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二 (6)

1. 治癉瘧諸方

夫癉瘧者。由肺繫有熱。氣盛於身。厥逆上衝。氣實而不能外泄。因所用力。腠理開舒。風寒舍於皮膚之內。分肉之間而發也。發則陽氣盛。陽氣盛而不衰。則病矣。其氣不及之陰。故但熱不寒。氣內藏於心。而外舍於分肉。令人消鑠脫肉。故名曰癉瘧。其狀熱而不寒。陰氣絕。陽氣獨發。則少氣煩啘。手足熱而嘔也。

治癉瘧。但熱不寒。嘔逆不下食。宜服香豉飲子方。

香豉(半合),蔥白(七莖切),恆山〔二(三)分〕,川升麻(一兩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知母(一兩半),檳榔(三分),生地黃(一兩半切)

上件藥。銼碎。都以水二大盞半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分為三服。一日服盡。

又方。

恆山(一分),甘草(一分生用),地骨皮(一分),生鐵(一斤打碎如棋子大)

上件藥。細銼。都以水一(二)大盞。於星月下浸一夜。橫刀一口。安在藥上。早晨煎取一盞。去滓。空腹分為二服。重者不過兩劑瘥。

治癉瘧。發時大渴。寒熱不定方。

砒霜(半兩細研),綠豆(半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麝香(一分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夜露一宿。發日平旦。以冷水下一丸。臨發前再服一丸。忌食熱物。

治癉瘧。發作不定。但熱不寒。宜服此方。

恆山(一兩),桃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黃丹(一兩炒令紫色),香豉(一合炒乾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至發日。空心煎桃仁湯下十丸。於發時前再一服。

又方。

硃砂(一分),砒霜(一分),馬牙硝(一分),猢猻頭骨(一分末),麝香(一錢)

上件藥。相和。研令勻細。以醋煮麵糊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於發時前。以冷生薑茶下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又方。

地黃汁(一升),砒霜(一兩細研),蠟(半兩)

上件藥。將地黃汁於瓷器中。以慢火煎。入砒霜。不住手攪。煎如膏。次入蠟又煎。令消。丸如綠豆大。每至發日。空心。以井華水下三丸。未瘥。發前更服三丸。忌食熱物。

又方。

砒霜(一分細研),甘草末(半兩)

上件藥。都研令勻。以粟米飯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未發時。及空心。以井華水下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白話文:

治癉瘧諸方

癉瘧是由於肺部鬱熱,氣盛於身,氣逆衝上,氣實而無法向外排出。當用力時,毛孔舒張,風寒侵入皮膚和肌肉之間而發病。發病時陽氣盛,陽氣盛而不衰,就會生病。由於陰氣不足,所以只有熱症而無寒症。熱氣藏於心臟,而外在則侵犯肌肉,使人消瘦脫肉,因此稱為癉瘧。其症狀是發熱不寒,陰氣衰竭,陽氣獨盛,則會氣短煩躁,手足發熱並嘔吐。

治療癉瘧,只有發熱不寒,嘔吐腹瀉,不能進食的,應該服用香豉飲子方。

香豉(半合)、蔥白(七莖切)、恆山(二三分)、川升麻(一兩)、鱉甲(一兩半,塗醋炙至黃色,去除邊緣)、知母(一兩半)、檳榔(三分)、生地黃(一兩半,切片)

將以上藥物切碎,用水二大盞半煎至一大盞半,去渣,不計時間,分三次服用,一天服完。

另一個處方:

恆山(一分)、甘草(一分,生用)、地骨皮(一分)、生鐵(一斤,打碎成棋子大小)

將以上藥物切碎,用水一大盞至二大盞,在月光下浸泡一夜,用刀在藥上方劃一刀,早晨煎取一大盞,去渣,空腹分二次服用,病情嚴重者,最多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治療癉瘧,發病時口渴,寒熱不定的處方:

砒霜(半兩,研細)、綠豆(半兩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微炒)、麝香(一分,研細)

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露置一夜,發病當天清晨,用冷水送服一丸,發病前再服用一丸。忌食熱物。

治療癉瘧,發作不定,只有發熱不寒的,宜服用此方:

恆山(一兩)、桃仁(一兩,湯浸去皮尖,雙仁麩炒至微黃)、黃丹(一兩,炒至紫色)、香豉(一合,炒乾)

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發病當天,空腹用桃仁湯送服十丸,發病前再服用一次。

另一個處方:

硃砂(一分)、砒霜(一分)、馬牙硝(一分)、猢猻頭骨(一分,研成粉末)、麝香(一錢)

將以上藥物混合均勻,研磨細緻,用醋煮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發病前,用冷薑茶送服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另一個處方:

地黃汁(一升)、砒霜(一兩,研細)、蠟(半兩)

將地黃汁倒入瓷器中,用慢火煎煮,加入砒霜,不斷攪拌,煎成膏狀,再加入蠟繼續煎煮至融化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發病當天,空腹用井水送服三丸,若未痊癒,發病前再服用三丸。忌食熱物。

另一個處方:

砒霜(一分,研細)、甘草末(半兩)

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,用粟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發病前及空腹時,用井水送服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2. 治勞瘧諸方

夫瘧久不瘥者。則表裡俱虛。客邪未散。氣血虛弱。真氣不復。因其寒熱不止。食飲漸少。肌膚羸瘦。顏色萎黃。四肢無力。故名勞瘧也。

治勞瘧。四肢羸瘦。不思飲食。恆山飲子方。

恆山(三分),烏梅肉(七枚微炒),豉心(半兩),桃枝(一握),鱉甲(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虎頭骨(三分塗酥炙令黃),柳枝(一握),干棗(三枚),生薑(半兩),桃仁〔二(三)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〕

上件藥。細銼。都以酒四大盞。浸一宿。明旦煎取二盞。去滓。空心分為三服。

治勞瘧。發歇不恆。日漸羸瘦。豉心飲子方。

豉心(一合),雄鼠糞(一分燒灰細研後入),童子小便(二大盞),甘草(半兩炙令微赤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柴胡(一兩去苗),梔子仁(二分),烏梅肉(七枚微炒),桃心(一握),柳心(一握),地黃汁(二合後入),生薑(一分)

上件藥。細銼。投入小便內浸一宿。明旦煎取一盞二分。去滓。下鼠糞灰。地黃汁。攪令勻。分為三服。空心一服。食後一服。近晚一服。

又方。

蜀漆(半兩),甘草(半兩),天靈蓋(一兩塗酥炙令黃),生黑豆(一合),桃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),烏梅肉,竹葉

上件藥。細銼。都以水三大盞。煎取一盞半。去滓。分為三服。空心一服。未發前一服。發時一服。

治勞瘧。連年不瘥。烏梅丸方。

烏梅肉(一兩微炒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虎頭骨(一兩塗酥炙令黃),天靈蓋(一兩塗酥炙令黃),肉蓯蓉(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),恆山(一兩銼),知母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柴胡(一兩去苗),蜀漆(一兩),豉(一合炒乾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豬苓(半兩去黑皮),黃連(一兩去須),犀角屑(一分),地骨皮(一兩),木香(一兩),檳榔(一兩)梔子仁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麝香(半兩細研),桃仁(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麝香研勻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煎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。晚食前再服。

治勞瘧。寒熱發作無時者。蜀漆丸方。

蜀漆(半兩),烏梅肉(半兩微炒),川升麻(半兩),石膏(一兩細研),知母(半兩),白薇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恆山(半兩銼),鱉甲(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葳蕤(半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焙),香豉(半合炒乾),地骨皮(半兩),硃砂(一兩細研),麝香(半兩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日再服。稍加至三十丸。此方神效。

白話文:

治勞瘧諸方

瘧疾久治不癒,是因為表裡都虛弱,外邪未消,氣血虛弱,元氣衰竭。由於寒熱反覆發作,食慾減退,身體消瘦,面色萎黃,四肢無力,因此稱為勞瘧。

恆山飲子方(治勞瘧,四肢消瘦,不思飲食)

恆山三分、烏梅肉七枚(微炒)、豉心半兩、桃枝一握、鱉甲三分(塗醋炙至黃色,去除邊緣)、虎頭骨三分(塗酥炙至黃色)、柳枝一握、干棗三枚、生薑半兩、桃仁二至七枚(湯浸去皮尖及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材細切,用酒四大盞浸泡一夜,次日煎煮取二盞,過濾藥渣,空腹分三次服用。

豉心飲子方(治勞瘧,發作時間不固定,日漸消瘦)

豉心一合、雄鼠糞一分(燒成灰,研細後加入)、童子尿二大盞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)、鱉甲一兩(塗醋炙至黃色,去除邊緣)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、梔子仁二分、烏梅肉七枚(微炒)、桃心一握、柳心一握、地黃汁二合(最後加入)、生薑一分。

將以上藥材細切,放入童子尿中浸泡一夜,次日煎煮取一盞二分,過濾藥渣,加入鼠糞灰和地黃汁,攪拌均勻,分三次服用,分別在空腹、飯後和傍晚服用。

又一方

蜀漆半兩、甘草半兩、天靈蓋一兩(塗酥炙至黃色)、生黑豆一合、桃仁半兩(湯浸去皮尖及雙仁)、烏梅肉適量、竹葉適量。

將以上藥材細切,加水三大盞煎煮取一盞半,過濾藥渣,分三次服用,分別在空腹、發病前和發病時服用。

烏梅丸方(治勞瘧,連年不癒)

烏梅肉一兩(微炒)、鱉甲一兩(塗醋炙至黃色,去除邊緣)、虎頭骨一兩(塗酥炙至黃色)、天靈蓋一兩(塗酥炙至黃色)、肉蓯蓉一兩(酒浸一夜,刮去皺皮,炙乾)、恆山一兩(切碎)、知母一兩、川升麻一兩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切碎)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、蜀漆一兩、豉一合(炒乾)、枳殼一兩(麩炒至微黃,去除瓤)、豬苓半兩(去黑皮)、黃連一兩(去須)、犀角屑一分、地骨皮一兩、木香一兩、檳榔一兩、梔子仁一兩、川大黃一兩(切碎,微炒)、麝香半兩(研細)、桃仁四十九枚(湯浸去皮尖及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,加入麝香研磨均勻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五百至七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用桑根白皮煎湯送服三十丸,晚飯前再服三十丸。

蜀漆丸方(治勞瘧,寒熱發作時間不定)

蜀漆半兩、烏梅肉半兩(微炒)、川升麻半兩、石膏一兩(研細)、知母半兩、白薇半兩、甘草半兩(炙至微赤,切碎)、恆山半兩(切碎)、鱉甲半兩(塗醋炙至黃色,去除邊緣)、葳蕤半兩、麥門冬一兩(去心,烘焙)、香豉半合(炒乾)、地骨皮半兩、硃砂一兩(研細)、麝香半兩(研細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,加入研磨好的藥物,混合均勻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粥送服二十丸,每日服用二次,逐漸增加至每次三十丸。此方療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