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十 (23)

1. 治食噎諸方

夫食噎者。此由臟冷而不理。津液澀少。而不能傳行飲食。故食入則噎塞不通。故謂之食噎。胸內痛不得喘息。食不下是也。

治飲食喜噎。宜服半夏散方。

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去滑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石膏(二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栝蔞根(一兩),桂心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二枚。小麥小豆各五十粒。同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食噎。飲食不下。妨悶極甚。羚羊角散方。

羚羊角屑(一兩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人參(二兩去蘆頭),陳橘皮(二兩湯浸),赤茯苓(一兩),馬藺子(二兩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氣隔食噎方。

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訶黎勒皮(一兩半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粥飲下十丸。

治胸膈氣滯。食噎不下方。

舂杵頭細糠(一合),昆布末(一兩)

上件藥。用老牛涎一合。生百合汁一合。二味以慢火煎。入少蜜。攪成膏。搜前二味丸如雞頭實大。不計時候。含一丸細細嚥津。

又方。

上以手巾布裹舂杵頭糠。時時拭齒。

又方。

上用炭火搗。細羅為散。煉蜜和丸。如酸棗大。不計時候。含一丸細細嚥津。

治卒食噎方。

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搗末)

上以水一大盞。煎取半盞。稍熱頓服。

又方。

上用雞毛燒灰五兩。滑石末三兩。相合令勻。不計時候。煎榆白皮湯調下一錢。

又方。

上取老牛涎沫如棗核大。置水中飲之。終身不噎。

又方。

鸕鷀喙。當噎時。以沖之則下。

又方。

羚羊角屑(一兩)

上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粥飲調服一錢。亦可以角水磨塗咽喉外。

治噎病方。

狼喉結曝乾。搗羅為末。入半錢於飯內食之。

治卒噎方。

左右旁人。可與輕解衣帶。勿令噎者知則愈。

白話文:

治食噎諸方

食物噎住,是因為臟腑寒冷,無法調理,津液分泌不足,無法運送食物,所以食物進入後就噎塞不通,稱為食噎。胸部疼痛,呼吸困難,吃不下東西,都是這個症狀。

治療飲食容易噎住,宜服用半夏散:

半夏(一兩,水洗七遍去除黏滑),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,石膏(二兩),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,栝蔞根(一兩),桂心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再切碎),吳茱萸(半兩,水浸七遍後烘乾略炒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入生薑半片,大棗兩枚,小麥和小豆各五十粒,一起煎煮至六分,去渣,不拘時間,稍溫服下。

治療食物噎住,飲食不下,胸悶嚴重,服用羚羊角散:

羚羊角屑(一兩),前胡(一兩,去除蘆頭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再切碎),人參(二兩,去除蘆頭),陳橘皮(二兩,水浸泡),赤茯苓(一兩),馬藺子(二兩,略炒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入生薑半片,煎煮至六分,去渣,不拘時間,稍溫服下。

治療氣滯導致的食物噎住:

川大黃(一兩,切碎略炒),訶黎勒皮(一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不拘時間,用粥送服十丸。

治療胸膈氣滯,食物噎住不下:

舂杵頭細糠(一合),昆布末(一兩)。

用老牛涎液一合,鮮百合汁一合,兩種藥材以小火慢煎,加入少許蜂蜜,攪拌成膏,再將前兩種藥材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間,含一丸慢慢嚥下。

另一方:

用布包裹舂杵頭糠,隨時擦拭牙齒。

另一方:

用炭火烘烤舂杵頭糠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酸棗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間,含一丸慢慢嚥下。

治療突然食物噎住:

陳橘皮(一兩,水浸泡去除白色內層,烘乾研磨成粉)。

用一杯水煎煮至半杯,稍溫後一次服下。

另一方:

用雞毛燒成灰五兩,滑石粉三兩,混合均勻。不拘時間,用煎煮榆白皮的湯送服一錢。

另一方:

取老牛涎液如棗核大小,放入水中飲用,終身不再噎住。

另一方:

鸕鶿的喙,噎住時,用它沖洗即可緩解。

另一方:

羚羊角屑(一兩)。

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不拘時間,用粥送服一錢,也可以用角磨成的水塗抹咽喉外部。

治療噎病:

狼的喉嚨結,曬乾後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半錢,和在飯裡一起食用。

治療突然噎住:

旁人可以輕輕解開噎住者的衣帶,不要讓噎住者知道,這樣病情會好轉。

2. 治醋咽諸方

夫醋咽者。由上焦有停痰。脾胃有宿冷。故不能消穀。谷不能消。則脹滿而氣逆。所以好咽而吞酸。致氣息酸臭也。

治噦逆醋咽。胸膈不利。食少腹脹。陳橘皮散方。

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,白檳榔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白朮(一兩),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二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食畢即醋咽。心胸氣滯。腹脅疼痛。不能下食。人參散方。

人參(二兩去蘆頭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木香(半兩),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去滑),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,高良薑(一兩銼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醋咽吐水及白沫。食飲不消。腹脅脹滿。檳榔散方。

檳榔(一兩),厚朴(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白朮(一兩),訶黎勒皮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桂心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食訖醋咽多噫。食不下。脾胃虛冷。白朮散方。

白朮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高良薑(一兩銼),桂心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醋咽。胸中氣塞。食飲不下。半夏散方。

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訶黎勒皮(二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脾胃冷氣上攻。胸膈切痛。醋咽不能下食。木香散方。

木香(一兩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檳榔(一兩),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,白朮(二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高良薑(一兩銼),前胡(二兩去蘆頭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
治胸脅支滿。背上時寒。腹脹多噫。醋嚥氣逆。前胡丸方。

前胡(一兩半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桂心(一兩),草豆蔻(一兩去殼),高良薑(一兩銼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赤茯苓(一兩)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赤芍藥(一兩),厚朴(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白話文:

治醋咽諸方

醋咽症狀是由於上焦痰滯、脾胃虛寒,導致食物無法消化,進而產生脹滿、氣逆,所以經常想吞咽,並伴隨吞酸、呼吸酸臭等症狀。

治噦逆醋咽,胸膈不利,食少腹脹:陳橘皮散方

藥材:陳橘皮(二兩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、白檳榔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白朮(一兩)、厚朴(一兩半,去除粗皮後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(約90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食畢即醋咽,心胸氣滯,腹脅疼痛,不能下食:人參散方

藥材:人參(二兩,去除蘆頭)、吳茱萸(半兩,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再略炒)、木香(半兩)、半夏(一兩,湯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陳橘皮(二兩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、高良薑(一兩,切碎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(約90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醋咽吐水及白沫,食飲不消,腹脅脹滿:檳榔散方

藥材:檳榔(一兩)、厚朴(二兩,去除粗皮後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)、甘草(半兩,烘烤至微紅後切碎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後略炒)、白朮(一兩)、訶黎勒皮(一兩)、陳橘皮(一兩半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、吳茱萸(半兩,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再略炒)、桂心(一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,煎煮至六分(約90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食訖醋咽多噫,食不下,脾胃虛冷:白朮散方

藥材:白朮(一兩)、吳茱萸(半兩,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再略炒)、高良薑(一兩,切碎)、桂心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,煎煮至五分(約75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醋咽,胸中氣塞,食飲不下:半夏散方

藥材:半夏(半兩,湯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烘烤至微紅後切碎)、吳茱萸(半兩,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再略炒)、訶黎勒皮(二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六分(約90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脾胃冷氣上攻,胸膈切痛,醋咽不能下食:木香散方

藥材:木香(一兩)、厚朴(一兩,去除粗皮後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)、檳榔(一兩)、陳橘皮(二兩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、白朮(二兩)、甘草(半兩,烘烤至微紅後切碎)、高良薑(一兩,切碎)、前胡(二兩,去除蘆頭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(約150毫升),加入半片生薑,煎煮至六分(約90毫升),過濾藥渣後服用,溫服,不拘時辰。

治胸脅支滿,背上時寒,腹脹多噫,醋嚥氣逆:前胡丸方

藥材:前胡(一兩半,去除蘆頭)、枳殼(一兩,麩炒至微黃後去除內瓤)、桂心(一兩)、草豆蔻(一兩,去除殼)、高良薑(一兩,切碎)、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、赤茯苓(一兩)、吳茱萸(一兩,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再略炒)、赤芍藥(一兩)、厚朴(二兩,去除粗皮後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)、川大黃(二兩,切碎後略炒)、杏仁(一兩,湯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拘時辰,用生薑湯送服。

治脾肺氣冷,上攻胸膈,嘔吐酸水,不思飲食,腹脅虛脹:檳榔丸方

藥材:檳榔(半兩)、高良薑(三分,切碎)、桂心(一分)、陳橘皮(半兩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、厚朴(半兩,去除粗皮後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)、訶黎勒皮(半兩)、半夏(半兩,湯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草豆蔻(半兩,去除皮)、白朮(半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拘時辰,用生薑湯送服。

又一方

藥材:檳榔(二兩)、陳橘皮(一兩半,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錢,不拘時辰,用生薑蜜水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