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七 (19)
卷第四十七 (19)
1. 中焦論
夫中焦者。在胃中口。不上不下。居上焦之後。榮氣之斫出。主化水穀之味。泌糟粕。承津液。化為精微。上注於肺脈。以奉生身。莫貴於此。故獨行於經。名曰胃氣。足陽明脈也。陽明之氣走太陰。絡諸經之脈。上下絡太倉。主熟五穀。不吐不下。實則生熱。閉塞不通。上下隔絕。
虛則生寒。洞泄便利霍亂。主脾胃之病也。夫血與氣。異而同類。衛氣是精。榮氣是神。故人有一死而無再生也。猶精神及氣隔絕也。若虛則補於胃。實則瀉於脾。調其中。和其源。萬不遺一也。
白話文:
中焦論
中焦位於胃部,不上升到上焦,也不下降到下焦,位於上焦之後。榮氣從這裡發散出來,主要功能是化解水穀精華,排除糟粕,吸收津液,轉化為精微物質,向上輸送到肺經,以滋養全身。中焦的重要性無與倫比,所以它獨自循行於經絡,稱為胃氣,也就是足陽明經的氣機。陽明經的氣機運行到太陰經,聯繫全身各個經脈,上下貫通太倉(指胸腹),主管消化吸收五穀。如果中焦功能正常,則飲食正常,不會嘔吐或腹瀉;若中焦實證,則會產生內熱,氣機閉塞不通,導致上下隔絕;若中焦虛證,則會產生寒邪,出現腹瀉、便溏、霍亂等症狀,這都是脾胃疾病的表現。血液和氣息雖然不同,卻是同類物質,衛氣是精氣的體現,榮氣是神明的體現,所以人只有一死,而沒有再生,就像精神和氣息隔絕一樣。如果中焦虛弱,就要補益脾胃;如果中焦實證,就要瀉去脾胃的積滯,調和中焦,使其恢復平衡,就能治癒所有疾病。
2. 治中焦虛寒諸方
治中焦虛寒。或時吐瀉腹痛。木香散方。
木香(三分),草豆蔻(三分去殼),桂心(三分),附子(三分炮裂去皮臍),白朮(三分),白芍藥(三分),丁香(三分),甘草(一分炙微赤銼),訶黎勒皮(三分微煨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煨姜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稍熱服。
治中焦虛寒。好吐白沫清涎。吞酸。厚朴散方。
厚朴〔二(三)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〕,吳茱萸(一兩湯浸七遍微炒),白茯苓(一兩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,芎藭(一兩),白朮(二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稍熱服。
治中焦虛寒。氣滯不調。檳榔散方。
檳榔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白朮(一兩),芎藭(一兩),桂心(一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大腹皮(一兩銼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治中焦虛寒諸方
治療中焦虛寒,有時會嘔吐、腹瀉、腹痛,可用木香散:
木香、草豆蔻(去殼)、桂皮、附子(炮裂去皮臍)、白朮、白芍藥、丁香、甘草(炙微赤,切碎)、訶黎勒皮(微煨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入半片煨好的薑,煎至五分之一碗水,去渣,溫服。
治療中焦虛寒,容易吐出白色泡沫和清水樣唾液,並伴有吞酸的情況,可用厚朴散:
厚朴(去粗皮,塗抹薑汁炙烤至香熟)、吳茱萸(湯浸七次,微炒)、白茯苓、桔梗(去蘆頭)、川芎、白朮、附子(炮裂去皮臍)、陳皮(湯浸去白瓤,烘乾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加入半片生薑,煎至五分之一碗水,去渣,溫服。
治療中焦虛寒,氣滯不順,可用檳榔散:
檳榔、赤芍藥、人參(去蘆頭)、白朮、川芎、桂皮、陳皮(湯浸去白瓤,烘乾)、前胡(去蘆頭)、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、附子(炮裂去皮臍)、大腹皮(切碎)、甘草(炙微赤,切碎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半碗水,加入半片生薑,煎至五分之一碗水,去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3. 治中焦壅熱諸方
治中焦壅熱。閉塞隔絕。上下不通。不吐不下。腸胃膨膨。喘息常急。宜服此瀉熱開隔絕大黃散方。
川大黃(二兩銼碎微炒),黃芩(一兩),澤瀉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羚羊角屑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玄參(一兩),川芒硝(二兩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下生地黃汁半合。溫溫頻服。
治中焦壅熱閉處。關隔不通。中逆喘急。枳殼散方。
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黃芩(三分),前胡(三分去蘆頭),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赤茯苓(三分),木香(三分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檳榔(三分),川大黃(三分銼碎微炒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白話文:
治中焦壅熱諸方
治療中焦(胃腸)積熱,導致氣機閉塞,上下不通,不吐不瀉,腸胃脹滿,呼吸急促等症狀,宜服用瀉熱通便的大黃散。
藥方:川大黃(二兩,切碎微炒)、黃芩(一兩)、澤瀉(一兩)、川升麻(一兩)、羚羊角屑(一兩)、梔子仁(一兩)、玄參(一兩)、川芒硝(二兩)。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克),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一碗,過濾去藥渣,加入半合(約75ml)生地黃汁,溫熱頻頻服用。
治療中焦積熱,閉塞不通,導致氣逆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宜服用枳殼散。
藥方:枳殼(三分,麩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)、黃芩(三分)、前胡(三分,去除蘆頭)、半夏(三分,用水反覆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赤茯苓(三分)、木香(三分)、人參(三分,去除蘆頭)、檳榔(三分)、川大黃(三分,切碎微炒)。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克),用一大碗水,加入半塊生薑一起煎煮至五分之一碗,過濾去藥渣,不拘時辰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