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八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十八 (26)

1. 治寒疝積聚諸方

夫積聚者。由寒氣在內所生也。血氣虛弱。風邪搏於腑臟。寒多則氣澀。氣澀則生積聚也。積者陰氣也。五臟所生。始發不離其部。故上下有窮也。聚者陽氣。六腑所成也。故無根本。上下無所留止。但諸臟腑受邪。初未能為積聚。邪氣留滯不去。乃成積聚。其病也或左右脅下如覆杯。

或臍上下如臂。或胃管間大如覆杯。羸瘦少氣。或灑淅寒熱。四肢不收。飲食不為肌膚。或累累如桃李。或腹滿嘔泄。遇寒即痛。故云寒疝積聚也。其脈駛而緊。積聚也。浮而牢者。積聚也。牢強急者生。虛弱急者死。

治寒疝。積聚動搖。大者如鱉。小者如杯。乍來乍去。於胃管大腸不通。風寒則腹鳴。心下寒氣上搶。胸脅支滿。宜服芫花丸方。

芫花〔一(二)兩醋拌炒令乾〕,椒目(一兩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細辛(一兩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赤芍藥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桂心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木香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溫酒下七丸。日三服。當下如泥。其病即愈。

治心腹牢強寒疝。邪氣往來。堅固積聚。苦寒煩悶。不得眠臥。夜苦汗出。大便堅。小便不利。食不生肌。宜服桔梗丸方。

桔梗(一兩去蘆頭),藜蘆(一兩去蘆頭微炙),桂心(一兩),甜葶藶(一兩微炒令香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鱉甲(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杏仁(五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溫酒下十五丸。

治寒疝積聚。繞臍切痛。飲食不下。川烏頭丸方。

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京三稜(一兩煨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細辛(半兩),桂心(一兩),藁本(半兩),木香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臍微炒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生薑湯下二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
治寒疝冷氣。心腹積聚。繞臍切痛。食飲不下。宜服附子丸方。

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細辛(一兩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藁本(一兩),檳榔(一兩)
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暖酒下二十丸。日三四服。

治寒疝積聚。結固不通。繞臍切痛。腹中脹滿。風入五臟。憂患所積。用力不節。筋脈勞傷。羸瘦不能飲食。宜服鱉甲丸方。

白話文:

治寒疝積聚諸方

積聚是由於體內寒氣導致的。血氣虛弱,風邪侵犯臟腑,寒氣過盛則氣血運行不暢,氣血運行不暢則會產生積聚。積聚是陰氣,由五臟產生,初期病症不會離開其所在的臟腑部位,所以病灶位置有其範圍界限。聚則為陽氣,由六腑所成,沒有根本,病灶位置沒有固定範圍,可以遍佈全身。但各臟腑受邪之初,並不會立即形成積聚,邪氣長期停滯不去,才會形成積聚。積聚的症狀表現為:有的在左右脅下,像覆蓋著一個杯子;有的在肚臍上下,像手臂一樣粗;有的在胃脘之間,像覆蓋著一個杯子一樣大;病人消瘦乏力,有的伴有寒熱往來,四肢冰冷,飲食難以消化吸收;有的腹部腫塊累累,如桃李狀;有的腹部脹滿,伴有嘔吐腹瀉;遇冷則疼痛加劇。因此稱之為寒疝積聚。脈象表現為脈搏快速而緊,或浮而有力,都是積聚的表現。脈象有力而緊的預後較好,脈象虛弱而急則預後不良。

治療寒疝積聚,腫塊大小不一,時隱時現,胃腸不通,遇風寒則腹鳴,心下寒氣上逆,胸脅部脹滿,應服用芫花丸。

芫花(一至二兩,用醋拌炒至乾燥)、椒目(一兩)、半夏(半兩,用水洗七遍去滑膩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、細辛(一兩)、桔梗(半兩,去蘆頭)、川烏頭(一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赤芍藥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吳茱萸(半兩,用水浸泡七遍,烘乾,微炒)、木香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七丸,溫酒送服,一日三次。服藥後大便如泥狀排出,疾病即可痊癒。

治療心腹疼痛緊束、寒疝、邪氣往來、積聚堅硬、苦寒煩悶、不能睡眠、夜間盜汗、大便秘結、小便不利、飲食難以消化吸收,應服用桔梗丸。

桔梗(一兩,去蘆頭)、藜蘆(一兩,去蘆頭,微炙)、桂心(一兩)、甜葶藶(一兩,微炒至香)、附子(一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當歸(一兩,切碎,微炒)、鱉甲(一兩,塗醋炙烤至微黃,去裙邊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、厚朴(一兩,去粗皮,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)、杏仁(五十枚,用水浸泡,去皮尖和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飯前溫酒送服十五丸。

治療寒疝積聚,繞臍劇烈疼痛,飲食不下,應服用川烏頭丸。

川烏頭(一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吳茱萸(半兩,用水浸泡七遍,烘乾,微炒)、京三稜(一兩,煨後切碎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、細辛(半兩)、桂心(一兩)、藁本(半兩)、木香(一兩)、郁李仁(一兩,用水浸泡,去皮和蒂,微炒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一日三至四次。

治療寒疝冷氣,心腹積聚,繞臍劇烈疼痛,飲食不下,應服用附子丸。

附子(一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吳茱萸(一兩,用水浸泡七遍,烘乾,微炒)、細辛(一兩)、川烏頭(一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藁本(一兩)、檳榔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溫酒送服,一日三至四次。

治療寒疝積聚,結塊不通,繞臍劇烈疼痛,腹部脹滿,風邪入五臟,憂思過度積聚,用力過度,筋脈損傷,消瘦,不能飲食,應服用鱉甲丸。

鱉甲(一兩半,塗醋炙烤至微黃,去裙邊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,切碎)、桂心(半兩)、甜葶藶(半兩,微炒至香)、川大黃(半兩,切碎,微炒)、芎藭(半兩)、赤芍藥(半兩)、川烏頭(半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檳榔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飯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二十丸。

治療寒疝積聚,邪氣往來,厥逆衝心疼痛,消瘦乏力,不想飲食,應服用吳茱萸丸。

吳茱萸(一兩)、赤芍藥(半兩)、細辛(一兩)、前胡(一兩,去蘆頭)、乾薑(一兩,炮製裂開,切碎)、川烏頭(二兩,炮製裂開,去皮和蒂)、紫菀(一兩,去莖葉和泥土)、當歸(半兩)、白朮(一兩)、白薇(一兩)、芎藭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蘆頭)、熟乾地黃(二兩)、川椒(一兩,去椒目和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、桂心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,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飯前用粥送服二十丸,逐漸增加至三十丸。溫酒送服亦可。忌食生冷油膩黏滑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