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五 (30)
卷第五 (30)
1. 治胃實熱諸方
夫胃實則熱。熱則恆渴引水。頭痛如瘧。唇口皆干。喜噦。或生乳癰。及缺盆腋下腫。腹脹。身熱心懸。消穀喜飢。溺色黃者。則是胃實熱之候也。
治胃實熱。苦頭痛。汗不出。狀如溫瘧。唇口皆干。或生乳癰。及缺盆腋下腫。名曰胃實。宜服瀉熱梔子散方。
梔子仁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,犀角屑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射干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入生地黃汁一合。蜜一大盞。攪令勻。更煎一兩沸。食後分溫服。忌炙爆熱面。
治胃實熱。苦頭痛。汗不出。口中乾燥。子芩散方。
子芩(三分),赤茯苓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柴胡(一兩去苗),葛根(半兩銼),麻黃(半兩去根節),石膏(三分),五加皮(半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後溫服。忌炙爆熱面。
治胃實熱。常渴引飲水。宜服泄熱蘆根散方。
蘆根(一兩銼),赤茯苓(三分),栝蔞根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知母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小麥五十粒。竹葉二七片。生地黃一分。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食後放溫服之。
治胃實熱。多渴心煩。黃連丸方。
黃連(一兩去須),栝蔞根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知母(三分),茯神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百餘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食後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或牛乳汁下亦得。忌炙爆熱面。
治胃實熱。嘔逆不下食。宜服犀角散方。
犀角屑(三分),枇杷葉(一兩拭去毛炙微黃),葛根(三分銼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治胃中實熱。吐逆不受飲食。心神煩渴。宜服此方。
生薑(半兩研取汁),糯米(半合淘細研),蜜(一合)
上件藥相和。入新汲水一中盞。分為二服。
白話文:
治胃實熱諸方
胃裡積熱就會產生一系列症狀:經常口渴想喝水、頭痛像瘧疾一樣發作、嘴唇和嘴巴都乾燥、容易嘔吐、甚至可能長乳癰、鎖骨窩和腋下腫痛、肚子脹、身體發熱、心煩意亂、飯後很快又餓、小便顏色發黃,這些都是胃實熱的表現。
治療胃實熱,如果頭痛、出不了汗、像溫瘧一樣發作、嘴唇嘴巴乾燥,甚至長乳癰、鎖骨窩和腋下腫痛,叫做胃實熱,應該服用瀉熱梔子散:
梔子仁一兩、赤芍藥一兩、犀角屑一兩、赤茯苓一兩、黃芩一兩、射干一兩、川大黃一兩(銼碎,微炒)。
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一大碗水煎到六分滿,濾掉藥渣,加入生地黃汁一合,蜂蜜一大碗,攪拌均勻,再煎一兩沸,飯後溫服。忌食炙烤、辛辣熱性的食物。
治療胃實熱,頭痛、不出汗、口乾,服用子芩散:
子芩三分、赤茯苓半兩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碎)、柴胡一兩(去苗)、葛根半兩(銼碎)、麻黃半兩(去根節)、石膏三分、五加皮半兩。
以上藥材搗碎粗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生薑半片,煎到六分滿,濾掉藥渣,飯後溫服。忌食炙烤、辛辣熱性的食物。
治療胃實熱,經常口渴想喝水,服用泄熱蘆根散:
蘆根一兩(銼碎)、赤茯苓三分、栝蔞根一兩、麥門冬一兩(去心)、知母半兩、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碎)。
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小麥五十粒、竹葉十四片、生地黃一分、生薑半片,煎到六分滿,濾掉藥渣,飯後溫服。
治療胃實熱,很渴、心煩,服用黃連丸:
黃連一兩(去鬚)、栝蔞根一兩、麥門冬一兩半(去心,焙乾)、知母三分、茯神三分。
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搗杵百餘次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後用粥或牛奶送服三十丸。忌食炙烤、辛辣熱性的食物。
治療胃實熱,嘔吐、吃不下東西,服用犀角散:
犀角屑三分、枇杷葉一兩(擦去毛,微炙至黃色)、葛根三分(銼碎)、麥門冬一兩(去心)。
以上藥材搗碎粗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,加生薑半片,煎到六分滿,濾掉藥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治療胃中實熱,嘔吐、不吃東西、心煩口渴,服用以下方劑:
生薑半兩(研取汁)、糯米半合(淘洗乾淨,研磨)、蜂蜜一合。
以上藥材混合,加入半碗新汲取的水,分兩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