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九 (18)
卷第四十九 (18)
1. 治食不消成症癖諸方
上件藥。前三味搗為末。入後二味更同研令勻。用麵糊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空心。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。
治食不消化。結聚成症癖塊。頭面浮腫。腹脹不能食。香墨丸方。
香墨(三分),肉豆蔻(三分去殼),檳榔(三分),甘遂(三分麩炒微黃),續隨子(半錢),硃砂(一錢細研),麝香(一錢細研),巴豆(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),木香(三分),豬牙皂莢(一錢去黑皮塗酥炙焦黃去子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麝香硃砂巴豆等。更研令勻。以醋煮麵糊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。以生薑湯下三丸。
治宿食不消。結成堅症。形如杯卵。腫硬如石。宜服此方。
巴豆(一兩去皮心生研與酥少許相和塗皂莢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皂莢(一兩去皮以前巴豆酥塗炙黃焦去子),芫花(一兩半醋拌炒令乾),雄黃(一分細研),乾漆(半兩搗碎炒令煙出),硼砂(半兩細研),川烏頭(半兩去皮臍生用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醋煮麵糊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日空心。以溫酒下三丸。
治食不消化。腹中結聚症塊。玉華丸方。
硝石(半兩),硫黃(半兩),白礬(半兩),硼砂(一分)
上件藥。搗末。用坩鍋子。納文火燒令赤。直候乾硬。停火。候冷。取藥於濕地。合著。以土擁之出火毒。一日後取出。細研為末。以粳米飯和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醋湯下七丸。老少臨時加減。
白話文:
治療消化不良導致的積聚、痞塊等病症的各種藥方
第一方:
將前三味藥材搗成粉末,加入後兩味藥材一同研磨均勻。用麵糊調和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空腹服用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三丸。
第二方:治療消化不良,食物積聚形成痞塊,導致頭面浮腫、腹脹無法進食的香墨丸
香墨(三分),肉豆蔻(三分,去殼),檳榔(三分),甘遂(三分,用麩炒至微黃),續隨子(半錢),硃砂(一錢,細研),麝香(一錢,細研),巴豆(一分,去皮心研磨,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),木香(三分),豬牙皂莢(一錢,去除黑色外皮,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,去子)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加入研磨好的麝香、硃砂、巴豆等,再次研磨均勻。用醋煮麵糊調和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,用生薑湯送服三丸。
第三方:治療積食不消化,形成堅硬的痞塊,形狀如杯子或雞蛋,腫脹堅硬如石頭的藥方
巴豆(一兩,去皮心生研,與少量酥油調和塗在皂莢上),杏仁(半兩,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,用麩炒至微黃),皂莢(一兩,去皮,用之前的巴豆酥油塗抹炙烤至焦黃,去子),芫花(一兩半,用醋拌炒至乾燥),雄黃(一分,細研),乾漆(半兩,搗碎炒至冒煙),硼砂(半兩,細研),川烏頭(半兩,去皮臍生用)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醋煮麵糊調和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日空腹,用溫酒送服三丸。
第四方:治療消化不良,腹中形成積聚痞塊的玉華丸
硝石(半兩),硫黃(半兩),白礬(半兩),硼砂(一分)
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。用坩堝盛裝,以文火燒至藥材呈赤色,直到乾燥堅硬。停止加熱,待冷卻後,取出藥材放置於濕潤的地面,用土覆蓋,以去除火毒。一天後取出,細研成粉末,用粳米飯調和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,用醋湯送服七丸。老人和小孩可根據情況酌情增減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