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九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十九 (25)

1. 治食症諸方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溫水下二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
治食症神效方。

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白頭翁(半兩),乾薑(一分炮裂銼),神麯(半兩炒令微黃),麥糵(半兩炒令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。入生薑半分。水一小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每服。食前溫服。

治積年食症。巴豆丸方。

巴豆(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陳面(一兩炒熟),川大黃(三錢銼碎微炒),硼砂(一錢細研),神麯(三錢炒令黃色),芫花(二錢醋拌炒令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巴豆等。同研令勻。磨香墨濃汁。和搗令勻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臨臥時。用乾柿一枚。分為三分。以一分爛嚼破。裹藥一丸咽之。如此服三丸後。吃少湯飲下之。至明當利下宿食。隔日再服。以瘥為度。

治食症及氣塊。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。硼砂丸方。

硼砂(半兩),巴豆(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乾薑〔半(一)兩炮裂銼〕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京三稜(一兩微煨銼),乾漆(一兩搗碎炒令煙出),香墨〔半兩(挺)〕

上件藥。各別搗細羅為散。內取硼砂巴豆細研。用頭醋兩碗煎為膏。然後總入諸藥末相和。丸如綠豆大。每服食前。以溫酒下三丸。

治食症及惡血氣。通靈丸方。

五靈脂(一兩),巴豆(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砒黃(一分細研),川烏頭(一兩去皮臍生用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皂莢(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),自然銅(一兩細研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巴豆。研令勻。別入生黑豆麵二兩。拌和令勻。滴水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。以生薑湯下二丸。膈上有涎即吐。有滯食血氣即轉下。

治食症久不消。礞石丸方。

礞石(半兩細研),硼砂(半兩),乾漆(一兩搗碎炒令煙出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京三稜(一兩微煨銼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香墨(半挺),巴豆(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以頭醋三升。化硼砂。研巴豆。入銀鍋子內。微火煎成膏。入諸藥末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丸。宿食不消茶下。婦人血瘕當歸酒下。心痛橘皮生薑湯下。

治食症。結塊在腹內。不能飲食。面色萎黃。宜服此方。

硼砂(半兩),芫花(一兩醋拌炒令乾),神麯(半兩炒微黃),麥糵(半兩炒微黃),青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巴豆(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豬牙皂莢(五挺不蚛者捶碎以水一大盞浸一宿揉濾取汁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巴豆。都研令勻。先將皂莢汁於鍋子內。慢火煎成膏。然後下藥末一半。更入米醋一大盞。同煎令稀稠得所。其餘藥相和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。

白話文:

[治療食積的各種藥方]

第一方: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,一起搗杵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溫開水送服二十丸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
第二方:

將芫花(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白頭翁、乾薑(炮製至裂開並切碎)、神麯(炒至微黃)、麥芽(炒至微黃),以上藥材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半份生薑,用水一小杯煎至剩五分,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服。

第三方:

將巴豆(去皮、去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、陳年麵粉(炒熟)、川大黃(切碎微炒)、硼砂(細研)、神麯(炒至黃色)、芫花(用醋拌炒至黃色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處理過的巴豆,一同研磨均勻。再用濃墨汁調和,搗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臨睡時,取一個乾柿子分成三份,先嚼爛其中一份,包裹一丸藥吞下。如此服用三丸後,喝少許湯水送服。到第二天早上會排出積存的食物。隔一天再服用,直到痊癒為止。

第四方:

將硼砂、巴豆(去皮、去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、乾薑(炮製至裂開並切碎)、附子(炮製過、去皮臍)、青橘皮(用湯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)、京三稜(微煨後切碎)、乾漆(搗碎炒至冒煙)、香墨,以上藥材分別搗碎磨成散劑。將硼砂和巴豆細研後,用兩碗醋煎成膏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末混合均勻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丸。

第五方:

將五靈脂、巴豆(去皮、去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、杏仁(湯浸後去皮尖及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砒黃(細研)、川烏頭(生用,去皮臍)、芫花(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皂莢(去黑皮,塗酥炙至焦黃並去籽)、自然銅(細研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處理過的巴豆,研磨均勻。再加入二兩生黑豆麵,拌勻後滴水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生薑湯送服二丸。如果膈上有痰會吐出,有滯留的食物或血氣會向下排出。

第六方:

將礞石(細研)、硼砂、乾漆(搗碎炒至冒煙)、附子(炮製過、去皮臍)、京三稜(微煨後切碎)、青橘皮(用湯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)、香墨、巴豆(去皮、去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用三升醋化開硼砂,將處理過的巴豆一起放入銀鍋中,用小火煎成膏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末混合均勻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。宿食未消化,用茶水送服;婦女血症,用當歸酒送服;心痛,用橘皮生薑湯送服。

第七方:

將硼砂、芫花(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神麯(炒至微黃)、麥芽(炒至微黃)、青橘皮(用湯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)、巴豆(去皮、去心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、豬牙皂莢(五個完整不蛀的,搗碎後用一大杯水浸泡一夜,揉搓過濾取汁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處理過的巴豆,研磨均勻。先將皂莢汁放入鍋中,用慢火煎成膏狀,然後加入一半藥末,再加入一大杯米醋,一同煎至稀稠適中。剩下的藥末混合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三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