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八 (27)
卷第四十八 (27)
1. 治寒疝積聚諸方
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桂心(半兩),甜葶藶(半兩微炒令香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芎藭(半兩),赤芍藥(半兩),川烏頭(半兩炮裂去皮臍),檳榔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生薑橘皮湯下二十丸。
治寒疝積聚。邪氣往來。厥逆衝心痛。羸弱少氣。不欲飲食。宜服吳茱萸丸方。
吳茱萸(一兩),赤芍藥(半兩),細辛(一兩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川烏頭(二兩炮裂去皮臍),紫菀(一兩去苗土),當歸(半兩),白朮(一兩),白薇(一兩),芎藭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熟乾地黃(二兩),川椒(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),桂心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服二十丸。漸至三十丸。溫酒下亦得。忌生冷油膩黏滑物。
白話文:
鱉甲丸
鱉甲(一兩半,用醋塗抹後稍微烤黃,去除邊緣)、甘草(半兩,烤至微紅,切碎)、桂心(半兩)、甜葶藶(半兩,稍微炒香)、川大黃(半兩,切碎後稍微炒過)、芎藭(半兩)、赤芍藥(半兩)、川烏頭(半兩,炮製至裂開,去除皮和臍)、檳榔(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,搗打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二十丸。
吳茱萸丸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疝氣積聚,以及邪氣在體內遊走不定,導致四肢冰冷、氣衝心痛、身體虛弱、氣短乏力、不想吃飯等症狀。
吳茱萸(一兩)、赤芍藥(半兩)、細辛(一兩)、前胡(一兩,去除蘆頭)、乾薑(一兩,炮製至裂開後切碎)、川烏頭(二兩,炮製至裂開,去除皮和臍)、紫菀(一兩,去除苗和泥土)、當歸(半兩)、白朮(一兩)、白薇(一兩)、芎藭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熟乾地黃(二兩)、川椒(一兩,去除椒目和閉口不開的,稍微炒過去除汗液)、桂心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,搗打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用稀粥送服二十丸,可逐漸增加至三十丸。也可以用溫酒送服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和黏滑的食物。
2. 治蛇瘕諸方
人有食蛇不消。因腹內生蛇瘕也。亦有蛇之精液。誤入飲食之內。亦令人病。其狀常苦飢。而食則不下。喉中噎塞。食至胸內。便卻吐出。其病在腹。摸揣亦有蛇狀。故謂之蛇瘕也。
治蛇瘕方。
川芒硝(半兩),烏賊魚骨(半兩),川大黃(半兩銼碎微炒),防葵(半兩),皂莢(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溫服。日三四服。
又方。
雄黃(一分),白礬(一分燒為灰),膩粉(一錢),巴豆(二七枚去心皮研紙裹壓去油),麝香(一分)
上件藥。都研為末。以桃膠和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。以溫酒下五丸。日三四服。
白話文:
有人吃了蛇肉沒消化,導致腹部產生蛇瘕。也可能是誤食了蛇的精液,才會生病。患者經常感到飢餓,但吃了東西卻無法下嚥,喉嚨有阻塞感,食物吃到胸口就吐出來。腹部摸起來像蛇的形狀,因此稱為蛇瘕。
治療蛇瘕的藥方:
將芒硝、烏賊魚骨、大黃(切碎微炒)、防己、皂莢(去除黑皮,塗油炙烤至黃焦,再取出種子)各半兩,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煎煮至六分,過濾藥渣,溫服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另一個藥方:
將雄黃、白礬(燒成灰)、膩粉、巴豆(去心皮,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除油分)、麝香各取一分,研磨成粉末,用桃膠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丸,溫酒送服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