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二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二 (19)

1. 治瘧發作無時諸方

又方。

砒霜(一兩),阿魏(一分),雄黃(三分),硃砂(一分以上並細研)

上件藥。取五月五日。平旦時。用糯米飯和丸。如綠豆大。去發一長時。以好綿裹三丸。男左女右塞耳中效。如惡發。以茶清下三丸。得大吐即效。

治瘧。無問新久。發作無時。神驗方。

天雄(一兩炮裂去皮臍),黃丹(一兩炒令紫色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百餘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發日平旦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臨發時。又服二十丸。過發時。即暖食將息。

又方。

童子小便(一升),蜜(三匙)

上相和。煎三四沸。溫湯頓服之。每發日平旦。即一服。直至發時勿食。重者不過三服。

又方。

皮(一兩燒灰)

上研令極細。未發前。以溫酒調下一錢。正發。又服一錢。

治瘧。無問新久。必效方。

黃丹(五兩),面塵(二兩)

上件藥。五月五日午時。面東不語。研獨顆蒜和丸。如雞頭實大。男左女右。於臂上以緋絹系一丸。欲發時。即取以醋湯下之。

治瘧。無問新久。百瘥方。

恆山(一兩末),葎草(一握去兩頭俗名葛勒蔓秋冬用乾者)

上件藥。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藥。於星月下。上橫一刀。經宿。明日早晨。煎取一盞。去滓。空腹。分為二服。如人行七八里。再服。當快吐痰涎為效。忍飢過午時以來。即漸食粥。

又方。

恆山(一兩銼)

上以淡漿水一大盞。明日是發日。即今日黃昏時。以恆山納漿水中。置於中庭上。安刀一口。明日平明。取藥煎取七分。分為三(二)服。空心一服。發時一服。得快吐為效。

又方。

上用巴豆一粒。剝去皮心。卻合著。取一顆澤蒜。劈開。納巴豆於中。濕紙裹。燒之令熟。病欲發時。即取藥蒜吞之。立便不發。

白話文:

治瘧發作無時諸方

又一方法。

用砒霜(一兩)、阿魏(一分)、雄黃(三分)、硃砂(一分以上,並研磨成細末)。

將以上藥材,在五月五日清晨,用糯米飯和成丸狀,如綠豆般大小。在瘧疾發作前一個較長的時間,用好的棉花包裹三顆藥丸,男性塞入左耳,女性塞入右耳,即可見效。如果發作症狀嚴重,則用清茶送服三顆藥丸,如果能大量嘔吐就表示有效。

治療瘧疾,無論新舊,發作時間不定,非常靈驗的方法。

用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的天雄(一兩)、炒至紫色的黃丹(一兩)、去除蘆頭的人參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一百多下,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在瘧疾發作的當天清晨,用粥送服二十顆藥丸,在發作之前,再服用二十顆藥丸。發作過後,就可以吃些溫熱的食物並好好休養。

又一方法。

用童子小便(一升)、蜂蜜(三匙)。

將以上兩者混合,煎煮三四次沸騰,溫熱服用。每次在瘧疾發作的當天清晨服用,直到發作時都不要進食。症狀嚴重的人,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有效。

又一方法。

用燒成灰的牛皮(一兩)。

將以上燒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在瘧疾發作前,用溫酒調服一錢,在瘧疾正式發作時,再服一錢。

治療瘧疾,無論新舊,必定有效的配方。

用黃丹(五兩)、麵粉灰塵(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,在五月五日中午,面向東方不說話,研磨獨頭蒜和藥材混合製成藥丸,如雞頭實般大小。男性用緋色絲綢將藥丸繫在左臂上,女性則繫在右臂。在瘧疾將要發作時,就取下藥丸,用醋湯送服。

治療瘧疾,無論新舊,百病皆癒的配方。

用恆山(一兩,研磨成粉末)、葎草(一握,去除兩端,俗稱葛勒蔓,秋冬使用乾燥的)。

將以上藥材,用兩大碗淡米漿浸泡,在星月下,在上方橫切一刀,放置一夜。第二天早晨,煎煮取一碗藥汁,去除藥渣,空腹分兩次服用。如步行七八里路後再服用第二次。當快速吐出痰涎時就表示有效。要忍耐飢餓到過午時後,才能開始慢慢吃粥。

又一方法。

用切碎的恆山(一兩)。

在瘧疾發作前一天的黃昏時,將恆山放入一大碗淡米漿中,放置在院子裡,並在上面放一把刀。第二天清晨,取出藥材煎煮取七分藥汁,分成三次(或兩次)服用。空腹服用一次,在瘧疾發作時服用一次。當快速吐出痰涎時就表示有效。

又一方法。

取用巴豆一粒,剝去外皮和內心,再將兩瓣合上。取一顆澤蒜,切開,將巴豆放入其中,用濕紙包裹,燒熟。在瘧疾即將發作時,取出藥蒜吞服,瘧疾就會立即停止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