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四十六 (27)
卷第四十六 (27)
1. 治久咳嗽唾膿血諸方
夫肺感於寒者。則成咳嗽。咳嗽極甚。傷於經絡。血液蘊結。有膿血。血氣俱傷。故連滯積久。其血黯瘀。與膿相雜而出也。
治久咳嗽。唾膿血。胸滿不能飲食。臥則短氣。補肺白石英散方。
白石英(一兩細研),款冬花(三分),桂心(半兩),鍾乳粉(一兩),乾薑(三分炮裂銼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五味子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熟乾地黃(一兩半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棗二枚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久咳嗽不瘥。氣喘欲絕。肺傷唾膿血。宜服茜根散方。
茜根(三分),百合(一兩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款冬花(三分),貝母(半兩煨微黃),雞蘇莖葉(一兩),阿膠(一兩搗碎炒令黃燥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川升麻(半兩),熟乾地黃(二兩)黃芩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杏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竹茹一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久咳嗽。唾膿血。四肢瘦弱。宜服乾地黃散方。
熟乾地黃(一兩),茜根(三分),白芍藥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柏葉(三分),白茯苓(三分),當歸(半兩),杏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鹿角膠〔一分(兩)搗碎炒令黃燥〕,羚羊角屑(半兩),子芩(半兩),貝母(半兩煨微黃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久咳嗽。晝夜不息。氣奔欲絕。肺傷唾膿血。貝母散方。
貝母〔五(三)分煨微黃〕,桂心(一兩),射干(半兩),鍾乳粉(一兩),桃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陳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,百部(半兩),五味子(一兩),白石英(二兩細研),半夏(三分湯洗七遍去滑),款冬花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厚朴(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杏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羊肺(一具以水三大碗煮取汁一碗半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五錢。用羊肺汁一大盞。煎至五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久咳嗽。肩胛漸高。唾出膿血。其味腥咸。宜服百部散方。
百部(一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木通(一兩銼),天門冬(一兩去心),紫菀(一兩去苗土),貝母(一兩煨微黃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竹葉二七片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久咳吐膿血的各種藥方
如果肺部感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形成咳嗽。咳嗽嚴重到傷害了經絡,導致血液積聚,就會產生膿血,氣血同時受損,所以會長期停滯積聚。瘀血顏色會變暗沉,與膿液混合一起排出。
治療久咳、吐膿血、胸悶、無法進食、躺下就呼吸困難的「補肺白石英散」
白石英(一兩,研磨成細粉)、款冬花(三分)、桂心(半兩)、鍾乳粉(一兩)、乾薑(三分,炮製過切碎)、麥門冬(一兩,去心)、五味子(一兩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、桑白皮(一兩,切碎)、熟地黃(一兩半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中盞水、半份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後,不限時間,溫服。
治療久咳不癒、氣喘欲絕、肺部受損吐膿血的「茜根散」
茜根(三分)、百合(一兩)、桑白皮(一兩,切碎)、款冬花(三分)、貝母(半兩,微火煨烤至微黃)、雞蘇莖葉(一兩)、阿膠(一兩,搗碎後炒至黃燥)、麥門冬(一兩,去心)、川升麻(半兩)、熟地黃(二兩)、黃芩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、杏仁(三分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盞水和一分竹茹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後,不限時間,溫服。
治療久咳、吐膿血、四肢消瘦的「熟地黃散」
熟地黃(一兩)、茜根(三分)、白芍藥(三分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、柏葉(三分)、白茯苓(三分)、當歸(半兩)、杏仁(三分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鹿角膠(一分,搗碎後炒至黃燥)、羚羊角屑(半兩)、子芩(半兩)、貝母(半兩,微火煨烤至微黃)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盞水和半份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後,不限時間,溫服。
治療久咳、晝夜不停、氣喘欲絕、肺部受損吐膿血的「貝母散」
貝母(三分,微火煨烤至微黃)、桂心(一兩)、射干(半兩)、鍾乳粉(一兩)、桃仁(三分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陳皮(半兩,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並烘乾)、百部(半兩)、五味子(一兩)、白石英(二兩,研磨成細粉)、半夏(三分,用熱水洗七遍去除黏液)、款冬花(三分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、厚朴(半兩,去除粗皮後塗上生薑汁並烤至香熟)、杏仁(一兩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羊肺(一副,用三大碗水煮至剩一碗半的湯汁)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羊肺湯汁一大盞煎煮至剩五分。去除藥渣後,不限時間,溫服。
治療久咳、肩胛骨漸漸抬高、吐出腥鹹味膿血的「百部散」
百部(一兩)、枳殼(一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後去瓤)、麥門冬(一兩,去心)、木通(一兩,切碎)、天門冬(一兩,去心)、紫菀(一兩,去根苗泥土)、貝母(一兩,微火煨烤至微黃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甘草(三分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中盞水、半份生薑和二十七片竹葉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後,不限時間,溫服。
治療久咳、氣逆胸悶、吐膿血的「鍾乳散」
鍾乳粉(一分)、白礬(一分,燒至汁液蒸發)、桂心(一分)、款冬花(一分)。
將以上藥材搗磨成細粉,分成七小堆,每堆像黃豆大小。用小竹筒服用,每天三次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稍微增加劑量。
治療久咳、氣逆、難以入睡、吐膿血、喘息急促、多年不癒的「款冬花丸」
款冬花(一兩)、杏仁(一兩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並研磨成膏狀)、紫菀(一兩半,去根苗泥土)、蛤蚧(一對,頭尾完整,塗上酥油後用慢火烤至黃色)、柏葉(三分)、白石英(一兩半,研磨成細粉並用水飛過)、人參(三分,去蘆頭)、甘草(三分,炙烤至微紅色後切碎)、五味子(三分)、白茯苓(一兩)、天門冬(一兩半,去心並烘乾)、鹿角膠(二兩,搗碎後炒至黃燥)、乾薑(半兩,炮製過切碎)、桂心(三分)、熟地黃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三百下。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不限時間,用粥水送服二十丸。
治療久咳、吐膿血的「阿膠煎」
阿膠(二兩,搗碎後炒至黃燥)、山藥(一兩)、白茯苓(一兩)、天門冬(一兩半,去心並烘乾)、貝母(一兩,微火煨烤至微黃)、酥油(一兩)、生地黃汁(一升)、生薑汁(一合)、白蜂蜜(二合)、杏仁(一兩,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並研磨成膏狀)。
將前五味藥材搗磨成粉末,與後五味藥材混合。在銀器中,用慢火熬煮至適當程度。用不吸水的容器盛放。不限時間,含在口中,像半個棗子大小,慢慢嚥下津液。