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六 (12)

1. 治肺臟傷風冷多涕諸方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稍熱服。

治肺臟傷風冷。咳嗽多涕。心膈痰逆。不欲飲食。宜服人參散方。

人參(三分去蘆頭),半夏〔半兩湯浸(洗)七遍去滑〕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白茯苓(半兩),白朮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五味子(半兩),肉桂(半兩去粗皮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黃耆(半兩銼),訶黎勒(三分煨用皮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稍熱服。

治肺臟傷風冷。鼻中多涕。四肢疼痛。不思飲食。當歸散方。

當歸(半兩銼微炒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桂心(三分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白朮(半兩)白茯苓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芎藭(半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細辛(半兩)白芍藥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肺部傷風感冒、流鼻涕等症的幾個處方:

第一個方子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約半碗水,加入半塊生薑和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第二個方子(人參散):適用於肺部傷風感冒、咳嗽流涕、痰多、食慾不振者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約半碗水,加入半塊生薑和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第三個方子(當歸散):適用於肺部傷風感冒、流鼻涕、四肢疼痛、食慾不振者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約半碗水,加入半塊生薑和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2. 治肺氣頭面四肢浮腫諸方

夫肺者。內主於氣。外應皮毛。若肺氣不足。邪氣所攻。則經絡痞澀。臟腑壅滯。胸膈痰飲。結聚不消。咳逆面虛。心腹脹滿。邪氣與衛氣相搏。流溢皮膚。遂令浮腫。狀如水氣也。

治肺氣。面目浮腫。咳嗽煩熱。心腹壅滯。胸滿氣促。宜服郁李仁散方。

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),漢防己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貝母(一兩煨令微黃),商陸(一兩),木香(一兩),檳榔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紫蘇莖葉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忌生冷雞魚尖蒜。

治肺氣壅盛。攻頭面。四肢浮腫。胸膈痰逆。不下飲食。宜服澤漆散方。

澤漆(一兩),羌活〔二兩(三分)〕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旋覆花(三分),貝母(一兩煨令微黃),半夏〔一兩湯浸(洗)七遍去滑〕,豬苓(一兩去黑皮),前胡(三分去蘆頭),大腹皮(三分銼),漢防己(一兩),桑根白皮〔一(三)分銼〕,甜葶藶〔一兩隔紙炒令黃(紫)色〕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肺氣攻注。遍身虛腫。按之沒指。心氣滯。大小便澀。狀如水氣。宜服赤茯苓散方。

赤茯苓(一兩),漢防己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檳榔(三分),柴胡(一兩去苗),紫蘇莖葉〔一(三)分〕,甜葶藶(三分隔紙炒令黃色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
治肺氣攻四肢。腫滿疼痛。宜服陳橘皮散方。

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射干(三分),漢防己(半兩),赤茯苓(一兩),大腹皮(一兩銼),澤瀉(三分),澤漆(半兩),桑根白皮(三分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黑豆五十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溫服。

治肺氣壅滯。關膈不通。四肢浮腫。喘息促急。坐臥不得。宜服大腹皮散方。

大腹皮(三分銼),漢防己(半兩),桑根白皮(三分銼),木通(三分銼),赤茯苓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),甜葶藶〔一兩半隔紙炒令黃(紫)色〕,澤漆(三分),桂心(半兩)百合(二分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肺氣咳嗽。喘急妨悶。面目浮腫。馬兜鈴散方。

白話文:

[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頭面四肢浮腫的各種藥方]

肺這個臟器,在內主導氣的運行,在外則與皮膚毛髮相應。如果肺氣不足,受到外邪侵襲,就會導致經絡阻塞,臟腑氣機不暢,胸膈產生痰飲,積聚不散,引發咳嗽、面色虛浮,心腹脹滿。邪氣與衛氣相互搏鬥,蔓延到皮膚,於是就出現浮腫,看起來就像是水腫一樣。

治療肺氣虛弱導致的面部浮腫、咳嗽煩熱、心腹堵塞、胸悶氣短,宜服用郁李仁散方:

郁李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,稍微炒過)、漢防己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貝母(一兩,煨至微黃)、商陸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、檳榔(一兩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杏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紫蘇莖葉(一兩)、陳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生薑半片、紅棗三枚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忌食生冷食物、雞魚、尖蒜等。

治療肺氣壅盛,向上侵襲頭面,導致四肢浮腫,胸膈痰液上逆,無法進食,宜服用澤漆散方:

澤漆(一兩)、羌活(二兩三分)、杏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旋覆花(三分)、貝母(一兩,煨至微黃)、半夏(一兩,用熱水浸泡洗滌七次去除黏滑物質)、豬苓(一兩,去除黑色外皮)、前胡(三分,去除蘆頭)、大腹皮(三分,切碎)、漢防己(一兩)、桑根白皮(一到三分,切碎)、甜葶藶(一兩,隔著紙炒至黃色或紫色)、陳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生薑半片、紅棗三枚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肺氣侵襲導致全身虛浮腫脹,按壓會留下指印,並伴有心氣鬱滯、大小便不暢,情況如同水腫,宜服用赤茯苓散方:

赤茯苓(一兩)、漢防己(一兩)、川大黃(一兩半,切碎稍微炒過)、檳榔(三分)、柴胡(一兩,去除苗)、紫蘇莖葉(一到三分)、甜葶藶(三分,隔著紙炒至黃色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陳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小碗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肺氣侵襲四肢,導致腫脹疼痛,宜服用陳橘皮散方:

陳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,烘乾)、射干(三分)、漢防己(半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大腹皮(一兩,切碎)、澤瀉(三分)、澤漆(半兩)、桑根白皮(三分,切碎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黑豆五十粒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飯前溫服。

治療肺氣壅塞不暢,導致上下不通,四肢浮腫,喘息急促,無法坐臥,宜服用大腹皮散方:

大腹皮(三分,切碎)、漢防己(半兩)、桑根白皮(三分,切碎)、木通(三分,切碎)、赤茯苓(一兩)、郁李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,稍微炒過)、甜葶藶(一兩半,隔著紙炒至黃色或紫色)、澤漆(三分)、桂心(半兩)、百合(二分)、陳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生薑半片、紅棗三枚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肺氣引起的咳嗽、喘息急促、胸悶、面部浮腫,可服用馬兜鈴散方:

馬兜鈴(一兩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漢防己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、半夏(三分,用熱水浸泡七次去除黏滑物質)、甜葶藶(半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百合(三分)、天門冬(三分,去除心)、赤茯苓(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小碗,加入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治療肺氣引起的喘促煩熱、面部浮腫、大便不通暢,宜服用葶藶丸方:

甜葶藶(一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杏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馬兜鈴(一兩)、漢防己(一兩)、郁李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,稍微炒過)、雞蛋黃(五個,放在紙上烘乾磨成粉)、皂莢(選擇沒有蟲蛀的,用小便浸泡兩晚後去除黑色外皮,塗上酥油烤至焦黃,去除種子磨成粉,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棗肉調和成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,不拘時間,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。

治療肺臟氣機壅塞,導致面部四肢浮腫、喘息咳嗽、胸膈滿悶、煩躁發熱,可服用漢防己丸方:

漢防己(一兩)、商陸(一兩)、麻黃(一兩,去除根節)、赤茯苓(一兩)、桑根白皮(一兩半,切碎)、甜葶藶(一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蛤蚧(一對,完整,塗上酥油烤至微黃)、杏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蜜調和,搗三百下左右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。每次服用,不拘時間,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,也可以用稀粥送服。

治療肺氣引起的咳嗽、頭面虛腫、小便不暢,宜服用以下藥方:

甜葶藶(二兩,用水洗淨後曬乾,再用米漿浸泡約一頓飯的時間,取出再次曬乾)、漢防己(半兩)、桑根白皮(三分,切碎)、郁李仁(二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,稍微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棗肉調和成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,不拘時間,用稀粥送服二十丸。

又一方:

甘遂(半兩,煨至微黃)、川大黃(半兩,切碎稍微炒過)、甜葶藶(半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前胡(二分,去除蘆頭)、巴豆(一分,去除皮和心,研磨後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蜜調和,搗一百到三百下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。每次空腹,用稀粥送服三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