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二 (4)

1. 治溫瘧諸方

夫溫瘧者。得之冬。中於風寒。寒氣藏於骨髓之中。至春則陽氣大發。邪氣不能出。因遇大暑。腦髓鑠。脈肉消釋。腠理發泄。因有用力。邪氣與汗偕出。此病藏於腎。其氣先從內出於外。如此是陰虛而陽盛。則熱衰。則氣復反入。入則陽虛而寒矣。故先熱而後寒。名曰溫瘧也。

治溫瘧煩悶。麻黃飲子方。

麻黃(一兩去根節),牡蠣粉(一兩),蜀漆(半兩),甘草(半兩),犀角屑(半兩),知母(半兩)

上件藥。細銼。都以水二大盞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滓。分為三服。一日服盡。

又方。

恆山(半兩),甘草(半兩生用),冬瓜汁〔一斤(升)如無生者煎汁亦得〕

上件藥。細銼。以冬瓜汁宿浸。早朝煎五六沸。去滓。分為二服。空心一服。發前一服。以得吐為妙。

又方。

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甘草(一兩生用),冬瓜汁(四合),車前葉(一握無葉取子二合),恆山(半兩)

上件藥。都銼。以漿水一大盞半。並冬瓜汁宿浸。欲發日五更初。以急火煎取一盞。去滓。分為二服。五更一服。取快吐三五度。至發時又服。亦取吐三五度。過時。使得吃漿水粥補之。

治溫瘴痰瘧悉主之。烏梅丸方。

烏梅肉(一兩微炒),恆山(一兩銼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香豉(一兩炒乾),川椒(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),桂心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知母(一兩),肉蓯蓉(一兩湯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),桃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溫酒下二十丸。

治溫瘧痰壅。發歇寒熱方。

恆山(二兩銼),香豉(二合炒乾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粟米飯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以溫酒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治溫瘧諸方

溫瘧這種病,是在冬天感染的,因為風寒侵襲,寒邪藏在骨髓裡。到了春天,陽氣旺盛,寒邪無法排出,遇到大暑天,腦髓受熱損傷,肌肉消融,肌膚腠理疏鬆,稍微用力,寒邪就隨著汗液排出。這種病藏在腎臟,邪氣先從內向外發作。這樣的情況是陰虛陽盛,熱邪衰退後,邪氣又回入體內,導致陽虛而寒。所以先發熱後發冷,叫做溫瘧。

治溫瘧煩悶,用麻黃飲子方:

麻黃(一兩,去根節)、牡蠣粉(一兩)、蜀漆(半兩)、甘草(半兩)、犀角屑(半兩)、知母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物切碎,加水兩大杯,煎至一杯半,過濾藥渣,分三次服用,一天服完。

又一方:

恆山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生用)、冬瓜汁(一斤,如果沒有鮮冬瓜汁,可以用乾燥的冬瓜煎汁代替)。

將以上藥物切碎,用冬瓜汁浸泡一夜,早晨煎煮五六沸,過濾藥渣,分兩次服用,空腹服一次,發病前服一次,以達到嘔吐的效果最佳。

又一方:

鱉甲(一兩,塗醋炙烤至黃色,去掉邊緣)、甘草(一兩,生用)、冬瓜汁(四合)、車前葉(一握,去掉葉子,只取種子二合)、恆山(半兩)。

將所有藥物切碎,用漿水一大杯半和冬瓜汁浸泡一夜。發病當天五更時分,用急火煎煮成一杯,過濾藥渣,分兩次服用,五更服一次,促使快速嘔吐三五次。到發病時再服用一次,也促使嘔吐三五次。過了發病時間,可以吃些米湯粥來補充體力。

治溫瘴痰瘧,都可用烏梅丸方:

烏梅肉(一兩,微炒)、恆山(一兩,切碎)、鱉甲(一兩,塗醋炙烤至黃色,去掉邊緣)、香豉(一兩,炒乾)、川椒(一兩,去掉劣質和未成熟的,微炒去汗)、桂心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掉蘆頭)、知母(一兩)、肉蓯蓉(一兩,用湯浸泡一夜,刮去皺皮,炙烤至乾燥)、桃仁(一兩,用湯浸泡,去掉皮尖和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研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不限時間,用溫酒送服二十丸。

治溫瘧痰阻,發作時寒熱交替,可用此方:

恆山(二兩,切碎)、香豉(二合,炒乾)。

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小米飯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不限時間,用溫酒送服三十丸。

2. 治寒瘧諸方

夫寒瘧者。由陰陽相併。陽虛則陰勝。陰勝則寒發於內。所以內外俱寒。故病發。但顫慄而鼓頷也。

治寒瘧。陽虛陰盛。內外俱寒。四肢顫掉。恆山丸方。

恆山(半兩),野貍頭骨(一分),虎頭骨(一分),猢猻頭骨(一分),天靈蓋(一分),綠豆末(三分),臭黃(一分細研),安息香〔二(一)分〕,硃砂(一分細研),雌黃(一分細研),砒霜〔三(一)分〕,乳香(一分),阿魏(一分),白芥子(二分)

上件藥。並生用。搗羅為末。用軟飯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修合之時。勿令孝子女人知。五月五日午時合為妙。如緩急。即不擇日辰合。未發時。以絳囊盛。於中指上系一丸。男左女右。三日如不住。以熟水服一丸立效。有娠婦人及小兒不得服。忌食熱物。

治寒瘧。但寒不熱。四肢鼓顫不止。硃砂丸方。

硃砂(一分細研),麝香(半兩細研),砒霜(一分細研),恆山(一分銼),虎頭骨(一分塗酥炙令黃),猢猻頭骨(一分炙黃),虎睛(一對酒浸微炙),乳香(一分),安息香(一分),阿魏(一分),巴豆〔三(枚)兩去皮心及油〕,雄黃(半兩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端五日修合。用醋煮麵糊。和搗三(一)二百杵。丸如豌豆大。用緋帛裹。男左女右。手把一丸。如痰瘧。即以醋湯下一丸。每把者。藥一丸可療三人。若女人用者。即可療二人。

治寒瘧不止。雄黃丸方。

雄黃(一分),硫黃(一分),硃砂(一分),麝香(半兩),阿魏(半分),桂心〔二(一)分末〕,乾薑(一分生用),巴豆(一分去皮心以水二升煮水盡壓去油研如面)

上件藥相和。研令勻細。以醋煮麵糊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未發前。以綿子裹一丸。安在兩耳中。及男左女右。以緋帛系一粒於臂上。一粒可治七人。

治寒瘧神效方。

砒霜(一兩以醋漿水一碗於端午日日未出時以慢火熬如稀糊便入後藥),硃砂(一分細研)白芥子〔一兩(分)〕,阿魏〔一兩(分)〕,香墨(五錢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砒霜煎和丸。如黍米粒大。每於未發前。以冷醋湯下一丸至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治寒瘧。手足鼓顫。心寒面青。宜用此方。

硃砂(半兩細研),虎頭骨(半兩),猢猻頭骨(半兩),砒霜(半兩),天靈蓋(半兩),阿魏(半兩),安息香(半兩)

上件藥。生搗羅為末。入硃砂研勻。於端午日午時。用白團和丸。如豌豆大。男左女右。手把一丸。定後用緋絹袋子盛。繫於中指上。若登溷即暫解卻。一丸可治七人。

又方。

白芥子(一分),硃砂(一分細研),阿魏(一分),恆山(一分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硃砂研勻。以醋煮麵糊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未發前。以醋湯下三丸。

白話文:

治寒瘧諸方

寒瘧是由陰陽失調造成。陽氣虛弱則陰氣盛,陰氣盛則寒氣內生,所以內外都覺得寒冷,因此發病,表現為顫抖、下巴發緊。

治療寒瘧,因陽虛陰盛,內外俱寒,四肢顫抖,可用恆山丸。

恆山藥材半兩、野狸頭骨一分、虎頭骨一分、猢猻頭骨一分、天靈蓋一分、綠豆末三分、臭黃一分(研細)、安息香一分、硃砂一分(研細)、雌黃一分(研細)、砒霜一分、乳香一分、阿魏一分、白芥子二分。

以上藥材均生用,搗碎研磨成粉。用軟飯和藥粉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配製藥丸時,不可讓孝子或婦女知道。五月五日午時配製最好,但若急需服用,則不擇日子。未發病前,用紅布袋裝一丸藥,繫在中指上,男性繫左手,女性繫右手。三日後仍不見效,則用溫開水送服一丸,即可見效。孕婦和小孩禁用。忌食熱物。

治療寒瘧,僅有寒慄不發熱,四肢顫抖不止,可用硃砂丸。

硃砂一分(研細)、麝香半兩(研細)、砒霜一分(研細)、恆山藥材一分(切碎)、虎頭骨一分(塗酥炙黃)、猢猻頭骨一分(炙黃)、虎眼一對(酒浸微炙)、乳香一分、安息香一分、阿魏一分、巴豆三枚(去皮、核及油)、雄黃半兩(研細)。

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。端午節配製。用醋煮麵糊,和藥粉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。用紅布包好,男性繫左手,女性繫右手。手持一丸藥。若為痰瘧,則用醋湯送服一丸。每丸藥可治三人,婦女服用則可治二人。

治療寒瘧不止,可用雄黃丸。

雄黃一分、硫黃一分、硃砂一分、麝香半兩、阿魏半分、桂心一分(研末)、乾薑一分(生用)、巴豆一分(去皮、核,以二升水煮至水盡,壓去油,研成粉末)。

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。用醋煮麵糊和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未發病前,用棉花包裹一丸藥,塞入雙耳,並將一丸藥用紅布繫在手臂上,男性繫左手,女性繫右手。一丸藥可治七人。

治療寒瘧特效方。

砒霜一兩,用一碗醋漿水,在端午節日未出時,小火慢熬成稀糊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。硃砂一分(研細)、白芥子一分、阿魏一分、香墨五錢。

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熬好的砒霜糊和藥粉做成黍米粒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發病前,用冷醋湯送服一至二丸。忌食熱物。

治療寒瘧,手足顫抖,心寒面青,宜用此方。

硃砂半兩(研細)、虎頭骨半兩、猢猻頭骨半兩、砒霜半兩、天靈蓋半兩、阿魏半兩、安息香半兩。

以上藥材生用,搗碎研磨成粉,加入硃砂研磨均勻。端午節午時,用白麵團和藥粉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。男性繫左手,女性繫右手。手持一丸。病情穩定後,用紅絹布袋裝好,繫在中指上。如上廁所則暫時解下。一丸藥可治七人。

另一方:

白芥子一分、硃砂一分(研細)、阿魏一分、恆山藥材一分。

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加入硃砂研磨均勻。用醋煮麵糊和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在發病前用醋湯送服。

另一方:

砒霜一分、硃砂一分、阿魏一分、麝香一分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和藥粉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發病前,用冷醋湯送服一丸。忌食熱物。

另一方:

阿魏一分、安息香半兩、蘿蔔子半兩、蕪荑一分。

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水送服。如果不能服用粉末,則用蜂蜜和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溫水送服二十丸。服用後不久即會嘔吐腹瀉,之後可食用少量蒜泥,不要吃其他食物。再用一小塊藥布,用紗布包好,男性繫左手,女性繫右手,繫在手臂上。

另一方:

獨頭蒜一顆、黃丹半兩。

以上藥材混合,五月五日午時,搗一千杵,做成黑豆大小的藥丸。發病時,用溫茶送服二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