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九 (3)
卷第四十九 (3)
1. 治癖氣諸方
夫五臟調和。則營衛氣理。營衛氣理。則津液通流。雖復多飲水漿。不能為病。若攝養乖方。則三焦痞隔。三焦痞隔。則腸胃不能宣行內飲水漿。便令停滯不散。更遇寒氣。即聚而成癖也。癖者謂癖側在於兩脅之間。有時而痛是也。
治脅肋下有癖急硬。氣滿不能飲食。胸背疼悶。半夏散方。
半夏〔二(一)兩湯洗七遍去滑〕,桔梗(三分去蘆頭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檳榔(七枚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枳殼(二分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癖氣。兩脅下硬如石。按之痛。心腹痞滿。不能下食。心悶咳逆。積年不瘥。,鱉甲丸方。
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牛膝(半兩去苗),芎藭(半兩),川大黃(三分銼碎微炒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桂心(半兩),細辛(半兩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),巴豆(三十枚去皮心紙裹壓去油),防葵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研入巴豆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粥飲下五丸。以微利為度。
治癖氣。兩脅下硬。按之痛。心悶咳逆。不下飲食。四肢羸瘦。積年不瘥。防葵丸方。
防葵(三分),芎藭(半兩),赤茯苓(三分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桃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去瓤),木香(半兩),川大黃(二兩銼微炒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桂心(半兩),細辛(半兩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,京三稜(三分微煨銼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五七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
治癖氣。脅下硬痛。心煩不能食。紫葛丸方。
紫葛(一兩銼),赤芍藥(三分),桔梗(三分去蘆頭),紫菀(一兩去苗土),木香(三分),訶黎勒(三分煨去皮),郁李仁(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),川大黃(一兩半銼微碎微炒),牽牛子(一兩微炒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計時候。煎木通湯下二十丸。
治癖氣。在兩脅結聚不散。硼砂丸方。
硼砂(半兩細研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皂莢(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去子),京三稜(半兩微煨銼),五靈脂(一兩),巴豆(半兩去皮細研紙裹壓去油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硼砂巴豆。同研令勻。用醋熬為膏。旋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。及臨臥時。以生薑橘皮湯下二丸。
白話文:
治癖氣諸方
如果五臟調和,營氣血氣就會順暢,津液就能正常流通,即使喝很多水也不會生病。但如果保養方法不當,就會導致三焦阻塞不通,三焦阻塞不通,腸胃就無法正常運化吸收飲水,導致水液停滯不散。如果再遇到寒邪入侵,就會凝結成癖。所謂「癖」,指的是兩脅之間有硬塊,時而疼痛的病症。
治療脅肋下有硬塊,又急又硬,氣脹不能進食,胸背疼痛憋悶的方子:半夏散方。
藥物組成:半夏(二兩,用溫水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桔梗(三分,去掉頭部的鬚根)、前胡(一兩,去掉頭部的鬚根)、吳茱萸(半兩,用溫水浸泡七遍,烘乾後微炒)、人參(三分,去掉頭部的鬚根)、檳榔(七枚)、鱉甲(一兩半,塗醋炙烤至黃色,去掉裙邊)、枳殼(二分,用麥麩炒至微黃,去掉瓤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製成藥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的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三分之二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治療癖氣,兩脅下硬如石頭,按壓疼痛,心腹痞滿,不能進食,心悶咳嗽,多年不愈的方子:鱉甲丸方。
藥物組成:鱉甲(一兩,塗醋炙烤至黃色,去掉裙邊)、牛膝(半兩,去掉苗)、芎藭(半兩)、川大黃(三分,切碎微炒)、當歸(半兩,切碎微炒)、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、桂心(半兩)、細辛(半兩)、附子(半兩,炮製後去掉皮和臍)、巴豆(三十枚,去掉皮和心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、防風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,切碎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加入巴豆拌勻,用蜂蜜和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飯前服用五丸,用粥送服,以大便略通為度。
治療癖氣,兩脅下硬塊,按壓疼痛,心悶咳嗽,不能進食,四肢消瘦,多年不愈的方子:防葵丸方。
藥物組成:防風(三分)、芎藭(半兩)、赤茯苓(三分)、鱉甲(一兩,塗醋炙烤至黃色,去掉裙邊)、桃仁(三分,用溫水浸泡,去掉皮和尖,取雙仁,用麥麩炒至微黃)、枳殼(半兩,用麥麩炒至微黃,去掉瓤)、木香(半兩)、川大黃(二兩,切碎微炒)、當歸(半兩,切碎微炒)、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、桂心(半兩)、細辛(半兩)、桔梗(半兩,去掉頭部的鬚根)、京三棱(三分,微煨後切碎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用蜂蜜和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拘時辰,用粥送服。
治療癖氣,脅下硬痛,心煩不能進食的方子:紫葛丸方。
藥物組成:紫葛(一兩,切碎)、赤芍藥(三分)、桔梗(三分,去掉頭部的鬚根)、紫菀(一兩,去掉苗和泥土)、木香(三分)、訶黎勒(三分,煨後去皮)、郁李仁(一兩半,用溫水浸泡,去掉皮,微炒)、川大黃(一兩半,切碎微炒)、牽牛子(一兩,微炒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用蜂蜜和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不拘時辰,用煎好的木通湯送服。
治療癖氣,在兩脅結塊不散的方子:硼砂丸方。
藥物組成:硼砂(半兩,研磨細粉)、乾薑(半兩,炮製後切碎)、川烏頭(一兩,炮製後去掉皮和臍)、芫花(半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皂莢(半兩,去掉黑皮,塗酥炙烤至焦黃,去掉種子)、京三棱(半兩,微煨後切碎)、五靈脂(一兩)、巴豆(半兩,去掉皮,研磨細粉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加入硼砂和巴豆拌勻,用醋熬成膏,然後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空腹及睡前服用二丸,用生薑橘皮湯送服。
治療癖氣脹痛的方子:吳茱萸丸方。
藥物組成:吳茱萸(半兩,用溫水浸泡七遍,烘乾後微炒)、附子(一兩,炮製後去掉皮和臍)、桃仁(一兩,用溫水浸泡,去掉皮和尖,取雙仁,用麥麩炒至微黃)、巴豆(春冬用五十枚,秋夏用三十枚,去掉皮和心,研磨細粉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、乾薑(一兩,炮製後切碎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加入巴豆拌勻,用軟飯和成藥丸,如黍粒大小。每次服用五丸,不拘時辰,用煎好的生薑橘皮湯送服。
治療癖氣結塊堅硬不消的方子:皂莢丸方。
藥物組成:豬牙皂莢(四兩,去掉黑皮,塗酥炙烤至焦黃,去掉種子)、巴豆(一分,去掉皮和心,研磨細粉,用紙包起來壓榨去油)、硼砂(半兩,用一杯酒浸泡,用火熬成膏)。
用法用量: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,研磨成粉,加入巴豆拌勻,用硼砂膏和成藥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飯前服用三丸,用粥送服。
治療腹部脹滿,癖塊堅硬如石頭,多年不愈的方子:積年不損方。
藥物組成:取白楊樹東南方向的樹枝,去掉粗皮,切碎,三斤。熬至黃色,用絹布袋裝好,用一斗酒浸泡,密封三五天。每次飯前溫服一小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