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一 (5)

1. 治痰冷癖飲諸方

硫黃(二兩細研水飛),礬石(二兩黃土泥裹燒半日細研),乾薑(二兩炮裂銼),附子(一兩半炮裂去皮臍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桂心(一兩),細辛(一兩),白朮(一兩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溫生薑湯下二十丸。

治痰冷癖飲久不瘥。腹脅脹滿。不下飲食。四肢浮腫。甘遂丸方。

甘遂(一分煨微黃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甜葶藶(一兩隔紙炒令紫色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大戟(半兩銼碎微炒),川芒硝(一兩),貝母(一兩煨微黃),桂心(一兩),烏喙〔一(三)分炮裂去皮臍〕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其杏仁研如膏。與諸藥末拌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粥飲下十丸。日二服。以利為度。

治痰冷癖飲。上氣喘滿。四肢浮腫。細辛丸方。

細辛(半兩),桂心(三分),甜葶藶(半兩隔紙炒令紫色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黃芩(半兩),甘遂(半兩煨微黃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漢防己(半兩),赤茯苓(三分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白朮(三分),澤瀉(三分),杏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粥飲下五丸。日三(二)服。以利為度。

治痰冷癖飲。腹中結聚成塊。芫花丸方。

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甘遂(半兩煨微黃),甜葶藶〔一兩隔紙(湯洗)炒令紫色〕,川大黃〔一(二)兩銼碎微炒〕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大戟(半兩銼碎微炒),郁李仁(一兩酒浸去皮尖微炒),海藻(一兩洗去鹹味),桂心(一兩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銼研如膏),巴豆(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巴豆杏仁同研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。以粥飲下三丸。亦療大腹水腫。

治痰冷結聚成癖。兩脅脹滿。桔梗丸方。

桔梗(三分去蘆頭),京三稜(一兩微煨銼),紫菀(三分去苗土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芫花(三分醋拌炒令乾),桂心(半兩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當歸(半兩銼碎微炒),巴豆〔一(二)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〕,桃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研入巴豆令勻。以酒煮麵糊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空心。以生薑湯下三丸。

治痰冷不消。結成癖塊。腹脅脹痛。狼毒丸方。

川狼毒〔二兩細銼炒熟(黃)〕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半夏〔一(二)兩湯浸(洗)七遍去滑〕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木香(一兩),檳榔(一兩)

白話文:

治痰冷癖飲諸方

第一方:

硫磺(二兩,磨成細粉並用水漂洗)、明礬(二兩,用黃土泥包裹燒半天,磨成細粉)、乾薑(二兩,炮製裂開後切碎)、附子(一兩半,炮製裂開後去皮臍)、川烏頭(一兩,炮製裂開後去皮臍)、桂心(一兩)、細辛(一兩)、白朮(一兩)、桔梗(一兩,去除蘆頭)、赤茯苓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在飯前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二十丸。

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飲寒症積聚日久不癒,導致腹部、脅肋脹滿,吃不下飯,四肢浮腫。

第二方:甘遂丸

甘遂(一分,煨至微黃)、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甜葶藶(一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微炒)、青橘皮(一兩,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並烘乾)、大戟(半兩,切碎微炒)、川芒硝(一兩)、貝母(一兩,煨至微黃)、桂心(一兩)、烏喙(三分,炮製裂開後去皮臍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將杏仁研磨成膏狀,與其他藥末混合均勻。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三五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在飯前用粥湯送服十丸,每日兩次。以藥效發揮,排泄通暢為度。

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飲寒症積聚,導致氣喘胸悶、四肢浮腫。

第三方:細辛丸

細辛(半兩)、桂心(三分)、甜葶藶(半兩,隔著紙炒至紫色)、川大黃(半兩,切碎微炒)、黃芩(半兩)、甘遂(半兩,煨至微黃)、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漢防己(半兩)、赤茯苓(三分)、附子(半兩,炮製裂開後去皮臍)、白朮(三分)、澤瀉(三分)、杏仁(三分,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,再用麩皮炒至微黃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三百下左右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在飯前用粥湯送服五丸,每日兩或三次。以藥效發揮,排泄通暢為度。

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飲寒症積聚,導致腹中結塊。

第四方:芫花丸

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甘遂(半兩,煨至微黃)、甜葶藶(一兩,隔著紙或用湯洗過後炒至紫色)、川大黃(一或二兩,切碎微炒)、枳殼(一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)、大戟(半兩,切碎微炒)、郁李仁(一兩,用酒浸泡後去除皮尖並微炒)、海藻(一兩,洗去鹹味)、桂心(一兩)、杏仁(一兩,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,切碎研磨成膏狀)、巴豆(三十枚,去除外皮和內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後研磨成細粉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將巴豆和杏仁一起研磨均勻,與其他藥末混合。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三四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空腹時用粥湯送服三丸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大腹水腫。

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飲寒症積聚成塊,導致腹部脹滿。

第五方:桔梗丸

桔梗(三分,去除蘆頭)、京三稜(一兩,微煨後切碎)、紫菀(三分,去除莖苗和泥土)、乾薑(半兩,炮製裂開後切碎)、芫花(三分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桂心(半兩)、川大黃(半兩,切碎微炒)、當歸(半兩,切碎微炒)、巴豆(一或二十枚,去除外皮和內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、桃仁(半兩,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,再用麩皮炒至微黃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將巴豆研磨混入,用酒煮過的麵糊和勻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三丸。

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冷積聚成癖,導致兩脅脹滿。

第六方:狼毒丸

川狼毒(二兩,切碎炒熟)、附子(一兩,炮製裂開後去皮臍)、半夏(一或二兩,用湯浸泡或洗過七次去除滑膩)、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木香(一兩)、檳榔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,製成藥丸。 **此方適用於:**治療痰冷不化,形成硬塊,導致腹部和脅肋脹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