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八 (18)
卷第四十八 (18)
1. 治積聚宿食不消諸方
夫積聚者。由五臟六腑所生也。而宿食不消者。蓋臟腑為寒氣所乘。脾胃虛冷。水穀不化。留為宿食。診其脈來實者。是其候也。
治積聚氣。脾胃虛弱。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。脅脹痛。宜服京三稜散方。
京三稜(一兩炮銼),桂心(三分),丁香(半兩),益智子(三分去皮),木香(半兩),大腹皮(一兩銼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厚朴(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白朮(三分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,蓬莪朮(三分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赤茯苓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二(三)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前稍熱服。
治積聚宿食不消。四肢羸瘦乏力。宜服訶黎勒散方。
訶黎勒〔二(一)兩煨用皮〕,附子(一兩炮去皮臍),草豆蔻(一兩去皮),白朮(三分),當歸(半兩銼碎微炒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神麯(一兩微炒),黃耆(三分銼),桂心〔二(一)兩〕檳榔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赤茯苓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三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積聚。宿食不消。腹脅下妨悶。四肢羸瘦。骨節痠疼。多有盜汗。宜服白朮丸方。
白朮(一兩),黃耆(一兩銼),牡蠣(一兩燒為粉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川烏頭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木香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赤芍藥(三分)桂心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防葵(半兩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紫菀(半兩去苗),檳榔(一兩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溫酒下三十丸。
治積聚氣。脾胃虛冷。宿食不消。心腹氣滯。脹滿疼痛。宜服木香丸方。
木香(三分),白朮(三分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赤茯苓(三分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乾薑(半兩炮裂銼),桂心(三分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訶黎勒(一兩煨用皮),檳榔(一兩),神麯(一兩炒微黃),大麥糵(一兩炒微黃),當歸(半兩銼微炒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桔梗(半兩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溫酒下三十丸。
治積聚宿食不消。心腹脹滿疼痛。宜服巴豆丸方。
巴豆(半兩去皮心出油研入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硫黃(一兩半細研水飛過),桂心(一兩),五靈脂(一兩),雄黃(一兩細研水飛),麝香(一分細研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香墨(半兩)
白話文:
【治療長期累積的食物無法消化的各種方法】
所謂的「積聚」,是由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產生的。而食物殘留體內無法消化,主要是因為臟腑被寒氣侵襲,導致脾胃虛弱冰冷,無法正常消化水谷,進而形成宿食。在診斷時,若發現脈象強實,就是這種情況的徵兆。
針對因脾胃虛弱,無法消化食物導致宿食不消、脅脹痛的情況,推薦服用京三稜散。
所需材料有:京三稜(炮製切碎)、桂心、丁香、益智子(去皮)、木香、大腹皮(切碎)、前胡(去蘆頭)、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烤至香熟)、白朮、乾薑(炮裂切碎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微炒)、蓬莪朮、青橘皮(湯浸去白瓤烘焙)、赤茯苓、川大黃(切碎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生薑半分、棗三枚,煎至剩下六分,濾去渣滓,在飯前稍微加熱服用。
對於宿食不消,身體四肢瘦弱無力的情況,推薦服用訶黎勒散。
所需材料有:訶黎勒(煨用皮)、附子(炮去皮臍)、草豆蔻(去皮)、白朮、當歸(切碎微炒)、人參(去蘆頭)、神麯(微炒)、黃耆(切碎)、桂心、檳榔、陳橘皮(湯浸去白瓤烘焙)、赤茯苓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粗散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生薑半分、棗三枚,煎至剩下六分,濾去渣滓,不管何時都可以稍微加熱服用。
針對宿食不消,腹部脅下不適,四肢瘦弱,骨節痠痛,常有盜汗的情況,推薦服用白朮丸。
所需材料有:白朮、黃耆(切碎)、牡蠣(燒成粉)、人參(去蘆頭)、赤茯苓、川烏頭(炮裂去皮臍)、乾薑(炮裂切碎)、木香、當歸(切碎微炒)、赤芍藥、桂心、甘草(炙微紅切碎)、防葵、鱉甲(塗醋烤至黃色去裙襴)、紫菀(去苗)、檳榔、桔梗(去蘆頭)、枳殼(麩炒微黃去瓤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粉末。與煉蜜混合搗三二百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飯前,以溫酒吞服三十粒。
對於脾胃虛冷,宿食不消,心腹氣滯,脹滿疼痛的情況,推薦服用木香丸。
所需材料有:木香、白朮、人參(去蘆頭)、赤茯苓、吳茱萸(湯浸七遍烘焙乾微炒)、乾薑(炮裂切碎)、桂心、陳橘皮(湯浸去白瓤烘焙)、訶黎勒(煨用皮)、檳榔、神麯(炒微黃)、大麥櫱(炒微黃)、當歸(切碎微炒)、川大黃(切碎微炒)、桔梗(去蘆頭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粉末。與煉蜜混合搗三二百次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飯前,以溫酒吞服三十粒。
針對宿食不消,心腹脹滿疼痛的情況,推薦服用巴豆丸。
所需材料有:巴豆(去皮心,榨出油,研碎)、附子(炮裂去皮臍)、硫磺(細研,水飛過)、桂心、五靈脂、雄黃(細研,水飛)、麝香(細研)、乾薑(炮裂切碎)、香墨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粉末,加入巴豆,充分混合。使用糯米飯和成丸子,做成小豆大小。每次飯前,以生薑橘皮湯吞服二粒。
針對宿食留滯,無法消化的情況,推薦服用丁香丸。
所需材料有:丁香、木香、巴豆(去皮心,去油,研碎)、乳香、硫磺(細研,水飛)、硃砂(細研,水飛)、膩粉、麝香(細研)、神麯(另搗成末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粉末,加入巴豆,充分混合。使用酒煮神麯末為糊,和成丸子,做成小豆大小。每次飯前,以生薑橘皮湯吞服三粒。
另一種配方。
所需材料有:木香、青橘皮(湯浸去白瓤烘焙)、肉豆蔻(去瓤)、巴豆(去皮心,去油,研碎)、神麯(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磨成粉末,加入巴豆,充分混合。使用醋煮飯和成丸子,做成小豆大小。每次飯前,以生薑橘皮湯吞服三粒。
針對宿食不消,虛弱腹脹的情況,推薦服用此方。
所需材料有:肥皂荚(烤去皮子,搗為末)、甘遂(曬乾生搗為末)、牽牛子(生搗為末)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,研細如麵。患者年齡二十歲以上,每次使用藥末一錢,用水溫拌,用麵捏成餛飩十個,煮熟後,另用暖水嚼破吞下。一段時間後,可以排出積聚的食物。如果還沒有反應,可以用煎水調藥末半錢再服用。一段時間後,可以排出宿食。剛開始服用藥物後,患者可能會感到想睡覺,這是藥效正在發揮作用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,酌情增減服用量。
另一種配方。
所需材料有:吳茱萸(湯浸七遍,碎乾微炒)、巴豆(去皮心,研如膏,紙裹壓去油)。
先將吳茱萸搗成末,用一大碗濃醋浸泡一晚。第二天在銀鍋中熬煮,等到吳茱萸變得像膏狀,再加入巴豆膏,繼續熬煮直到可以成丸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空腹時以溫酒吞服三粒。當氣血流通,惡物排出後,即可停止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