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二 (25)

1. 灸一切瘧法

灸一切瘧。經效法。

灸大椎穴。在背,從上第一椎上節陷中是。至發時,灸滿百壯。

又法。

灸百會七壯。瘥後更發;又灸七壯。極難愈者,不過三度。灸之瘥。以足踏地,用綿圍足一匝,從大椎向下,灸綿頭三七壯,如小豆大。

又法。

灸風池二穴。穴在項筋嵬嵬骨下,宛宛中是。灸三壯。

又法。

灸三間穴。在虎口第二指節下,一寸內側陷中是穴。灸三年痎瘧,時發寒熱,則於未發前,預灸三壯。

又法。

灸腎俞二穴。在第十四椎下兩旁,各一寸半。灸兩(百)壯。

灸一切瘧。無問遠近法。

正仰臥,以線量兩乳間,中屈,從乳向下灸,度線頭,隨年壯,男左女右灸是也。

灸五臟一切諸瘧法。

灸尺澤穴。在肘中約紋上動脈是也。灸七壯。

灸痎瘧法。

灸上星穴七壯。穴在鼻中央,直上入髮際一寸陷中是。

灸瘧。日西而發者法。

灸臨泣穴。主之。穴在目外眥上,入髮際五分陷中是。灸七壯。

灸瘧多汗。腰痛不能俯仰。兩目如脫。項頸如拔法。

灸崑崙穴主之。穴在足外踝,跟骨上陷中是也。灸三壯。

炙瘧。實則腰背痛。虛則鼻衄者法。

灸飛陽穴主之。穴在外踝骨上七寸。灸七壯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各種瘧疾的方法:

治療各種瘧疾,有效的方法是:灸大椎穴(位於頸部第一節脊椎骨上方的凹陷處)。瘧疾發作時,灸大椎穴一百壯。

另一種方法:灸百會穴七壯。如果瘧疾痊癒後又復發,再灸七壯。即使是最難治癒的瘧疾,最多灸三次就能痊癒。灸完後,用腳踏地,用棉花圍繞腳踝一圈,從大椎穴向下,在棉花上灸三七(二十一)壯,灸瘡大小如小豆。

另一種方法:灸風池穴(位於項部,髮際線後方,兩條肌肉凸起之間的凹陷處)三壯。

另一種方法:治療三年瘧疾(持續三年發作的瘧疾),如果時常發作寒熱,則在發病前預先灸三間穴(虎口處,第二指節下方一寸內側凹陷處)三壯。

另一種方法:灸腎俞穴(位於第十四節胸椎下,左右各偏一寸半處)各一百壯。

治療各種瘧疾,無論病程長短,都適用以下方法:病人仰臥,用線測量兩乳頭之間的距離,取其中點,從乳頭向下灸,灸的壯數依據年齡而定,男性灸左側,女性灸右側。

治療因五臟引起的各種瘧疾:灸尺澤穴(肘部橫紋上方,肱二頭肌肌腱內側的凹陷處)七壯。

治療寒瘧:灸上星穴(位於鼻樑中央,直線上移至髮際一寸處的凹陷處)七壯。

治療日落時發作的瘧疾:灸臨泣穴(位於目外眥上方,髮際線內五分處的凹陷處)七壯。

治療瘧疾伴隨多汗、腰痛難以彎腰、眼睛好像要脫落、頸項好像被拉扯的症狀:灸崑崙穴(位於足外踝與跟骨之間的凹陷處)三壯。

治療瘧疾,實證表現為腰背疼痛,虛證表現為鼻出血:灸飛陽穴(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處)七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