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七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十七 (18)

1. 治上焦虛熱諸方

甘菊花(半兩),人參(半兩去蘆頭),赤茯苓(半兩),麥門冬(半兩去心),犀角屑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防風(半兩去蘆頭),羌活(半兩),地骨皮(半兩),羚羊角屑(半兩),蔓荊子(半兩),川升麻(半兩)
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
治上焦虛熱。咽乾口苦。不欲飲食方。

赤茯苓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生地黃(二兩)

上四味。搗三味為散。入地黃合搗。曝乾。搗細。羅為散。不計時候。以溫水調下一錢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第一方:

將甘菊花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赤茯苓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)、犀角屑、炙甘草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羌活、地骨皮、羚羊角屑、蔓荊子、川升麻,各取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盞水和半錢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。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本方適用於治療上焦虛熱,症狀為咽喉乾燥、口苦、食慾不振。

第二方:

取赤茯苓一兩,麥門冬(去除中心)一兩,炙甘草一兩,生地黃二兩。

先將赤茯苓、麥門冬、炙甘草搗成散劑,再加入生地黃一起搗碎,曬乾後再搗成細末,過篩成散劑。不拘時間,用溫水調服一錢,每日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