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十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一 (9)

1. 治傷寒吐血諸方

夫傷寒。諸陽受邪。熱初在表。應發汗而汗不發。致使熱毒入深。結於五臟。有瘀積故吐血也。

治傷寒吐血。心煩不食。宜服伏龍肝散方。

白話文:

感冒時,如果各種陽氣受到邪氣侵襲,初期熱邪在體表,應該通過發汗來治療。但如果沒能及時發汗,就會導致熱毒深入體內,積聚在五臟中,形成瘀血,因此會出現吐血的情況。 治療感冒引起的吐血、心煩和不想吃東西的症狀,適合服用伏龍肝散。

伏龍肝〔一(三)兩〕,生乾地黃(一兩),柏葉(一兩),茜根(一兩),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黃芩(一兩),黃連(一兩去須),甘草〔一兩(半)炙微赤銼〕

白話文:

伏龍肝 1-3 兩 乾地黃 1 兩 柏葉 1 兩 茜根 1 兩 阿膠 1 兩(搗碎,炒至金黃色,乾燥) 黃芩 1 兩 黃連 1 兩(去根鬚) 甘草 1.5 兩(炙烤微紅,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溫病。時氣疫毒。及飲酒傷中。吐血不止。面黃乾嘔。心煩。止血蒲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下六分,濾去藥渣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用於治療傷寒、溫病、時令氣候引起的疫病和毒素,以及飲酒過度導致的胃部受損、吐血不止、面色黃暗、乾嘔、心煩等症狀。這是止血的蒲黃散配方。

蒲黃(二兩),栝蔞(二兩),犀角屑〔一(二)兩〕,甘草(二兩炙微赤銼),桑寄生(二兩)葛根〔三(二)兩銼〕

白話文:

蒲黃(120 克),栝蔞(120 克),犀角粉(60 克或 120 克),甘草(120 克,炙烤至微紅,切碎),桑寄生(120 克),葛根(180 克或 120 克,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吐血不止。宜服此方。

伏龍肝,甘草(炙微赤銼),茜根,生乾地黃,阿膠(搗碎炒令黃色),黃芩(以上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大碗煎煮至剩下一半水量,濾去藥渣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吐血不止。 所需藥材:伏龍肝、炙甘草(稍微炒至赤色切段)、茜根、生乾地黃、阿膠(搗碎後炒至黃色)、黃芩(以上每種各一兩)。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大盞。入竹茹一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吐血。心神煩悶。宜服子芩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用一大杯水。加入竹茹一分。煎煮到只剩六分之一。去除藥渣。不限時間,溫熱服用。

子芩(三分),梔子仁(半兩),遠志(一分去心),桂心(半兩),黃連(三分去須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又方。

白話文:

石膏(三分) 梔子仁(半兩) 遠志(一分,去除果核) 桂心(半兩) 黃連(三分,去除鬚根)

黃連(一兩去須),荷葉(一兩),艾葉(三分微炒),柏葉(三分)

白話文:

黃連(一兩,去掉根須) 荷葉(一兩) 艾葉(三分,微炒) 柏葉(三分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地黃汁半合。更煎一兩沸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吐血。目眩煩悶。宜服當歸散方。

白話文:

上述的藥方,搗碎過篩成藥粉。每次服用四錢。加入一中盞的水,煮到只剩六分之一的量。去除藥渣,加入半合的地黃汁。再煮沸一次或兩次。不限時間,趁溫熱時服用。

當歸,赤芍藥,黃芩,伏龍肝,阿膠(搗碎炒令黃燥)(以上各一兩),乾薑(半兩)

白話文:

當歸、赤芍藥、黃芩、伏龍肝、阿膠(搗碎後炒到微黃乾燥,以上各一兩)、乾薑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心熱。及餘毒不退。吐血一二升不止。宜服生乾地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。用一中盞的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心熱及殘留毒素未清,以及吐血量達一二升且不止的情況。建議服用生乾地黃散。

生乾地黃(一兩),黃柏(三分銼),黃芩(一兩),吳藍(一兩),黃連(三分去須),伏龍肝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

白話文:

生乾地黃(60 克),黃柏(15 克,切成三分),黃芩(60 克),吳藍(60 克),黃蓮(15 克,去除須毛),伏龍肝(60 克),麥門冬(60 克,去除內心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(四)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竹茹一分。煎至五(六)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心熱。吐血不止方。

伏龍肝(一分),紅藍花〔一合(分)〕,亂髮灰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入竹茹一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心肺熱。因嗽吐血或唾血。宜服茅根飲子方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杯水,加入竹茹一分,煎煮到五分,去渣,不限時間溫溫地服用。
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心熱,以及吐血不止的情況。

伏龍肝一份,紅藍花一合,亂髮灰半兩。

將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杯水,加入竹茹一分,煎煮到五分,去渣,不限時間溫溫地服用。
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肺熱,由於咳嗽而吐血或咳血時,可以使用茅根飲子。

茅根(三兩),犀角屑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桑根白皮(二兩),竹茹(一兩),刺薊(一兩半),紫菀(二兩洗去苗土)

白話文:

茅根(180克),犀牛角粉(60克),黃芩(60克),桑白皮(120克),竹茹(60克),刺薊(90克),紫菀(120克,洗淨泥土)

上件藥。細銼和勻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生地黃汁一合。更煎一兩沸。不計時候。分溫二服。

治傷寒煩熱。吐血不止。心胸痛。宜服刺薊散方。

白話文:

上述藥材細細研磨,均勻攪拌。每次服用半兩。用一大杯水煎煮,煎至六分(水量剩六分之一)。去除藥渣。倒入一合生地黃汁。再煎一到兩分鐘。不計時。分兩次溫熱服用。

刺薊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半),茅根(二兩),麥門冬(三兩去心焙),犀角屑(一兩半),甘草(半兩生用)

白話文:

刺薊:50 克 赤芍藥:75 克 茅根:100 克 麥門冬:150 克(去心炒製) 犀角屑:75 克 甘草:25 克(生用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藕汁生地黃汁各半合。更煎一兩沸。不計時候。分為二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。每次服用半兩。加入一大杯水。煎煮至水量剩六分。去除藥渣。加入藕汁和生地黃汁,各半杯。繼續煎煮一至兩分鐘,時間不限。分為兩次服用。

治傷寒吐血不止。柏葉散方。

青柏葉(一兩),生乾地黃(一兩),阿膠(一分搗碎炒令黃)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導致的吐血不止,可以使用柏葉散。配方如下: 青柏葉一兩、生乾地黃一兩、阿膠一分(搗碎後炒至微黃)。

上件藥。搗篩為末。以水一大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別攪馬通汁一合相和。更煎一兩沸。不計時候。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。

加入一大半杯水。

煎煮成一杯。

過濾掉藥渣。

再加入一合的馬通汁混合。

繼續煎煮一兩沸,時間不限。

分三次溫服。

治傷寒。壅極吐血。百治不瘥方。

生地黃汁(一中盞),川大黃(一分銼微炒碎末)

上件藥。先煎地黃汁三兩沸。納大黃末調令勻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導致的嚴重吐血,長期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: 準備生地黃汁(約一杯),以及川大黃(一錢,切碎並稍微炒過後磨成粉末)。 首先將地黃汁煮沸兩三次,然後加入大黃粉末攪拌均勻。無論何時都可以溫熱服用。

2. 治傷寒舌腫諸方

夫傷寒舌腫者。是熱毒傷於心脾也。心候於舌。主於血。血虛為熱所乘。又脾之大絡出於舌下。若心脾有熱。則令舌腫也。

治傷寒心脾熱。舌腫。宜服大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傷寒導致舌頭腫大的人。是因為熱毒侵襲了心脾。心臟的功能會影響舌頭。而舌頭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液。如果血虛被熱毒乘虛而入。而脾臟的大經絡又從舌頭下方起始。因此,如果心脾有熱毒,就會導致舌頭腫大。

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黃連(一兩去須),黃芩(三分),川升麻(三分),黃藥(三分),甘草(半兩生銼)

白話文:

川大黃(一兩,切碎後微炒) 黃連(一兩,去除鬚毛) 黃芩(三分) 川升麻(三分) 黃藥(三分) 甘草(半兩,生用後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末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黑豆三十粒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上述用藥,將藥搗碎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取一杯水,加入三十粒黑豆。煎煮至水量剩五分。去除藥渣。不論時間,溫熱服用。

治傷寒。上焦虛。毒氣熱壅塞。咽喉連舌腫痛。宜服玄參散方。

玄參(一兩),射干(一兩),黃藥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末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咽喉閉塞。舌根腫痛方。

蒼耳根(一兩半銼),甘草(三分生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心脾虛熱舌腫方。

黃柏(一兩),甘草(三分生銼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二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心脾熱。口瘡舌腫。咽喉疼痛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,上焦虛弱,毒氣熱邪阻塞,咽喉和舌頭腫痛,應該服用玄參散方。

玄參(一兩)、射干(一兩)、黃藥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,煎至五分之三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

治療傷寒,咽喉阻塞,舌根腫痛,可用以下藥方。

蒼耳根(一兩半,切片)、甘草(三分,生切片)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,煎至五分之三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

治療傷寒,心脾虛熱,舌頭腫脹,可用以下藥方。

黃柏(一兩)、甘草(三分,生切片)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用細羅篩過,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,煎至五分之三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

治療傷寒,心脾熱邪,口瘡舌腫,咽喉疼痛,應該服用這個藥方。

羚羊角屑(半兩),玄參(三分),黃柏(半兩塗蜜微炙銼),甘草(半兩生銼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

白話文:

  • 羚羊角粉(半兩)
  • 玄參(三分)
  • 黃柏(半兩,塗上蜂蜜並稍加烘烤,然後研磨成碎末)
  • 甘草(半兩,生用,研磨成碎末)
  • 川大黃(半兩,研磨成細末,稍加炒過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。不計時候。煎竹葉熟水調下二錢。

治傷寒。心脾壅熱。舌腫。多吐痰涎。宜服鉛霜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細,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時,不論時間,用煎好的竹葉水調服兩錢。 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心脾熱盛、舌頭腫脹、多吐痰涎的症狀,適合服用鉛霜散。

鉛霜(一分細研),牛黃(一分細研),麥門冬(一兩去心焙),白菊花(半兩),黃連(三分去須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白話文:

鉛霜(一錢,研磨細緻) 牛黃(一錢,研磨細緻) 麥門冬(半斤,去掉中央位置後烘乾) 白菊花(一兩) 黃連(三錢,去掉根鬚) 甘草(一兩,烤至微紅後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入牛黃鉛霜。同研令勻。不計時候。以淡竹瀝二合。調下二錢。如無竹瀝。磨犀角。溫水調下亦得。

治傷寒心脾熱。唇乾舌腫。口內生瘡。宜服龍膽散方。

白話文:

以上所列的藥材,研磨成細末。加入牛黃和鉛霜,一起研磨至均勻。不限煎煮時間。用淡竹瀝兩合,調和藥粉兩錢服用。如果沒有淡竹瀝,也可以使用研磨後的犀角,用溫水調和後服用。

龍膽(半兩去蘆頭),麥門冬(半兩去心焙),知母(半兩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甘草(一分生銼),柴胡(半兩去苗)

白話文:

龍膽草(半兩,去除草根尖端) 麥門冬(半兩,去除中心並烤製) 知母(半兩) 人參(半兩,去除根須尖端) 生甘草(一分,切碎) 柴胡(半兩,去除幼苗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不計時候。磨犀角溫水調下二錢。

治傷寒喉中痛。舌根腫滿。不能轉動。此為心脾熱毒。宜先用針。當舌中針入五分。出血即消。後服升麻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磨細成粉末,不拘時間,用犀角磨成的溫水調和後服用兩錢。 這可以治療傷寒導致的喉痛、舌根腫脹無法轉動的情況。這是因為心脾有熱毒,應該先用針灸,在舌頭中間扎入五分深,讓血流出就會消腫。之後再服用升麻散。

川升麻(半兩),車前子(半兩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甘草(半兩生用),生乾地黃(三兩),川朴硝(三分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川升麻:半兩
  • 車前子:半兩
  • 川大黃:半兩,切碎後小炒
  • 甘草:半兩,生用
  • 生地黃:三兩
  • 川朴硝:三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