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十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一 (6)

1. 治傷寒心悸諸方

夫傷寒悸者。謂心下悸動也。此由傷寒病。發汗以後。因又下之。內有虛熱則渴。渴則飲水。水氣乘心。必振寒而心下悸也。太陽病。小便不利者為多。飲水心下必悸。小便少者必苦裡急。夫脈洪數。法當汗出而愈。而下之則身體重。心必悸也。不可發其汗。當自汗出而解。所以然者。尺中微。裡虛表實。津液自和。當自汗出愈也。

白話文:

患有傷寒而心悸的人,指的是胸口感到悸動。這是因為傷寒後,發汗後又服用了瀉藥。體內有虛熱,所以口渴。口渴就喝水。水氣積聚在心臟,必定會感到寒冷顫抖,心臟也跟著悸動。太陽病患者,小便不利者居多。如果喝水,心臟必定悸動。小便少的人必定會感到裡急後重。如果脈搏洪數,按理說應該發汗後就會痊癒。但是如果服用瀉藥,就會導致身體沉重。心臟也會悸動。不能發汗,應該讓它自然發汗後就會好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尺脈微弱,裡虛表實。津液自行調和,只要自發出汗就會好。

治傷寒二三日。心中悸。嘔吐不止。心急鬱郁微煩者。尚未解。可與大柴胡湯方。,柴胡(二兩去苗),黃芩(一兩),赤芍藥,半夏(湯洗七遍去滑),枳實(麩炒令黃),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二、三天後。心中悸動。嘔吐不止。心神焦慮,煩躁不安的人。症狀仍未解除。可以給予大柴胡湯。

配方:柴胡(二兩,去除根鬚),黃芩(一兩),赤芍藥,半夏(用沸水洗七次,去除黏液),枳實(麩皮炒至黃色)

檳榔白朮,赤茯苓(以上各一兩)

白話文:

檳榔、白朮各一兩,赤茯苓一兩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裡虛。心下悸。腹中氣不和。宜服白茯苓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粗粉。每次服用 4 錢重,加入半茶杯的水、半片生薑和 3 顆紅棗。煮沸後熬製至六分之一的水量,過濾掉渣滓。不拘時間,溫熱服用。

檳榔(一兩),青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桂心(一兩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白茯苓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

白話文:

檳榔(60 克) 青橘皮(30 克,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瓤後烘焙) 桂心(60 克) 厚朴(60 克,去除粗糙外皮,塗抹生薑汁烤製至香熟) 白茯苓(30 克) 甘草(30 克,微烤至微紅,切碎) 附子(60 克,炮製裂開,去除皮和臍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發汗熱不解。心下悸。頭眩身瞤振。宜服人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的水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到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。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仍然發熱、心下悸動、頭暈身顫的情況,適合服用人參散。

人參(去蘆頭),赤芍藥,附子(炮裂去皮臍),白朮(以上各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赤茯苓(一兩)

白話文:

人參(去掉根部):1兩 赤芍藥:1兩 附子(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):1兩 白朮:1兩 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):半兩 赤茯苓:1兩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發汗過多。其人以手捫心。心下悸。欲得按者。宜服桂心散方。

桂心,甘草(炙微赤銼),人參(去蘆頭),白朮,赤茯苓(以上各一兩),枳實(半兩麩炒令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已得汗。其人仍發熱。心下悸。頭痛目眩。心神煩喘。宜服芎藭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過篩,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中等大小的杯子盛水一杯,加入生薑半片,煎煮至六分滿,濾去藥渣,不分時間溫服。

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發汗過度,患者用手按壓胸口,感到心悸,想讓人按壓胸口,可以用桂心散治療。

桂心、甘草(微赤色,切碎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白朮、赤茯苓(以上各一兩)、枳實(半兩,用麩炒至微黃色)

將藥材搗碎,用粗羅過篩,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中等大小的杯子盛水一杯,煎煮至六分滿,濾去藥渣,不分時間溫服。

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已出汗,但患者仍發熱,心悸,頭痛目眩,心煩意亂,呼吸急促,可以用芎藭散治療。

芎藭,桔梗(去蘆頭),前胡(去蘆頭),石膏,人參(去蘆頭),白茯苓,麥門冬(去心以上各一兩),旋覆花(半兩)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去瓤)

白話文:

川芎、桔梗(去根),前胡(去根),石膏,人參(去根),白茯苓,麥門冬(去心,以上各一兩),旋覆花(半兩),枳殼(半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瓤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脈結代者。心下悸也。宜服甘草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盞水,再放入半分生薑和三枚大棗,煎煮至剩下六分,濾去渣滓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 用於治療傷寒病人心跳不規則、心下有悸動感的情況,適合服用甘草散。

甘草(炙微赤銼),茯神,遠志(去心),蒼朮(以上各一兩),枳實(半兩麩炒微黃)

白話文:

甘草(烤製成微紅色並切塊),茯苓,遠志(去除中心),蒼朮(以上各一兩),枳實(用麩皮炒製成微黃色,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未得汗。心悸而煩。頭目不利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中盞水和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五分水時,去掉藥渣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未出汗、心悸煩躁、頭暈眼花的情況。

桂心(一兩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生薑(一分切),大棗(五枚去核),飴糖(一兩)

上件藥。以水一大盞半。煎至一盞。次入飴糖。更煎三五沸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分為二服。

白話文:

桂皮(6克,切碎),甘草(3克,烤至微紅,切碎),生薑(1克,切片),棗子(5顆,去核),麥芽糖(6克)

2. 治傷寒煩喘諸方

夫傷寒太陽病下之後。喘者。外未解故也。夫發汗後飲水者必喘。以水停心下。腎氣乘心故喘也。或飲水過多。入腎亦喘也。

治傷寒煩熱喘促。宜服麻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得了傷寒而太陽經發病後,(如果)病人出現喘息,這是因為外邪尚未解除的緣故。發汗後喝水,必定會喘,因為水停留於心臟之下,腎氣衝擊心臟,所以喘。有時是喝水過多,水氣進入腎臟,也會引起喘息。

麻黃(去根節),木通(銼),紫蘇莖葉,赤茯苓,生乾地黃,枳實(麩炒微黃),天門冬(去心焙以上各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
白話文:

麻黃(去掉根和節)、木通(切碎)、紫蘇莖和葉、赤茯苓、生曬乾的熟地黃、枳實(小火炒至微黃)、天門冬(去掉芯、烘焙,以上各半兩)、甘草(一份,烤至微紅、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煩喘。胸膈滿悶。不思飲食。宜服紫蘇散方。

白話文:

上述藥材。搗碎、篩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四錢。用一中碗水,放入生薑半錢。煎至六分(連水量蒸發掉三分之二)。濾掉渣滓。不拘時段溫服。

紫蘇莖葉,赤茯苓,桔梗(去蘆頭),枳殼(麩炒微黃去瓤),川大黃(銼碎微炒),陳橘皮(湯浸去白瓤焙),柴胡(去苗),前胡(去蘆頭),大腹皮(銼),麥門冬(去心),郁李仁(湯浸去皮尖微炒),訶黎勒皮(以上各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
白話文:

紫蘇莖葉、赤茯苓、桔梗(去掉蘆頭)、枳殼(炒至微黃,去掉果瓤)、川大黃(切碎,稍微炒一下)、陳橘皮(用湯浸泡,去掉白瓤,烘乾)、柴胡(去掉苗)、前胡(去掉蘆頭)、大腹皮(切碎)、麥門冬(去掉中心)、郁李仁(用湯浸泡,去掉皮尖,稍微炒一下)、訶黎勒皮(以上各半兩)、甘草(炙烤變微紅,切碎,一分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心煩喘急。咳逆。多涎唾有血者。宜服生乾地黃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到剩六分,去掉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用於治療傷寒、心煩、喘急、咳嗽、多痰且痰中有血的情況,適合服用生乾地黃散。

生乾地黃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紫蘇子(微炒),桔梗(去蘆頭),杏仁(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陳橘皮(湯浸去白瓤焙),人參(去蘆頭以上各半兩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

白話文:

生乾地黃(6 克),赤茯苓(6 克),紫蘇子(炒熟),桔梗(去皮),杏仁(煮沸去除表皮和尖端,炒至微黃),陳橘皮(煮沸去除白色果肉,烘烤),人參(去皮,以上各 3 克),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頭痛壯熱。涕唾稠黏。鼻塞氣喘。心煩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水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下六分,濾去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、高燒、鼻涕黏稠、鼻塞、氣喘以及心煩等症狀。

桑根白皮(一兩半銼),麻黃(一兩半去根節),前胡(一兩半去蘆頭),白前(一兩半),杏仁(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石膏〔一(二)兩〕

白話文:

桑樹根的白皮(1.5兩,切碎),麻黃(1.5兩,去根和節),前胡(1.5兩,去蘆頭),白前(1.5兩),杏仁(1.5兩,用熱水浸泡,去皮尖和雙仁麩,小火炒至微黃),陳年的橘皮(1兩,用熱水浸泡,去白瓤,烘烤),甘草(1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,石膏(1-2兩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蔥白二莖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之。

治傷寒汗出而喘促。煩熱頭痛者。宜服貝母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藥材搗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半碗水,生薑半片,蔥白兩根。煎煮至還剩六分,去掉藥渣,不限時間後溫服。

貝母(三分煨令微黃),百合(三分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赤茯苓(三分),麻黃(一兩去根節),石膏(二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柴胡(一兩去苗)

白話文:

貝母(三分,煨至微黃) 百合(三分) 杏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,去皮、去尖頭,磨碎成麩,炒至微黃) 甘草(一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 赤茯苓(三分) 麻黃(一兩,去除根部和節點) 石膏(二兩) 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 柴胡(一兩,去除葉芽)
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汗出不解。曾經吐下後。心胸痞滿。煩喘不除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六分,去掉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傷寒症狀,如出汗但症狀未解,曾經嘔吐或瀉下後出現的心胸悶脹、煩躁喘息不消的情況,適合使用此方劑。

桑根白皮(二兩銼),旋覆花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半夏(半兩湯浸七遍去滑),木香(半兩炙微赤銼),檳榔(一兩)

白話文:

桑根白皮(120 克,切碎) 旋覆花(25 克) 甘草(25 克,烤至微紅,切碎) 人參(50 克,去掉蘆頭) 枳殼(50 克,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掉果肉) 半夏(25 克,用熱水浸泡 7 次,去除滑膩) 木香(25 克,烤至微紅,切碎) 檳榔(50 克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七八日。肺臟壅熱。大腸不通。小便黃赤。心神煩喘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。用水一中盞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下六分,濾去渣滓,不拘時間溫服。 用來治療傷寒七八天後,肺部壅熱、大腸不通、小便黃赤、心神煩躁喘息的症狀,適合服用此方。

紫蘇莖葉,木通,桑根白皮(銼),紫菀(洗去苗土),黃芩(以上各一兩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白話文:

紫蘇莖葉、木通、桑樹白皮(切碎)、紫菀(洗淨嫩葉泥土)、黃芩(以上各 60 克)、川大黃(75 克,切碎並稍微炒過)、赤茯苓(60 克)、甘草(30 克,烤至微紅並切碎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傷寒。氣壅煩喘。腹脅妨悶。不欲飲食。宜服檳榔散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掉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寒、氣壅塞導致的煩躁喘息、腹部脅肋部悶痛、沒有食慾等症狀,宜服用檳榔散。

檳榔(半兩),訶黎勒(一兩用皮),桑根白皮(半兩銼),木香(一分),桂心(一分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川大黃(三分銼碎微炒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三分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

白話文:

  • 檳榔:半兩
  • 訶黎勒:一兩,使用外皮
  • 桑根白皮:半兩,切碎
  • 木香:一分
  • 桂心:一分
  • 甘草:一分,烤至微紅,切碎
  • 川大黃:三分,切碎並微炒
  • 人參:半兩,去除鬚根
  • 赤茯苓:三分
  • 枳殼:三分,微炒至微黃,去除果肉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二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二枚。煎至五分。即去薑棗。不計時候。和滓溫服。

治傷寒頭痛。百節痠疼。氣壅煩喘。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 2 錢重的藥粉,用一中盞水煎煮,放入半片生薑和 2 顆棗子。煎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時,取出薑和棗子。不限時間,趁藥液溫熱時,連同藥渣一起服用。

麻黃(一兩去根節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,赤芍藥(三分),桂心(半兩),杏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石膏(一兩半杵碎)

白話文:

麻黃:1 兩,去除根和節 甘草:3 分,炙烤至微紅,並切碎 赤芍藥:3 分 桂心:半兩 杏仁:半兩,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,炒至微黃 石膏:1 兩半,搗碎

上件藥。搗細銼。拌令勻。分為三服。每服。以水一大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分溫二服。如人行五七里再服。以汗出為度。

白話文:

把上方的藥搗碎研磨成細粉,攪拌均勻。分為三份,每份用一大杯半的水煎煮,直到剩下一杯。過濾掉藥渣,不限時間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在步行五到七里路後再服用第三次,以出汗為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