半兩去須),硃砂(半兩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後。以清粥飲下二十丸。

治消中煩熱。小便數。茯神丸方。

茯神(一兩),地骨皮(半兩),黃耆(半兩銼),知母(半兩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,栝蔞根(三分),黃連(三分去須),麥門冬(二兩去心焙),熟乾地黃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清粥飲下三十丸。

治消中渴不止。小便數。煩熱。四肢無力。澤瀉丸方。

澤瀉(一兩),麥門冬(二兩去心焙),車前子(半兩),黃連(三分去須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,桑螵蛸(半兩微炒),雞膍胵(一兩微炒),金箔(五十片研入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蠶蛹湯下三十丸。

治消中。渴不止。心神煩熱。皮膚乾燥。宜服此神效方。

浮萍草(三兩乾者),土瓜根(一兩半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牛乳汁調下二錢。

白話文:

治消中諸方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蜜,充分攪拌揉搓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時不限時間,用清粥送服三十或二十丸。

治消渴症,飲水不多,心中煩躁不安,四肢乾燥發熱,睡不安穩者,宜服鉛霜丸:

將鉛霜、栝蔞根、炙甘草、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、鐵粉、黃連、硃砂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加入煉蜜,充分攪拌揉搓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後用清粥送服二十丸。

治消中煩熱,小便次數增多者,宜服茯神丸:

將茯神、地骨皮、黃耆、知母、牡蠣(煅粉)、栝蔞根、黃連、麥門冬(去心焙)、熟地黃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蜜,充分攪拌揉搓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時不限時間,用清粥送服三十丸。

治消渴不止,小便次數增多,煩熱,四肢無力者,宜服澤瀉丸:

將澤瀉、麥門冬(去心焙)、車前子、黃連、牡蠣(煅粉)、桑螵蛸、雞內金、金箔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加入煉蜜,充分攪拌揉搓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時不限時間,用蠶蛹湯送服三十丸。

治消渴不止,心煩熱,皮膚乾燥者,宜服神效方:

將浮萍草、土瓜根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服用時不限時間,用牛乳調服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