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十二 (2)
卷第十二 (2)
1. 治傷寒餘熱不退諸方
夫傷寒病。其人已經發汗吐下。或服藥以後。而脈洪大實數。腹內脹滿。小便赤黃。大便難。或煩或渴。面色變赤。此為臟腑結熱故也。
治傷寒餘熱不退。心神煩躁。宜服犀角散方。
白話文:
對於傷寒病患,如果已經進行過發汗和吐下療法,或者服用了藥物,但脈象仍然洪大、實數,腹部脹滿,小便赤黃,大便困難,有時煩躁或口渴,面色發紅,這是由於臟腑內有熱結。
犀角屑(三分),黃芩(一兩),木通(三分銼),川朴硝(半兩),土瓜根(一兩),龍膽(一兩去蘆頭)
白話文:
犀角粉(3分),黃芩(1兩),木通(3分,切片),川朴硝(半兩),茯苓(1兩),龍膽草(1兩,去除根部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餘熱不退。發渴煩躁。胸膈氣滯。不思飲食。柴胡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,去掉藥渣,不論時間溫服。 用於治療傷寒後余熱不退、口渴煩躁、胸膈氣滯、不想進食的情況。這是柴胡散的方子。
柴胡(去苗),川大黃(銼碎微炒),枳殼(麩炒微黃去瓤),鱉甲〔去裙襴塗(醋)炙令黃〕檳榔人參(去蘆頭),木香,子芩,赤芍藥,赤茯苓,紫菀(去苗土)(以上各三分),犀角屑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
白話文:
柴胡(去掉梗葉),川大黃(搗碎,微炒) 枳殼(麩炒微黃,去掉果肉) 鱉甲(去掉外層,塗醋炙烤至黃色) 檳榔、人參(去掉蘆頭) 木香、山楂仁、赤芍藥、赤茯苓、紫菀(去掉梗葉和土) (以上各用三分) 犀角屑(半兩) 甘草(半兩,炙烤微紅,搗碎) 桑根白皮(一兩,搗碎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十日以上。餘熱不解。時發憎寒。宜服葳蕤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列的藥材搗碎成粉末。每次服用 4 錢。用一碗水加入生薑半片,煮沸後煎至六分之一。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葳蕤(一兩),柴胡(一兩去苗),羚羊角屑(三分),石膏〔三(二)兩〕,川朴硝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肉桂(半兩去皴皮),厚朴(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白話文:
- 葳蕤:一兩
- 柴胡:一兩,去除根部細毛
- 羚羊角粉:三分
- 石膏:三(或二)兩
- 川朴硝:三分
- 甘草: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
- 桑白皮:一兩,切碎
- 肉桂:半兩,去掉粗糙的外皮
- 厚朴:三分,去掉粗糙的外皮,塗抹生薑汁,烤炙至香氣濃鬱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已汗下後。餘熱未退。頭痛口乾煩躁。宜服知母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的水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到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。無論何時,溫熱後服用。 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寒發汗或瀉下之後,體內仍有餘熱未退,出現頭痛、口乾和煩躁的情況。建議服用知母散。
知母〔二(一)兩〕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石膏〔三(二)兩〕,栝蔞根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
白話文:
**知母:**二兩
甘草: 半兩,烤到微紅,切碎
**石膏:**三兩
**栝蔞根:**一兩
麥門冬: 一兩,去除芯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粳米五十粒。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將上述的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用一杯水,加入生薑半片,粳米五十粒,竹葉二十七片。煎熬至剩六分之一。過濾去渣。不限制服用時間,溫熱服用即可。
治傷寒五六日。大下之後。餘熱不去。心中結痛。此為欲解。宜服梔子湯方。
梔子仁(十四枚),豉(一合)
上二味相和。分為二服。每服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。發汗大下之後。餘熱不去。心中多煩。宜服人參散方。
白話文:
治療傷寒五六天,大瀉之後,餘熱未退,心中結痛,這是想要痊癒的徵兆,應該服用梔子湯。
梔子仁十四枚,豉一合,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,分成兩份,每次服用一份,用水一中盞,加入生薑半分,煎煮至六分,去渣,不計時間溫服。
治療傷寒,發汗大瀉之後,餘熱未退,心中煩躁不安,應該服用人參散。
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麥門冬(半兩去心),梔子仁(半兩),茯神(半兩)
白話文:
人參(一兩,去掉根部前端) 陳橘皮(半兩,用熱水浸泡,去掉白色瓤,烘乾) 麥門冬(半兩,去掉芯) 梔子仁(半兩) 茯神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後。餘熱在心。恍惚多驚。不得眠睡。宜服茵陳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的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濾去藥渣。不拘時間,溫熱後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痊癒後心有餘熱、精神恍惚、容易受到驚嚇且失眠的情況,適合服用茵陳散。
茵陳(三分),犀角屑(半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梔子仁(三分),茯神(一兩),赤芍藥(三分),生乾地黃(三分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茵陳(3錢),犀角粉(15克),麥門冬(30克,去心),梔子仁(9錢),茯苓(30克),赤芍藥(9錢),生地黃(9錢),甘草(3錢,炙微赤切碎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青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後。餘熱不退。口乾煩躁。宜服黃芩丸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的水,加入半分生薑和十四片青竹葉,煎煮到剩六分量,濾去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後身體殘留的熱度未退、口乾煩躁的情況,建議服用黃芩丸。
黃芩,梔子仁,川大黃(銼碎微炒),鐵粉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黃芩、梔子仁、川大黃(搗碎,微炒)、鐵粉(各 60 克)、甘草(30 克,烤至微紅,搗碎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溫水下二十丸。
治傷寒後。餘熱在於胸中。煩渴悶亂。宜服龍膽丸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,然後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服用時不限時間,每次用溫水吞服二十丸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後胸中仍有餘熱、感到煩躁口渴和心煩意亂的情況,適合服用龍膽丸。
龍膽(一兩去蘆頭),青葙子(一兩),黃芩(半兩),梔子仁(半兩),苦參(半兩銼),黃柏(三分銼),栝蔞根(半兩),川升麻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。以溫水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龍膽草(一兩,去除根部) 青葙子(一兩) 黃芩(半兩) 梔子仁(半兩) 苦參(半兩,切碎) 黃柏(三分,切碎) 栝樓根(半兩) 川升麻(三分)
2. 治傷寒胸膈痰滯諸方
夫傷寒心胸壅滯。痰飲留澼。不能消散。故令心腹痞滿。少思飲食。風熱相搏。目眩頭痛。上焦不利。見食即嘔。此由胃虛。不能宣化水穀。津液閉塞不通。水飲停於心胸。而成痰結也。
治傷寒。胸膈痰滯。除頭目疼悶。宜服前胡散方。
白話文:
如果是傷寒病導致心胸氣血運行不暢,痰液水飲積聚在心胸,無法消散,因此導致心腹脹滿,食慾不振。如果再有風熱之邪相互作用,就會出現頭暈頭痛,上焦不通暢,進食後就會嘔吐。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無法消化水穀,體液閉塞不通,水飲停滯在心胸,從而形成痰液結塊。
前胡(一兩去蘆頭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獨活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旋覆花(半兩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
白話文:
前胡(一兩,去除根莖) 人參(一兩,去除根莖) 赤茯苓(一兩) 枳殼(一兩,用麩炒至微黃,去除籽粒) 獨活(一兩) 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 旋覆花(半兩) 半夏(半兩,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) 桔梗(一兩,去除根莖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頭痛。壯熱痰壅。心膈不利。食久不消。宜服半夏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面的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的藥粉。用一杯水,放入半片生薑,煎煮到只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。濾去渣滓。不限時間,溫熱服用。
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去滑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澤瀉(一兩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陳橘皮(三分湯浸去白瓤焙)
白話文:
- 半夏(1 兩,用熱水洗 7 次去除滑膩)
- 人參(1 兩,去除鬚根)
- 赤茯苓(1 兩)
- 澤瀉(1 兩)
- 附子(0.5 兩,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)
- 乾薑(0.5 兩,炮製後切碎)
- 甘草(0.5 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
- 陳橘皮(0.3 兩,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,烘烤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頭痛。痰毒壯熱。心膈滯悶。宜服人參散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並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中盞水和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渣後溫服,不限定時間。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、痰毒發熱以及心胸悶滯的情況,適合服用人參散。
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旋覆花(一兩),細辛(一兩),白芷(一兩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赤芍藥(一兩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
白話文:
人蔘(一兩,去除根鬚) 赤茯苓(一兩) 旋覆花(一兩) 細辛(一兩) 白芷(一兩) 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 赤芍藥(一兩) 半夏(半兩,用水煮七次去除粘液) 前胡(一兩,去除根鬚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已解。猶有風冷。痰滯胸膈。噎塞食飲。妨悶。宜服枇杷葉散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水一碗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滿,濾去殘渣,不分時間溫服。 治療傷寒已經痊癒,但仍留有風寒,痰多阻滯於胸膈,影響飲食吞咽,感到胸悶不適,應服用枇杷葉散。
枇杷葉(半兩拭去毛炙微黃),白朮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木香(半兩),大腹皮(一兩銼),半夏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
白話文:
枇杷葉(半兩,擦掉絨毛,稍微烤至微黃) 白朮(一兩) 陳年橘子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,去除白色內瓤後烘烤) 木香(半兩) 大腹皮(一兩,銼碎) 半夏(一兩,去除蘆頭) 赤茯苓(一兩) 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 厚朴(一兩,去除粗皮,塗抹生薑汁後烘烤至香氣四溢) 甘草(半兩,稍微烤至微紅,切碎) 附子(半兩,炮裂後去除皮和臍) 枳殼(三分,用麩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)
上件藥。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。痰滯嘔逆。肢體疼痛。心胸不利。宜服前胡散方。
白話文:
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和三顆棗,煮到剩下六分滿,濾去渣滓,不分時間趁熱服用。 治療傷寒,痰多、嘔吐、四肢疼痛、心胸不舒,應服用前胡散。
前胡(一兩去蘆頭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澤瀉(一兩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前胡(一兩,去掉根鬚) 人參(一兩,去掉根鬚) 澤瀉(一兩) 半夏(半兩,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) 赤茯苓(一兩) 甘草(半兩,烤至微紅,切碎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。痰滯在胸膈悶不散。身體壯熱。頭目昏沉。胃氣不和。少思飲食。宜服白朮散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水一碗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滿,濾去渣滓,不論時間趁溫熱服用。 治療傷寒,痰滯在胸,胸悶不散,身體發高燒,頭腦昏沈,胃氣不和,食慾不佳,應服用白朮散。
白朮,甘菊花,赤茯苓,人參(去蘆頭),前胡(去蘆頭),大腹皮(半兩銼),旋覆花(以上各三分),半夏(湯洗七遍去滑),石膏(一兩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白朮、甘菊花、赤茯苓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前胡(去除蘆頭)、大腹皮(半兩,切碎)、旋覆花(以上各三份)、半夏(用熱水清洗七次,去除黏液)、石膏(一兩)、附子(半兩,炮製後去皮和肚臍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頭痛。心膈痰滯。壅悶不欲飲食。宜服旋覆花散方。
白話文:
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和三顆棗,煎煮到剩六分滿,去掉渣滓,不論時間溫服。 治療傷風引起的頭痛、心中有痰阻、胸悶不想吃東西,應該服用旋覆花散。
旋覆花,前胡(去蘆頭),白蒺藜(微炒去刺),柴胡(去苗),枳殼(麩炒微黃去瓤),桑根白皮(銼),赤茯苓(以上各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- 旋覆花
- 前胡(去掉根鬚)
- 白蒺藜(炒過、去掉刺)
- 柴胡(去掉嫩葉)
- 枳殼(用麩子炒至微黃、去掉內瓤)
- 桑根白皮(切碎)
- 赤茯苓(以上各半兩)
- 甘草(炙至微紅、切碎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傷寒。痰滯胸煩熱頭疼。不思飲食。宜服枳實散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用水一碗,加入半分生薑,煮至剩六分滿,濾去渣滓,不分時辰趁溫熱服用。 治療傷寒,痰多胸悶熱痛頭痛,沒有食慾,應該服用枳實散。
枳實(麩炒微黃),柴胡(去苗),赤茯苓,澤瀉,前胡(去蘆頭),半夏(湯洗七遍去滑)(以上各三分),犀角屑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桑根白皮(半兩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- 枳實(用麩炒至微黃)
- 柴胡(去除細小的枝條)
- 赤茯苓
- 澤瀉
- 前胡(去除蘆頭)
- 半夏(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感)
- 犀角屑(半兩)
- 甘草(半兩,烤至微赤,切斷)
- 桑根白皮(半兩,切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