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一 (4)
卷第五十一 (4)
1. 治痰冷癖飲諸方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於空心。濃煎棗湯調下一錢。以利為度。
治痰冷癖飲。腹膈虛脹。常吐酸水。時復嘔逆。不下飲食。厚朴散方。
厚朴(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高良薑(半兩銼),桂心(半兩),神麯(一兩微炒)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訶黎勒皮(三分),赤茯苓(一兩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白朮(半兩),大腹皮(半兩銼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草豆蔻(三分去皮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痰冷癖飲。胸膈滿悶。不能下食。白朮散方。
白朮(一兩),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赤茯苓(二兩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桂心(三分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熱服。
治痰冷癖飲。結聚。腹脅脹滿。羸瘦。不能飲食。喜唾。乾嘔。大小便澀。旋覆花丸方。
旋覆花(半兩),桂心〔三分(半兩)〕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去瓤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赤芍藥(三分),白朮(三分),赤茯苓(三分),狼毒(三分煨微黃),川烏頭(三分炮裂去皮臍)細辛(半兩),川大黃(三分銼碎微炒),甜葶藶(半兩隔紙炒令紫色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木香(半兩),甘遂(半兩煨微黃),厚朴(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生薑湯下十丸。日二服。以利為度。
治痰冷癖飲。停結滿悶。宜服此方。
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桂心(三分),桔梗(三分去蘆頭),巴豆(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巴豆杏仁別研如膏。合散研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。以粥飲下三丸。
治痰冷癖飲。胸中痰滿。心腹堅痛。不下飲食。硫黃丸方。 夫痰冷癖飲者。為飲水氣停聚兩脅之間。遇寒氣相搏。則聚而成塊。謂之癖飲。在於脅下。弦急絙起。按之作水聲也。
治痰冷癖飲。停積不消。在於胸中。時有頭目眩痛。身體手足指甲盡黃。支滿引脅下痛。木香散方。
木香(半兩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,青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甘遂(一分銼煨微黃),芫花(三分醋拌炒令乾),大戟(半兩銼碎微炒)
白話文:
這些是古代治療由飲水氣滯留在兩側肋骨間,遇到寒氣而凝結成塊,稱為癖飲的病症的各種方法。
對於因痰冷癖飲導致體內積聚無法消化,位於胸口,偶爾會頭暈眼花、全身包括手指腳趾甲都變黃,腹部脹滿並牽引脇下疼痛的情況,有木香散的處方。
藥材包括木香、當歸、青橘皮、甘遂、蕪花、大戟等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每天早晨空腹時,用濃稠的棗湯調和一錢的藥粉服用,直到排泄為止。
對於因痰冷癖飲導致腹部虛弱膨脹,經常反酸,偶爾會嘔吐,無法進食的情況,有厚朴散的處方。
藥材包括厚朴、高良薑、桂心、神麴、陳橘皮、訶黎勒皮、赤茯苓、乾薑、白朮、大腹皮、人參、草豆蔻、甘草、半夏等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五分,去渣,不拘時間,趁熱服用。
對於因痰冷癖飲導致胸口悶滿,無法進食的情況,有白朮散的處方。
藥材包括白朮、半夏、赤茯苓、人參、桂心、甘草、附子、前胡等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五分,去渣,不拘時間,趁熱服用。
對於因痰冷癖飲導致腹部脹滿、身體瘦弱、無法進食、喜歡吐口水、乾嘔、大小便困難的情況,有旋覆花丸的處方。
藥材包括旋覆花、桂心、枳殼、人參、乾薑、赤芍藥、白朮、赤茯苓、狼毒、川烏頭、細辛、川大黃、甜葶藶、蕪花、陳橘皮、木香、甘遂、厚朴、吳茱萸等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和藥粉攪拌數百次,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,每次飯前服用十粒,每天兩次,直到排泄為止。
以下還有許多其他針對不同症狀的處方,例如:硫黃丸、甘遂丸、細辛丸、芫花丸、桔梗丸、狼毒丸等等,每個處方都有不同的藥材組成和服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