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八 (3)
卷第四十八 (3)
1. 治心積氣諸方
夫心之積名曰伏梁。起於臍上。大如臂。上至心下。以秋庚辛得之。何以言之。腎病傳心。心當傳肺。肺以秋適王。王者不受邪。心欲復還腎。腎不肯受。故留結為積。故知伏梁以秋得之也。
治伏梁。氣在臍上心下。結固如梁之狀。胸膈不利。食飲減少。宜服防葵散方。
防葵(一兩),京三稜(一兩炮裂),桂心(一兩),赤芍藥(以上各一兩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當歸(一兩),訶黎勒皮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治伏梁氣。橫在心下。堅硬妨悶。不能食。宜服鱉甲散方。
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),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微炒),京三稜(一兩炮裂),枳實(三分麩炒微黃),柴胡(三分去苗),桂心(三分),檳榔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前稍熱服。
治伏梁氣。心下硬急滿悶。不能食。胸背疼痛。宜服半夏散方。
半夏(一兩半湯洗七遍去滑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桂心(一兩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京三稜(一兩炮銼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檳榔(一兩),訶黎勒皮(一兩),木香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稍熱服。
治伏梁氣。結固在心下。橫大如臂。飲食漸少。肢體消瘦。宜服川烏頭丸方。
川烏頭(半兩炮裂去皮臍),芫花(半兩醋拌炒令乾),京三稜(半兩銼醋拌炒),桂心(半兩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防葵(半兩),乾漆(半兩搗碎炒令煙出),硼砂(一兩半不夾石者細研),川大黃(一兩銼碎醋拌微炒),木香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末。先以米醋三升。熬令稍稠。入少面作糊。和溶。搗三二百杵。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空心。以溫酒下七丸。漸加至十丸。以取下積滯物為度。隔兩日再服。
治伏梁氣。橫在心下。堅牢不散。胸中連背多疼。宜服乾漆丸方。
乾漆(一兩搗碎炒令煙出),川烏頭(半兩去皮臍銼碎鹽拌炒令黃),芫花(一兩醋拌炒令黃),桃仁(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雄黃(一分細研),鱉甲(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木香(半兩),硼砂(一兩不夾石者細研),麝香(一分細研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以醋煮麵糊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食前。以溫酒下十丸。
白話文:
[治療心積氣的各種方劑]
所謂心臟的積聚,稱之為伏梁。它從肚臍上方開始,大小如手臂,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。這種情況多在秋季的庚辛日子發生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腎臟的疾病會傳到心臟,心臟接著會把病傳給肺。秋天是肺旺盛的時候,旺盛之時不會受到邪氣侵擾,此時心臟想把病傳回腎臟,但腎臟不肯接受,所以病氣就留在心臟下方結成積塊,這就是為什麼說伏梁會在秋天發生的原因。
治療伏梁,病氣在肚臍以上心臟以下,結成堅硬如梁柱的形狀,導致胸膈不順暢,食慾減少,應該服用防葵散。
藥材:防葵(一兩)、炒過的京三稜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赤芍藥(各一兩)、用醋塗抹後烤黃並去除邊緣的鱉甲(一兩半)、當歸(一兩)、訶黎勒皮(一兩)、切碎並稍微炒過的川大黃(一兩)、麩皮炒微黃並去除內瓤的枳殼(三分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,飯前稍微溫熱服用。
治療伏梁氣,病氣橫在心臟下方,堅硬阻礙,感到煩悶,無法進食,應該服用鱉甲散。
藥材:用醋塗抹後烤黃並去除邊緣的鱉甲(一兩半)、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並稍微炒過的吳茱萸(半兩)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並稍微炒過的郁李仁(一兩)、炒過的京三稜(一兩)、麩皮炒微黃的枳實(三分)、去除苗的柴胡(三分)、桂心(三分)、檳榔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,飯前稍微溫熱服用。
治療伏梁氣,心臟下方堅硬急迫、脹滿煩悶,無法進食,胸背疼痛,應該服用半夏散。
藥材: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的半夏(一兩半)、切碎並稍微炒過的川大黃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去除蘆頭的前胡(一兩)、炒過的京三稜(一兩)、切碎並稍微炒過的當歸(一兩)、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烘乾的青橘皮(一兩)、用醋塗抹後烤黃並去除邊緣的鱉甲(一兩半)、檳榔(一兩)、訶黎勒皮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,稍微溫熱服用。
治療伏梁氣,結塊固定在心臟下方,橫向大小如手臂,食慾逐漸減少,身體消瘦,應該服用川烏頭丸。
藥材:炮製並去除皮臍的川烏頭(半兩)、用醋拌炒至乾的芫花(半兩)、切碎並用醋拌炒的京三稜(半兩)、桂心(半兩)、用醋塗抹後烤黃並去除邊緣的鱉甲(一兩)、防葵(半兩)、搗碎炒至冒煙的乾漆(半兩)、研磨成細末的硼砂(一兩半,不含雜石)、切碎並用醋拌稍微炒過的川大黃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。先用三升米醋,熬至稍微濃稠,加入少量麵粉做成糊狀,將藥末和入,搗三百下。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空腹,用溫酒送服七丸,逐漸增加到十丸,以排出積滯之物為度。隔兩天再服用。
治療伏梁氣,橫在心臟下方,堅硬不散,胸部連著背部多處疼痛,應該服用乾漆丸。
藥材:搗碎炒至冒煙的乾漆(一兩)、去除皮臍並切碎,用鹽拌炒至黃的川烏頭(半兩)、用醋拌炒至黃的芫花(一兩)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的桃仁(半兩)、研磨成細末的雄黃(一分)、用醋塗抹後烤黃並去除邊緣的鱉甲(一兩)、木香(半兩)、研磨成細末的硼砂(一兩,不含雜石)、研磨成細末的麝香(一分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拌勻,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飯前,用溫酒送服十丸。
治療伏梁氣,長期積聚在心臟下方,橫向大小如手臂,時而發作疼痛,胸下緊迫,腹部兩側脹悶,應該服用硼砂煎丸。
藥材:研磨成細末並用酒醋各半升熬成膏狀的硼砂(二兩,不含雜石)、搗碎炒至冒煙的乾漆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去除眼睛和閉口的,稍微炒過並去除汗的漢椒(一兩)、炮製並切碎的乾薑(半兩)、炮製並去除皮臍的附子(一兩)、檳榔(一兩)、切碎並稍微炒過的川大黃(二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加入硼砂煎成的膏中,再加入少許蒸熟的麵餅,混合均勻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天空腹,用溫酒送服十五丸至二十丸。
治療伏梁氣,心胸阻礙,背部煩躁疼痛,無法進食,四肢無力,應該服用大黃煎丸。
藥材:切碎並稍微炒過,再另外搗成粉末,用酒醋各一升熬成膏狀的川大黃(三兩)、切碎並用醋拌炒至乾的京三稜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的桃仁(一兩)、訶黎勒皮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烘乾的青橘皮(一兩)、檳榔(一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加入大黃煎成的膏中,再加入少許蒸熟的麵餅,混合均勻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天空腹,用溫酒送服十丸至十五丸。
治療伏梁氣,橫在心臟下方,無法進食,應該服用此方。
藥材:木香(一兩)、研磨成細末的硼砂(一兩,不含雜石)、切碎並用醋拌炒至乾的川大黃(二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加入研磨好的硼砂拌勻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飯前,用生薑湯送服七丸。
治療伏梁氣,在心臟下方結聚不散的方劑。
藥材:硝石(半兩)、牽牛子(一兩)、木香(半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用二升米醋加入藥末,用小火熬至濃稠,加入少量麵糊,混合均勻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空腹,用溫酒送服十丸。
又一方劑。
藥材:桃奴(三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。每次飯前,用溫酒調服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