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十 (22)
卷第五十 (22)
1. 治噎不下食煩悶諸方
夫陰陽不和。則三焦隔絕。致津液不利。故令氣塞不調。是以成噎也。此由憂恚所致。憂恚則氣結。氣結則不宣流。食飲不下。心胸煩悶。故令噎塞不通也。
治心胸噎塞煩悶。食飲不下。木香散方。
木香(半兩),赤茯苓(半兩),昆布(三分洗去鹹味),桔梗(三分去蘆頭),木通(三分銼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射干(半兩),枇杷葉(三分拭去毛炙微黃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桂心(三分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噎不下食。心胸煩悶。不得眠臥。蘆根散方。
蘆根(一兩銼),木通(半兩銼),射干(三分),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赤茯苓(半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枳殼(一分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噎。心胸煩滿。食飲不下。腹脅妨悶。訶黎勒散方。
訶黎勒皮(一兩半),桂心(三分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蘆根(一兩銼),木瓜(三分乾者),木香(半兩),羚羊角屑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不計時候。煎木瓜湯調下一錢。
治噎。心胸短氣。煩悶不能下食。半夏丸方。
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去滑),木香(一兩),枳殼(二兩麩炒微黃去瓤),羚羊角屑(一兩),桂心(一兩半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。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煎木瓜湯下二十丸。
治噎。不能下食。咽喉壅塞。心胸煩悶。生薑汁煎方。
生薑汁(五合),白蜜(五兩),人參(二兩去蘆頭搗羅為末),百合(二兩搗羅為末),牛酥(五合)
上件藥。納銅鍋中。以慢火煎如膏。不計時候。含一丸如半棗大。咽津。或煎人參湯調下一茶匙。亦得。
又方。
上取舂杵頭糠。細羅。以老牛涎和丸。如彈子大。不計時候。含一丸咽津。
白話文:
治噎不下食煩悶諸方
陰陽失衡,導致三焦阻塞,津液運行不暢,氣機不通,因此造成吞嚥困難(噎)。這是由於憂慮、憤怒所致,憂慮、憤怒會導致氣機鬱結,氣機鬱結則氣血運行受阻,食物飲水無法下嚥,心胸煩悶,進而導致噎塞不通。
治心胸噎塞煩悶,食飲不下:木香散方
藥材:木香半兩、赤茯苓半兩、昆布三分(洗去鹹味)、桔梗三分(去蘆頭)、木通三分(銼碎)、桑根白皮一兩(銼碎)、半夏三分(湯洗七遍去滑膩)、射干半兩、枇杷葉三分(拭去毛,炙烤至微黃)、枳殼三分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桂心三分、人參三分(去蘆頭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入半片生薑,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噎不下食,心胸煩悶,不得眠臥:蘆根散方
藥材:蘆根一兩(銼碎)、木通半兩(銼碎)、射干三分、半夏三分(湯洗七遍去滑膩)、赤茯苓半兩、人參一兩(去蘆頭)、甘草半兩(炙烤至微赤,銼碎)、枳殼一分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入半片生薑,煎煮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噎,心胸煩滿,食飲不下,腹脅脹悶:訶黎勒散方
藥材:訶黎勒皮一兩半、桂心三分、枳殼三分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陳橘皮一兩(湯浸泡去白瓤,焙乾)、甘草半兩(炙烤至微赤,銼碎)、蘆根一兩(銼碎)、木瓜三分(乾者)、木香半兩、羚羊角屑三分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粉。不拘時辰,用木瓜湯調服一錢。
治噎,心胸短氣,煩悶不能下食:半夏丸方
藥材:半夏一兩(湯洗七遍去滑膩)、木香一兩、枳殼二兩(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羚羊角屑一兩、桂心一兩半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粉。用生薑汁煮麵糊,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辰,用木瓜湯送服二十丸。
治噎,不能下食,咽喉阻塞,心胸煩悶:生薑汁煎方
藥材:生薑汁五合、白蜜五兩、人參二兩(去蘆頭,搗碎過篩)、百合二兩(搗碎過篩)、牛酥五合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放入銅鍋中,用小火慢煎成膏狀。不拘時辰,含服一丸,約半棗大小,咽下唾液;或用人參湯調服一茶匙,亦可。
又一方
將舂杵頭的糠細篩過,用老牛涎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不拘時辰,含服一丸,咽下唾液。
2. 治氣噎諸方
夫氣噎者。由陰陽不和。臟氣不理。寒氣填於胸膈。故噎塞不通。而謂之氣噎。令人喘悸胸背痛也。
治氣噎。食飲不下。腹中雷鳴。大便不通。利氣檳榔散方。
檳榔(一兩),木香(半兩),芎藭(半兩),訶黎勒皮(一兩),昆布(一兩洗去鹹味),桂心(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氣噎不通。心悸喘急。胸背疼悶。咽喉壅塞。半夏散方。
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柴胡(一兩去苗),羚羊角屑(一兩),射干(三分),赤茯苓(一兩)桔梗(三分去蘆頭),昆布(一兩洗去鹹味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木香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氣噎。心膈壅塞。不能下食。宜服此方。
赤茯苓(一兩),桂心(半兩),桑根白皮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粟米一茶匙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氣噎極甚。咽喉胸膈壅塞不通。桂心散方。
桂心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射干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木香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咽喉不利。胸膈氣噎。不能下食方。
半夏(一兩半湯洗七遍去滑),桂心(三分),木香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二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胸中氣噎不下食。喉中如有肉塊方。
昆布(二兩洗去鹹味),小麥(二合)
上件藥。以水三大盞。煎候小麥爛熟。去滓。每服不計時候。吃一小盞。仍揀取昆布。不住含三兩片子咽津。極妙。
治氣噎。胸膈不利。煩滿不下食方。
蜜(半斤),酥(半升),生薑汁(半升)
上件藥相和。以慢火煎成膏。收於瓷盒中。每取半棗大。含化咽津。或納熱酒中調服之。亦得。
治胸膈氣噎塞。煩悶不下飲食。腹脅妨脹。秘澀不通。大腹皮丸方。
大腹皮(一兩銼),木香(一兩),訶黎勒皮(一兩),桂心(半兩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半夏(一兩湯洗七遍去滑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芎藭(三分),乾木瓜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煎生薑木通湯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治氣噎諸方
氣噎是因為陰陽失調,臟腑功能紊亂,寒氣阻塞胸膈,導致氣機不通,而出現的症狀,讓人感到呼吸困難,心悸,胸背疼痛。
治療氣噎,如果伴隨飲食不進,腹部作響,便秘等症狀,可以使用利氣檳榔散:檳榔一兩,木香半兩,川芎半兩,訶黎勒皮一兩,昆布一兩(洗去鹹味),桂心半兩,炙甘草一分(切細),川大黃一兩(切碎,微炒),半夏半兩(用水洗七遍,去除黏液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煮至三分之二,去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治療氣噎不通,心悸氣喘,胸背疼痛,咽喉阻塞,可以使用半夏散:半夏三分(用水洗七遍,去除黏液),柴胡一兩(去苗),羚羊角屑一兩,射干三分,赤茯苓一兩,桔梗三分(去蘆頭),昆布一兩(洗去鹹味),炙甘草半兩(切細),木香半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煮至三分之二,去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治療氣噎,心膈阻塞,無法進食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赤茯苓一兩,桂心半兩,桑白皮一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一茶匙米粒,煎煮至三分之二,去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治療氣噎嚴重,咽喉胸膈阻塞不通,可以使用桂心散:桂心一兩,吳茱萸半兩(用水浸泡七遍,烘乾,微炒),射干一兩,赤茯苓一兩,木香半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煮至三分之二,去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治療咽喉不利,胸膈氣噎,無法進食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半夏一兩半(用水洗七遍,去除黏液),桂心三分,木香半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煮至三分之二,去渣,不拘時辰,溫服。
治療胸中氣噎,無法進食,喉嚨感覺有肉塊堵塞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昆布二兩(洗去鹹味),小麥二合。用三杯水煎煮,直至小麥煮爛,去渣。每次服用不拘時辰,服用一小杯,並挑選昆布,含在口中,咽下唾液,效果極佳。
治療氣噎,胸膈不利,煩悶,無法進食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蜂蜜半斤,酥油半升,生薑汁半升。將以上藥材混合,用小火煎熬成膏,收存於瓷器容器中。每次取半棗大小,含化咽下,或用溫酒調服。
治療胸膈氣噎阻塞,煩悶,無法進食,腹部脅肋脹滿,便秘,可以使用大腹皮丸:大腹皮一兩(切碎),木香一兩,訶黎勒皮一兩,桂心半兩,川大黃一兩半(切碎,微炒),半夏一兩(用水洗七遍,去除黏液),前胡一兩(去蘆頭),枳殼一兩(麩炒至微黃,去瓤),青橘皮一兩(用水浸泡,去除白色內瓤,烘乾),川芎三分,乾木瓜一兩,郁李仁一兩(用水浸泡,去皮,微炒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,反覆研磨三百至二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不拘時辰,用煎煮生薑木通湯送服三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