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八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十八 (5)

1. 治脾積氣諸方

夫脾之積名曰痞氣。在胃管。覆大如杯。久不愈。令人四肢不收。發黃疸。飲食不為肌膚。以冬壬癸得之。何以言之。肝病傳脾。脾當傳腎。以冬適王。王者不受邪。脾復欲還肝。肝不肯受。故留結為積。故知痞氣以冬得之也。

治痞氣。結聚在胃管。心腹妨實。不能飲食。宜服訶黎勒散方。

訶黎勒皮(一兩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白朮(一兩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桂心(三分),防葵(三分),川大黃(三分銼碎微炒),郁李仁(三分湯浸去皮微炒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
治痞氣。心腹脹硬。食飲不下。宜服檳榔散方。

檳榔(一兩),牽牛子(一兩),木香(半兩),白朮(三分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高良薑(半兩),訶黎勒皮(三分),枳實(半兩麩炒微黃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
治痞氣。結聚在胃管。盤牢不動。食飲漸少。四肢無力。宜服鱉甲散方。

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木香(一兩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,京三稜(一兩炮裂),當歸(一兩),檳榔(一兩),草豆蔻(三分去殼),枳殼(三分麩炒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
治痞氣在胃管。狀如覆杯。心腹脹滿。不能飲食。肌體漸瘦。宜服三稜丸方。

京三稜(二兩銼碎醋拌炒令乾),訶黎勒皮(一兩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木香(一兩),乾漆(一兩搗碎炒令煙出),桃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檳榔(一兩),川烏頭(一兩去皮臍銼碎鹽以炒令黃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末。取米醋三升。熬成膏。入少蒸餅和溶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溫酒下二十丸。

治痞氣積年不瘥。結聚在胃管。大如覆杯。心腹脹痛。食少無力。宜服厚朴丸方。

厚朴(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木香(一兩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醋拌微黃),硫黃(一兩細研水飛過),檳榔(一兩半)
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末。入研了硫黃令勻。以酒煮麵糊。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食前。以生薑湯下十丸。

治痞氣結固不散。心腹冷疼。食少體瘦。宜服硫黃丸方。

硫黃(二兩細研水飛過),木香(一兩半為末),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為末),桃仁(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)

上件藥四味。先取大黃末。用酒濾濕。納新竹筒子內。閉口。入炊飯甑中。蒸令飯熟為度。取出。與桃仁同研極爛。入硫黃木香末研勻。入少許麵糊和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腹。以酒下一十丸。

白話文:

脾臟積氣被稱作痞氣,它會在胃部形成,形狀大小如同一個杯子覆蓋著。如果長時間不得到治療,會導致四肢無力,出現黃疸症狀,飲食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營養。這種病症通常在冬季由壬癸日引發。這是因為肝臟疾病傳播到脾臟,而脾臟本應將病氣傳遞給腎臟,但冬天正是腎臟功能最強的時候,不容易受到侵害,因此脾臟想將病氣還給肝臟,肝臟卻拒絕接受,於是病氣就留在脾臟形成積聚,由此可推斷痞氣是在冬季形成的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痞氣的方子:

  1. 訥黎勒散:用訥黎勒皮、鱉甲、白朮、人參、桂心、防葵、川大黃、郁李仁和甘草等草藥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,飯前趁熱服用。

  2. 檳榔散:使用檳榔、牽牛子、木香、白朮、陳皮、高良薑、訥黎勒皮、枳實和甘草等草藥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飯前趁熱服用。

  3. 鱉甲散:使用鱉甲、川大黃、木香、郁李仁、京三稜、當歸、檳榔、草豆蔻和枳殼等草藥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,飯前趁熱服用。

  4. 三稜丸:使用京三稜、訥黎勒皮、川大黃、鱉甲、木香、乾漆、桃仁、檳榔和川烏頭等草藥研磨成粉,用米醋熬製成膏,再加入少量蒸餅混合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日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粒。

  5. 厚朴丸:使用厚朴、木香、青皮、川大黃、硫磺和檳榔等草藥研磨成粉,加入研好的硫磺,用酒煮麪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餐前用生薑湯送服十粒。

  6. 硫黃丸:使用硫磺、木香、川大黃和桃仁等草藥研磨成粉,先將大黃粉用酒浸泡濕潤,放入新竹筒中,封口後放入鍋中蒸熟,取出後與桃仁一同研磨,再加入硫磺和木香粉,最後加入少量麪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日空腹用酒送服十粒。

  7. 鱉甲丸:使用鱉甲、附子、京三稜、乾漆、木香、川大黃和吳茱萸等草藥研磨成粉,用醋煮麪糊混合,再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二十粒。

  8. 硼砂煎丸:使用硼砂、芫花、木香、京三稜、川烏頭和鱉甲等草藥研磨成粉,先將硼砂用米醋熬製,再加入其他草藥一同熬製,最後加入少量蒸餅混合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餐前用生薑湯送服十粒。

  9. 牽牛子丸:使用牽牛子、甘遂、訥黎勒皮、木香、京三稜和青皮等草藥研磨成粉,用生薑汁和蜂蜜煎煮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睡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粒,以排泄為度。

  10. 木香丸:使用木香、川大黃和硫磺等草藥研磨成粉,加入研好的硫磺混合,用酒煮麪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日空腹用生薑湯送服十粒。

另外,還有一種訥黎勒皮和鱉甲的散劑,將兩種草藥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生薑橘皮煎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